教育與社會的發展復習指導(5)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一、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一)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傳遞和深化文化;構成文化本體
(二)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1、教育對文化的影響:教育對文化具有傳遞和保存功能;教育對文化具有選擇和整理功能;教育對文化具有交融與創新功能。
2、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文化的發展增加了教育發展的物質資源,提高了全社會的教育水平;教育過程中的各個要素所承載的文化的質和量,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二、學校文化
(一)定義: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而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即價值觀念。
(二)特性:
1、是一種組織文化
2、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多層面、多類型,相互影響,相互支配)
3、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狀態,是學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有意無意形成的。校園文化傳統影響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活動,會滲透到學校每一個成員的精神和行為方式中去。因此,獨特的校園文化傳統非常重要。
校園文化的構成: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學校領導者亞文化、教師亞文化、學生亞文化、職工亞文化、課程亞文化、活動亞文化等。
學校物質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也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學校物質文化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環境文化;設施文化
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是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關系的規范總和,是構成學校的重要元素,是學校管理的杠桿。三種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三是角色規范。
學校精神或觀念文化:校園文化的核心。四種基本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風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會代代相傳,具有不易消散的特點,成為學校所有成員特別是教師的自覺行為。
三、學生文化
(一)學生文化的成因:
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體的影響;師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社區的影響
(二)學生文化的特征:
過渡性:兒童邁向成人的一種過渡性產物
非正式性: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
多樣性:年齡、種族、民族、文化背景、社會階層
互補性:各種不同文化互補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面試不熟怎么辦?2025下半年考教師資格證面試需要注意什么2025-11-14
- 面試備考必看!2025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題目模板2025-11-14
- 教案寫的不好,面試扣分嗎?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如何寫?2025-10-14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2025年下半年幼兒園教師資格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