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知識輔導:教育心理學概述(1)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什么是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對此,當今國內外流行的各式各樣的教育心理學中所持的觀點是不同的。在我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邵瑞珍等編著的《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是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中說:教育心理學是“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李伯黍、燕國材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第一個較完整的體系,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建造的。他在1903年寫成的《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旨在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美國安德森(R.C. Anderson)和福斯特(G.W.Faust) 1973年合著的《教育心理學》的副標題就是《教與學的科學》。蘇聯彼得羅夫斯基(Педровский)1972年主編的《年齡與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研究教學和教育的心理學規律。”這些觀點和看法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那么,教育心理學究竟是研究什么的?我們認為: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學校教育和教學條件下教與學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響下形成道德品質、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心理活動的規律,教師的教育和教學設計與模式,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與之相應的教育,并闡明教育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以及教育工作中的其他方面的心理學問題。
這一定義的好處在于: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范疇是學校教育,而不包涵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學校是社會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這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比擬的。第二,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的對象的特殊性。因為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教,又有學生的學,教有教的法則,學有學的規律。教師的教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依據,學生的學又是在教師的影響下進行的。教育心理學既要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同時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第三,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在品德教育上的重要性。學校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學習知識、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樣,教育心理學還要研究形成學生優良品德和良好人格過程中的心理學規律。要研究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道德、信念、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及其心理規律。所以,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活動規律的探討,可以豐富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理論,它既為學校教育實踐服務,又從學校教育實踐中獲得新的生命。
二、教育活動與心理學
一個好的人民教師,作為學生的楷模,不僅應該具有共產主義覺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淵博的知識,而且,還必須懂得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規律,還必須具有心理學的知識,這樣,才能按照青少年學習的特點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人民教師擔負著培養教育年輕一代的光榮任務。人們把教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說一個機械工程師必須了解機器的構造、性能以及運轉規律的話,那么作為靈魂的工程師,當然更需要了解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心理特點及其形成的規律。不了解這些就想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定向“加工”,豈不等于不懂得機器的構造、性能及其運轉規律,卻企圖正確地進行產品制造嗎?顯然,這是不行的。要防止這種盲目性,就必須求助于心理學。心理學在這方面能夠提供理論依據,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掌握青少年學習的心理特點,從而引導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發展。
從教學工作來看,教師懂得了心理學關于認識過程的規律,就能使學生比較迅速地、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科學知識,發展他們的智力。例如,利用注意的規律,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記憶的規律,可以使學生鞏固地掌握知識,同遺忘作斗爭;掌握了思維活動的規律,就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工作中如能注意學生的心理衛生和用腦衛生,培養學生活潑樂觀的性格,注意勞逸結合、減輕學生負擔,就能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知識,就會了解學生心理的形成與發展的規律,使自己的教學方法符合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征,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從思想品德教育來看,學習心理學,對于教育工作更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兒童和青少年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逐步形成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世界觀的時期。要很好地教育他們,必須從各方面了解他們。例如:他們的認識能力如何?興趣是廣泛而又穩定,還是狹窄而又動搖?有哪些才能?情感是否豐富?意志是否堅強?在待人接物上是熱情還是冷淡,是謙虛謹慎還是驕傲自大?只有對他們的心理特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才能依據心理發展的各種特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有的學生第一次犯錯誤時,是容易教育的。他羞愧、后悔,需要安慰和幫助。可有的教師不掌握這個心理特點,斥責學生:“你是小偷,以后你好不了啦!”而洞察孩子心靈的教師,卻會既嚴肅又關懷地說:“你是第一次犯這樣的錯誤,相信你一定能改好的。”當后進生開始變好時,往往會遇到諷刺、打擊,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支持,幫助他闖過這一關。心理學在這些方面可以提供許多依據,幫助教師做好教育工作。
有的教師可能會說,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雖然沒有學過心理學,但教育、教學工作不是做得很好嗎?不是也能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了教育質量嗎?其實那只是不自覺地在長期實踐中,找到了一些符合兒童認識及其發展的心理特點。如果我們掌握了心理學知識,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自覺地按照科學規律進行工作,那必然會減少摸索過程,較快地取得教學經驗,增強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肅清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影響,同時對于自我教育、自我了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有直接的幫助。如果你是學校的領導干部,學習了心理學可以在領導教育、教學工作中,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所有這些都說明,學校教育是需要心理學的。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