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備考之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


【摘要】幼兒園教師資格筆試考試,考試內容主要為《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而《保教知識與能力》是考查廣大考生是否具有幼兒相關知識理論的必要依據。廣大考生要想順利通過幼兒園教師資格筆試,需要良好的掌握《保教知識與能力》的重要知識點,合理備考,取得優異成績。那么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了與此相關的重要知識點—社會認知理論,以此來幫助大家學習知識,合理備考。
班杜拉觀察學習:
班杜拉是研究兒童發展的重要人物,他的社會學習理論至今仍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也作為我們教師資格筆試的高頻考點,尤其是其觀察學習通常可以以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形式考查,所以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相應知識,其社會認知理論內容具體如下:
1.觀察學習概念、實驗及其分類
概念:觀察學習是指人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的過程。在觀察學習中,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范者。
實驗:“波波玩偶”,通過班杜拉的這一實驗,驗證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通過模仿成人攻打波波玩偶獲得的,進而驗證了觀察學習理論。(具體實驗,希望考生應查找相應資料)
觀察學習可分為三類:
(1)直接的觀察學習:它是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例如:某個孩子聽見老師說什么,他也直接說什么)
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為直接的觀察模仿學習(選擇題考點)
(2)抽象性觀察學習:它是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這些規則或原理表現出某種類似的行為(例如:青少年看了槍戰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出類似的攻擊行為)
(3)創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例如:孩子從父母、老師及小伙伴那里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2.觀察學習的過程:(此知識點為簡答題考點,請你簡述觀察學習的過程。)
班杜拉認為,新行為的習得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包括注意、保持、動作再現和動機作用四個具體過程。
(1)注意過程:即觀察者注意對知覺榜樣情景的過程。
(2)保持過程:即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他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征、編碼以及存儲。
(3)動作再現過程:即觀察者將頭腦中有關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為外顯的行為。
(4)動機過程:即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激勵。
(激勵是有好有壞的,是否再次表現出觀察的行為和觀察者受到激勵的好壞相關)
來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免費領取老師精品課程咯!更多教師資格考試課程福利等待著你!點擊領取~
智能題庫免費下載: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