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熱點:改革放權 學術回歸


課程推薦:2014年公務員課程7天免費學 :基礎精講 高效強化 高效押題 專項特訓
個性課程:2014年公務員個性輔導:申論批改 技巧專講 沖刺密卷 個性定制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時政熱點問題作為國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測與申論考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當前對于時政熱點的關注和理解,對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熱點問題的提煉與研究,是考生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所在。
對學科設置、學術管理、人事制度勇于探索
復旦:改革放權 學術回歸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29日 02 版)
改革!改革!
近幾年,一走進復旦大學,鼙鼓急催的改革節奏便撲面而來。
復旦改革,激情滲透持久理性,招生、學科設置、學術管理、人事制度、放權于院系……改革必有阻力,唯有懷抱責任、勇于探索,才能將改革進行到底。
“學院是爹,書院是媽”,通識教育有了“2.0版”
9月初,2013級新生陸續走進復旦,新奇地住進了志德、騰飛、克卿、任重、希德等五大書院――4年本科生活的家。
“學院是‘爹’,書院是‘媽’”,一位復旦老師這樣打趣。這是復旦全面實施本科生住宿書院制的第二年。西方大學通行的“書院制”,在國內還是初試。復旦將書院定位于“師生自由交流、共建共享、展開共同學術生活的公共空間與文化平臺”。
“志德書院有廚房、咖啡屋、談心室、圖書館,甚至是游藝室,經營權最終將下放給學生,由學生群體管理經營。”志德書院院長、新聞學院教授童兵解釋。
書院雖管的不是學生專業教學,但書院院長、主要老師全是學術地位很高的教授。書院各種管理事務,則交給學生選舉產生的學生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志德書院800多名新生的迎新“大事”,除一位指導老師,全由學生自管會一手操辦。
在迎新會上,復旦校長楊玉良告訴3000多名新生,要敢于“毫無保留地質疑教授和校長”,培養“復旦人氣質”。此話當即被關注和轉發,傳布甚遠。所謂“復旦人氣質”,在大力改革中的本科教育體系中,被概括為四種要求: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帶領的9人老師小組,將之細化為“2.0版通識教育計劃”。
從2006年“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開始,復旦有清晰的選才思路:堅持覆蓋各科知識、需要快速反應的“千分考”,加上教授們的“車輪戰”面試……選拔入校的學生,成績未必最優秀,但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在校表現更活躍、平均績點更高,畢業發展更好。
作為“通識教育”改革的試點校,復旦本科課程被劃分成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文理基礎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三大板塊。經過五六年建設,如今本科教學年的開課量達5650門次,其中通識類課程180多門,規模在30人以下的課程占54%以上――這都是國際上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2.0版”升級方案,將通識教育課程分成七大板塊,明確每個板塊的育人目標,梳理原有課程,培育新課,設置課程進入、退出門檻。
多元化考核,以制度鼓勵“板凳甘坐十年冷”
“復旦有很強的基礎研究力量,又有一個寬松的考核環境,沒有了拼論文的焦慮,我就能把社會應用需求和基礎研究成果結合起來,自主組合團隊,用管用的人,做實在的事。”光纖研究中心賈波教授解釋“成功之道”。
光纖研究中心僅有9名在編教研人員,加上學生不過30人,卻參與了從北京奧運到川藏鐵路等眾多國家級重大項目,連獲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已申請49項國家專利、7部軟件著作權。中心2000年成立,10年后方拿出自主開發的光纖振動傳感技術成果。“科研磨劍期很長,我們認準了人就保持關注,少加壓力。”復旦大學科研處處長殷南根這樣說。
如何凝聚不同專業、形形色色的人才,形成既科學、公正,又有包容度、可激勵創新的管理制度與大學文化?
國內向來以發表CSSCI文章或著作數量作為學者晉升職稱的惟一途徑。看似公平,卻使得低水平重復式作品泛濫,我國學術論文數量躥居世界第一,論文引用率卻排在世界100名之后。
經老師研究發現,圍繞一個主題組織給定資料進行評論寫作是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的主要考察方向,而考察重點必然是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在行測考試中,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考察也占有相當的比重。
2010年,復旦大學嘗試打破這一怪圈,從歷史系和國關學院開始試行“代表作”和同行評審制。歷史系教師張巍是首批獲益者。參評教授職稱時,他晉升副教授不過四年半,手上只有4篇學術成果,遠未達到正教授候選人須有10篇核心期刊論文的“剛性”要求。張巍從事西方古典學研究,發論文周期比一般學科長,他提交的關于柏拉圖哲學思想史研究的論文代表作,歷時七八年才完成。學校隨機選擇5位校外知名學者匿名對他進行學術評估,有4位認定其成果“真正優秀”、“可以破格”。原以為“要等十年”的張巍順利晉升。
“代表作”制度在文科院系試行兩年,有40多名教授、副教授候選人提出申請,1/3成功晉升。2012年,制度在全校推開。學者“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長線研究成果,開始發力,進入顯性收獲期。2000年,在大多數人不知PM2.5為何物時,環境系莊國順教授就已開始監測,并建議政府預警。今年,莊國順教授團隊的“中國大氣污染物氣溶膠的形成機制及其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余龍教授團隊,埋頭攻關12年,于2012年底找出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關鍵易感基因。也是2012年底,中文系副教授戴從容用8年光陰翻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卷出版,讓世界著名“天書”有了首個中文注譯本……
“‘代表作’制的靈魂是創新。”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學部主任俞吾金教授說:“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就是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式作品的量產。”
小步快走,探索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之道
在“2.0版規劃”中,教授、學生和學校各個群體都有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滿足感,靠的是動了權力奶酪的學校決策體制改革。
“中國大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管大事、抓長遠,校長獨立自主負責日常行政決策。只有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群眾組織、各黨派的作用,構建好決策體系,才能讓學校治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校黨委書記朱之文這樣說。
民主辦學,在復旦決非空話。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這在國內大學屬于“標配”,從2010年至今,復旦先后對其實施重組、改造、完善:將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事務歸并一處;2011年成立負責制定全校教學改革方案的新教學指導委員會,全由對教學有熱情的教師們組成。楊玉良曾向媒體透露說,復旦大學校領導和部處負責人都會退出學術委員會。
事關學術治理、教學改革的諸多繁雜事務,以教授為主導的學術組織唱主角、提建議、出方案,校長做決策,職能部門管落實。“我們是教指委的‘秘書’。”教務處副處長王穎說。
復旦還新設了發展與規劃委員會、預決算委員會,讓教授、老師們參與決策論證,擁有監督權力。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茍燕南,當年主動報名加入。有研究政府績效的專業知識背景,為學校辦學經費、資源分配決策做咨詢,審核資金用項,便得心應手,如今,他已成了復旦新任財務處處長。
“復旦再造決策流程。大家都發揮作用,管理才能做到民主、有序、科學。”朱之文說。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作為復旦承接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課題“推進內部治理結構改革”一部分,較早啟動制定、曾被媒體寄予厚望的復旦大學章程,在國內多家高校章程方案亮相后,仍無動靜。
“寫出文本容易。我們要在過程中把復旦的方向目標、管理規范想清楚,理順大學內部管理體系,切實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大學章程制定工作小組成員、校辦主任劉承功說。
改革在前,總結在后。復旦不僅為此調研國內外大學,發動全校師生討論,還翻查“制度家底”,找出多年積存的各種校內管理規章1000多件,作為下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下移管理重心的改革依據。
在朱之文為即將舉行的復旦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準備的報告上,“改革”被單列成章,這在復旦歷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復旦的改革腳步日益急促……
在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的重要階段,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熱點材料進行梳理儲備,是廣大考生提高申論成績的不二法門。為此,老師篩選了部分熱點問題,以助廣大考生在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過程中可以乘風破浪,事半功倍,一戰成“公”。
溫馨提示:請大家及時關注環球網校公務員頻道及論壇,小編將第一時間為大家提供公務員考試最新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