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二級建筑師 > 二級建筑師備考資料 > 2012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建筑設計精講講義5

2012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建筑設計精講講義5

更新時間:2012-04-12 09:12:1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二級建筑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五節場地地理特征

  場地邊界由規劃部門根據地形圖上標明的坐標確定,而地形圖同時也直觀地反映出場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對于與場地邊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關的幾個元素如地形圖、坐標、高程、等高線等,必須有清晰的概念。

  一、地形圖

  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關系和專用符號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過現場測量并結合其他輔助技術手段繪制而成的。

  地形圖的比例尺,是圖上一段長度與地面上相應的一段實際長度的比值。區域性地形圖常用l/5000~1/10000比例尺,總圖常用l/500~l/1000比例尺。在進行場地選擇和場地設計時,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區域地形圖或l/500~1/1000比例尺的場址地形圖。

  地形圖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定符號也叫圖例。地形圖的主要圖例有地物符號、地形符號和注記符號三大類,不能相互混淆。

  二、方向與坐標

  地形圖的方向通常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地形圖上任意一點的定位,是以坐標網的方式進行的。坐標網又分為基本控制大地坐標網和獨立坐標網。坐標網一般以縱軸為X軸,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標,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標網以橫軸為Y軸,表示東西方向的坐標,其值大的一端表示東方。

  三、高程

  地形圖是用高程(或標高)和等高線來表示地勢起伏的。所謂高程,就是以大地水準面(如青島平均海平面)做零點起算到地面上一點的鉛錘距離,也稱為絕對高程或海拔,采用來測量點與任意假定水準面起算的高程,叫相對高程。我國目前采用的是:“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他是以青島驗潮站自1953~1977年長期觀測記錄黃海海水面的高低變化,取其平均值確定為大地水準面的位置(其高程為零),并以此為基準測算全國各地的高程,故將與此相對應的高程系統稱為黃海高程系(也稱絕對標高),而將與相對高程相對應的高程系統稱為假定高程系。

  四、等高線

  等高線是把地面上高程相同的點在圖上連接起來而畫成的線,即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一般情況下,等高線應是一條閉合曲線。利用等高線可以把地面加以圖形化描述,在建筑或景觀規劃中,以等高線為底圖進行規劃設計是一種常用的手段。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叫等高線間距;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在同一張地形圖上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線間距是隨著地形變化而變化的,且等高線間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地形圖上采用多大的等高距一般取決于地形坡度和圖紙比例,一般比例越大或地形起伏越小采用等高距越小,反之則采用較大等高距。一般l/500、1/1000地形圖上常用lm的等高距。

  五、用等高線表示的幾種典型地形

  地球表面的起伏相差很大通常將其分為平原和高地兩大類。凡地面起伏不大,大多數坡度在20以內的地區稱為平原(或平地)。高地又分為―丘陵、山地和高山地。其地面坡度多數在20一60之間的地區稱為丘陵地;其地面坡度多數在60一150之間的地區稱為陡坡地(或山地);其地面坡度大多數大于250稱為高山地。

  (一)山頭與洼地

  山頭與洼地的等高線皆是一組閉合曲線;在地形圖上區分山頭或洼地的準則是:凡內圈等高線的高程注記大于外圍者為山頭,小于外圈者為洼地。如果等高線上沒有高程注記,則常用示坡線表示。示坡線就是一條垂直與等高線而指向下坡滑方向的細短線。

  (二)山脊與山谷

  山脊是順著一個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相鄰的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的等高線表現為―組凸向低處的曲線。

  山谷是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洼地。貫穿山谷量低點的連線稱為山谷線。山谷等高線表現為一組凸向高處的曲線。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線為分界線,分別流向山脊的兩側。因此,山脊線又稱為分水線。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兩例山坡流向山谷底,集中到山谷線而向下流。因此,山谷線又稱集水線。

  (三)鞍部

  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呈鞍形的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區道路通過的地方,也是兩個山脊和兩個山谷匯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線的特點是在一大的閉合曲線內套有兩個小的閉合曲線。

  (四)其他幾種地形

  其他幾種地形:擋土墻、峭壁、土坎、填控邊坡。

  例:1/1000場址地形圖上等高線高差的要求為下列何項?(B)

  A.0.10--0.20mB.0.50--1.00m

  C.1.50--2.00mD.2.50~5.00m

  六、氣象

  1.建筑氣候區劃

  為區分我國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對建筑物影響的差異性,明確各氣候區的建筑基本,提供建筑其氣候參數,從總體上做到合理利用氣候資源,防止氣候對建筑的不利影響,有關部門制定了中國建筑氣候區劃標準。建筑氣候的區劃系統分為一級區和二級區兩級,一級區分7個區,二級區分20個區。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不同分區對建筑的要求應符合下表所示。

分區名稱
熱工分區名稱
氣候主要指標
建筑基本要求
I
IA
IB
IC
ID
嚴寒地區
1月平均氣溫≤-100,7月平均氣溫≤250,7月平均相對濕度≥50%
1,建筑物必須滿足冬季保溫、防寒、防凍等要求;2,IA、IB區應防止凍土、積雪對建筑的危害;3,IA、IB、IC區的西部,建筑物應防冰雹、防風沙。
II
IIA
IIB
寒冷地區
1月平均氣溫≤-100,7月平均氣溫18―28℃
1.建筑物應滿足冬季保溫、防寒、防凍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區應兼顧防熱;2,ⅡA區建筑物應防熱、防潮、防暴風雨,沿海地帶應防鹽霧侵蝕
III
IIIA
IIIB
IIIC
夏熱冬冷地區
1月平均氣溫0~l0℃, 7月平均氣溫25~300C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降溫要求,冬季應兼顧防寒; 2.建筑物應防雨、防潮、防洪、防雷電,IIIA
區應防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IV
IVA
IVB
夏熱冬暖地區
1月平均氣溫>10℃, 7月平均氣溫25~29℃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防雨要求;2.建筑物應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電; IVA區應防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V
VA
VB
溫和地區
7月平均氣溫18~250C, 1月平均氣溫0~13℃
1.建筑物應滿足防雨和通風要求; 2.VA區建筑物應注意防寒,VB區應特別注意防雷電
VI
VIA
VIB
嚴寒地區
7月平均氣溫<180C, 1月平均氣溫0~-220C
1.熱工應符合嚴寒和寒冷地區相關要求;2,ⅥA、ⅥB應防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響,井應特別注意防風沙;3, ⅥC區的東部,建筑物應防雷電
VIC
寒冷地區
VII
VIIA
VIIB
VIIC
嚴寒地區
7月平均氣溫≥18℃, 1月平均氣溫一5~-20℃,7月平均相對濕度<50%
1.熱工應符合嚴寒和寒冷地區相關要求;2.除VIID區外,應防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3,VIIB區建筑物應特別注意積雪的危害;4,ⅦC區建筑物應特別注意防風沙,夏季兼顧防熱;5.VIID區建筑物應注窟夏季防熱,吐魯番盆地應特別注意隔熱、降溫
VIID
寒冷地區

  在一級區劃中,各個區均對建筑設計有一定的要求,必須有所了解。其中比較重要的如下:

  (1)I建筑氣候區(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等):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冬季防寒、保溫、防凍等要求,夏季可不考慮防熱。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使建筑物滿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風的要求;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冬季密閉性,合理利用太陽能等節能措施;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差較大及大風的不利影響;屋面構造應考慮積雪及凍融危害;施工應考慮冬季漫長嚴寒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

  (2)II建筑氣候區(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西安、蘭州等):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應滿足冬季防寒、保溫、防凍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區應兼顧防熱。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滿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風的要求,主要房間宜避西曬;應注意防暴雨;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冬季密閉性且兼顧夏季通風和利用太陽能等節能措施;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較差大、多大風的不利影響;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應考慮冬季寒冷期較長和夏季多暴雨的特點。

  (3)III建筑氣候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漢、南昌、福州、長沙、成都、重慶等):

  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通風降溫要求,冬季應適當兼顧防寒。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風,建筑物應避西曬,并滿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擊要求;夏季施工應有防高溫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區建筑物尚應注意防熱帶風暴和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4)IIIB區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應預防冬季積雪危害。

  (4)IV建筑氣候區(廣州、中國香港、南寧、漢口等):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1)該區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夏季防熱、通風、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慮防寒、保溫。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宜開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建筑物應避免西曬,宜設遮陽;應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擊;夏季施工應有防高溫和暴雨的措施。

  3)IVA區建筑物尚應注意防熱帶風暴和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4)IVB區內云南的河谷地區建筑物尚應注意屋面及墻身抗裂。

  (5)V建筑氣候區(貴陽、昆明):

  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應滿足濕季防雨和通風要求,可不考慮防熱。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宜使濕季有較好自然通風,主要房間應有良好朝向;建筑物應注意防潮、防雷擊;施工應有防雨的措施。

  3)VA區建筑尚應注意防寒。

  4)VB區建筑物應特別注意防雷。

  (6)VI建筑氣候區(拉薩、西寧):

  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應充分滿足防寒、保溫、防凍的要求,夏天不需考慮防熱。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注意防寒風與風沙;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充分利用太陽能等節能措施;結構上應注意大風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應考慮凍土的影響;施工應注意冬季嚴寒的特點。

  3)VIC區和VIB區尚應注意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響,并應特別注意防風沙。

  4)VIC區東部建筑物尚應注意防雷擊。

  (7)VII建筑氣候區(銀川、烏魯木齊):

  該區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防寒、保溫、防凍要求,夏季部分地區應兼顧防熱。

  2)總體規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以防寒風與風沙,爭取冬季日照為主;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充分利用太陽能等節能措施;房屋外圍護結構宜厚重;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均大以及大風等的不利作用;施工應注意冬季低溫、干燥多風沙以及溫差大的特點。

  3)除VlID區處,尚應注意凍土對建筑物的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

  4)VIIB區建筑物尚應特別注意預防積雪的危害。

  5)VIIC區建筑物尚應特別注意防風沙,夏季兼顧防熱。

  6)VIID區建筑物尚應注意夏季防熱要求,吐魯番盆地應特別注意隔熱、降溫。

  2.風象

  由風向、風速、風級組成。

  (一)風向

  風向表示風吹來方向。其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內容:

  (1)風向頻率:某月、季、年、數年某一方向來風次數占同期觀測風向發生總次數的百分比,即稱該方位的風向頻率。

  (2)風向玫瑰圖:將各方位風向頻率按比例繪制在方向坐標圖上,形成封閉折線圖形,即為風向(頻率)玫瑰圖。以風向分8、16、32個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風頻圖形表示。玫瑰圖上所表示的風的吹向,是自外吹向中心。中心圈內的數值為全年的靜風頻率,玫瑰圖中每圓圈的間隔為頻率5%。圖中夏季系指6、7、8三個月風速平均值,冬季系指12、1、2三個月風速平均值,全年系歷年年風速平均值。

  (二)風速

  以米/秒為單位,各方位平均風速繪制方向坐標圖上,形成封閉折線平均風速圖。

  (三)風級

  根據風速確定相應的級別

風   級
  風  名
  相當風速(m/s)
    地面上物體的象征
    0
  無   風
    0~O.2
  炊煙直上,樹葉不動
    l
  軟   風
    O.3―1.5
  風信不動,煙能表示風向
    2
  輕   風
    1.6~3.3
  臉感覺有微風,樹葉微響,風信開始轉動
    3
  微   風
    3.4~5.4
  樹葉及微枝播動不息,旌旗飄展
    4
  和   風
    5.5―7.9
  地面塵土及紙片飛揚,樹的小柱搖動
    5
  清   風
    8.O~lO.7
  小樹枝搖動,水面起波
    6
  強   風
    10.8~13.8
  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作響,舉傘困難
    7
  疾   風
    13.9~17.1
  大樹動搖,迎風步行感到阻力
    8
  大   風
    17.2~20.7
  可折斷樹枝,迎風步行感到阻力很大
    9
  烈   風
    20.8―24.4
  屋瓦吹落,稍有破壞
    10
  狂   風
    24.5~28.4
株木連根拔起或摧毀建筑物,陸上少見
    1l
  暴   風
    28.5~32.6
  有嚴重破壞力,陸上很少見
    12
  颶   風
32.6以上
  摧毀力極大,陸上極少見

  (四)污染系數

  污染源的下風向受害程度。即用較大風向頻率與該平均風速之比稱該風向的污染系數:

  污染系數=風向頻率/平均風速

  為避免污染源對其他設施的危害,應將污染源布置于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五)局地風

  地形、地物錯綜復雜引起的風向、風速改變,形成局地風,如水陸風、山谷風、順坡

  風、越山風、林源風、街巷風等,往往對一個局部地區的風向、風速起主要作用。因此局部風效應與地區風向玫瑰圖可能不會完全一樣。

  例:風象由(ABE)組成。

  A風向B風速C風力D風頻E風級

  3.其他氣象條件

  (一)氣溫

  通常指高出地面1.25~2.0m高處百葉窗內測得的空氣溫度,單位是攝氏度(℃)。不同地區、不同海拔、不同季節、不同時刻氣溫都不相同。地表氣溫主要取決于緯度的變化。一般而言,緯度每增加一度,冬季的氣溫平均會降低1.5℃。場地設計一般需取得的氣溫資料有:常年絕對最高氣溫和絕對最低氣溫、以及歷年最熱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等;這對建筑的選址、布局、熱工設計、綠化、施工等都有很大影響。

  (二)降水

  降水量是指落在地面亡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質物未經蒸發、滲透、流失等損耗而聚積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單位:mm。一般統計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集中月份(雨期時間)、最高降水日、暴雨強度及其持續時間、積雪最大厚度;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等;這是建筑的選址、布局、形式、排水、防洪、結構設計、施工及場地綠化等的重要依據。

  建筑氣候一級區區劃的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年降水量見表4―6、表4―7所列:

  表4―6

月平均氣溫
    七    月 
    年平均氣溫
  年降水量
  平均氣溫
相對濕度
≥25℃的天數
≤5℃的天數
    (mm)
   I區
 ≤ 1℃
    ≤25℃
   ≥50%
 
    ≥145天
  200―800
  Ⅱ區
-lO~0℃
    18~28℃
 
    <80天
  90~145天
 
  Ⅲ區
  O~10℃
    25―30℃
 
  40~llO天
    O~90天
 
  Ⅳ區
    >10℃
    25―29℃
 
  100~20天
 
 
  V區
  O~13℃
    18~25℃
 
 
    O~90天
 
  Ⅵ區
  O~20℃
    <18'C
 
 
  90~285天
 
  Ⅶ區
 -20~5℃
    ≥18℃
 
    <120天
 110~180天
 
    雨量分級表    表4―7
 
 降雨等級
 
   現  象  描  述
    降雨量(mm)
  一天內總量
  半天內總量
    小
  雨能使地面潮濕,但不泥濘
    1一10
    O.2―5
    中
  雨降到屋頂上有漸瀝聲,凹地積水
    lO一25
    5.1~15
    大
  降雨如傾盆,落地四濺,平地積水
    25―50
    15.1―30
    暴
  降雨比大雨還猛能造成山洪暴發
    50~100
    30.1~70
    大暴
  降雨比暴雨還大,或時間長,造成洪澇災害
    lOO~200
    70.1~140
    特大暴
  降雨比大暴雨還大,能造成洪澇災害
    >200
    >14O

  除此之外,濕度、氣壓、雷擊、積雪和霧、凍土深度等氣候條件,也對場地選擇和設計有一定影響,需要予以注意。

  例:氣溫通常指高出地面(C)m高處百葉窗內測得的空氣溫度

  A1.5~2.0B1.3~1.8C1.25~2.0D1.4~1.8

  七、日照

  在建筑設計中,日照的概念是每天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日照率和太陽輻射強度有關,它是進行建筑工程熱工設計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雖無統一的日照標準,但日照因地球緯度不同存在差異,故不同地區均應制定相應的日照標準,并由此而確定建筑的間距、朝向和通風等規定。

  一、日照標準

  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中,對日照的規定是:1。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空間獲得日照,該日照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的規定,2,宿舍半數以上的居室,應能獲得同住宅居住空間相等的日照標準;3,托兒所、幼兒園的主要生活用房,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標準;4,老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的臥室、起居室,醫院、療養院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室,中小學半數以上的教室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標準。

  住宅建筑日照標準表2-7

建筑氣候區劃
I、II、III、VII氣候區
IV氣候區
V、VI氣候區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標準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時數(h)
≥2
≥3
≥1
有效日照時間帶(h)(當地真太陽時)
8~16
9~15
計算起點
日照時間底層窗臺面

  二、日照間距系數

  即根據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高的比值。

  日照間距D=(H-H1)/tanh

  式中:h-太陽高度角

  H-前棟房屋北檐口至地面的高度;

  H1-后棟房屋底層窗臺至地面的高度。

  日照間距系數=D/H

  三、日照間距折減系數

  日照間距在不同方向上可以有折減,其折減系數如表所示

方位
00~150
150~300
300~450
450~600
>600
折減系數
1.0L
0.9L
0.8L
0.9L
0.95L

  四、日照百分率

  (1)日照時數:指地面上實際受到日光照射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表示,可以日、月或年為測量期限。一般與當地緯度、氣候條件有關。

  (2)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時間(一年或一日)內,實際日照時數占太陽的可照時數的百分比。可照時數是從日出到日落,太陽可照射到地面的時間(小時)。

  例:日照間距120方向上折減系數為(A)

  A1.0LB0.90LC0.80LD0.70L

  八、地質

  一、地基承載力

  地基承載力系保證地基強度和穩定的條件下,建筑物不產生過大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載的能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直接影響承載力的高低。

  (二)地基土的堆積年代及其成因

  堆積年代愈久,―般承載力也愈高,沖洪積成因土的承載力一般比坡積土要大。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時,土的天然重度變為有效重度,承載力也相應減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會影響地基變形,濕陷性黃土遇水濕陷,膨脹土遇水膨脹、失水收縮,對承載力都有影響。

  (四)建筑物性質

  建筑物的結構形式、體形、整體剛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對容許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對承載力的選取也應有所不同。

  (五)建筑物基礎

  基礎尺寸及埋深對承載力也有影響。

  (六)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一般而言,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如下:

  一層建筑:60一100kPa;

  二、三層建筑:100~120kPa;

  四、五層建筑:120kPa。

  當地基承載力小于l00kPa時,應注意地基的變形問題。

  二、地震

  (一)震級

  震級表示一次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國際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級,共分為10個等級見表4-10所列。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二級建筑師資格查詢

二級建筑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二級建筑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二級建筑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
    <abbr id="8mspv"></abbr>
      <blockquote id="8mspv"></blockquote>
    • <i id="8msp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