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筑師場地與建筑設計輔導精選(9)


9.4.5條規定,樓梯間窗口與套房窗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間距不應小于1. 0m。一級建筑師
9. 5. 1條對安全疏散的規定,避免了塔式住宅和單元式住宅的定義不清,而將一個住 宅單元作為防火設計的單位來表述。與防火規范相比較可發現:住宅規范對于安全出口數 目的措辭是"……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而防火規范用的是"可設一個安全出口",說 明住宅規范是對防火規范的補充。比如住宅規范中規定, "10層以下的住宅建筑,當住宅 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 該住宅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但是滿足"10層以下住宅單元任一層的建筑 面積小于650 m2,且任一套房的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小于15m"的條件時,該住宅單元 每層的安全出口卻不一定能設一個,因為要先滿足防火規范,如塔式住宅面積要小于 500時,才能設一個安全出口。
由此可見,本規范的安全疏散只是對防火規范的進一步補充,在防火規范有關住宅設 計中的一些含混不清部分,都能通過本規范加以明確。比如過去一些設計人員將超過 650時的塔式拼在一起,說是單元式住宅,只設置一個疏散梯,現在通過執行《住宅建筑 規范》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設計。
在進行住宅設計時要把相關規范綜合考慮,尤其是《住宅建筑規范》作為強制規范應 該認真研究并加以執行。
例:1.陽臺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登,欄桿的垂直桿件凈距不應大于(B)m;放置花盆處 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
A 0.1;B 0.11;C 0.12;D 0.13
2.臥室、起居室、廚房側面采光的窗地面積比值不應小于(A)
A 1/7;B1/9;C1/15;D1/20
第三節 居住區規劃設計原理、規范及評價標準
居住區規劃設計應遵照以人為本、生態優化、科技先導、綜合效益原則和社區文明原 則。在人類住區建設中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堅持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效益的全面 推進,并駕齊驅,不可偏頗。強調在一定質量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增長,在效率與公平的基 礎上滿足社會需求,在經濟和環境協調的原則下保證資源的持續利用。 居住區規劃設計遵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 50180-93-2002年版。
一、居住區構成
一般稱"居住小區",是被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 7000-15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居住區戶數為10000r-16000, 30000-50000人;居住小區戶數為3000-5000, 10000-15000人;組團戶數為 300~1000, 1000-3000人。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區一小區一組團、居住區一組團、小區一組團及獨 立式組團等多種類型。
居住區,也稱"城市居住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 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30000-50000人,或10000'-15000戶) 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 居住生活聚居地。
小區,也稱"居住小區",是被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 模(7000-15000人,或2000-'4000戶)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 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組團,又稱居住組團,指一般被小區級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 1000-3000 人,或300-700戶)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區規劃總用地,應包括居住區用地和其他用地兩類。 居住區用地(R)包括住宅用地(ROl)、公建用地(R02 )、道路用地(R03 )、公共綠地 (R04)四項內容。
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2025-09-21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公共建筑的空間組合分析2025-09-18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償債能力計算2025-09-1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2025-09-07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變更估價原則2025-09-0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2025-08-30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民用建筑分類2025-08-29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盈利能力指標計算(動態)2025-08-26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建設期利息計算2025-08-23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預備費計算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