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城市規劃原理考點精選4


點擊進入:2013年城市規劃原理考點精選匯總
1. 規模經濟、范圍經濟
2. 城市人口是指城區(鎮區)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該城市(鎮)半年以上,使用各項城市設施的實際居住人口。
3. 社會要素對城市規劃的本質影響,在于城市發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動和協調,以此保障社會公平,推動社會整體生活品質的提高。
4. 城市人口的動態統計:一個城市的城市人口無時不在增減變化,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兩者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長值。
5. 城市文化:廣泛的文化指普遍的物質生產、社會關系和精神生活:生產力(經濟活動)-人際關系(社會活動)-精神的道德規范(思維活動)-趣味與傾向(大眾化價值觀)-個人修養(理想和素質)等,幾乎囊括了人類整個社會生活。狹義的文化值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具有鮮明的時空特點:時代的產物,地區性表現,國家/民族文化,社會制度
6. 文化的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7. 文化的類型:物質環境、制度環境、人文環境。
8. 一般城市規劃分為城市發展戰略和建設控制引導兩個方面。
9. 建設控制引導性的規劃根據不同的需要、任務、目標和深度要求,可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建設性詳細規劃。
10. 城市規劃的內容:劃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已建區。
11. 城市用地的屬性:自然屬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環境性能的附著與不可更變得特性)、社會屬性(在自然屬性以外,由于人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而賦予的土地特性)。
12. 影響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自然條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等、組成的自然環境要素有地質、水文、氣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資源等。
13. 用地評定的分類:
(1) 一類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質等自然環境條件下比較優越,能適應各項城市設施的建設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設用地。
(2) 二類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條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 三類用地,指不適于修建的用地。
14.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將城市用地劃分為大類、中類、小類三級,計有10大類,46中類和73小類。
15. 城市發展戰略,指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做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包括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戰略措施等內容。
編輯推薦:2013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搶先熱招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