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城市規劃師復習筆記:城市與區域發展的趨勢


(四)熟悉城市與區域發展的趨勢
1.城市與區域經濟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生產和交換的比重很小,地區間聯系要求很弱,作為政治和軍事中心的城市在經濟方面的影響范圍很小。區域的發展就是從這種傳統的區域結構向支持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以城市為核心的區域結構的轉換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區域結構的變化就是一種鄉村景觀向城市景觀轉變,城市帶動和主導鄉村發展的過程。美國區域科學家弗里德曼(J.,Friedmann)對區域結構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作了經典的理論概括。他指出了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中,區域結構先后經歷的三個階 段。
1.起飛準備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逐漸可以為非農業部門提供勞動力、食物、原料和資金。手工業、礦業、小規模原材料工業、簡單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業應運而生,商品生產和交換不斷發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自然經濟的壁壘逐漸被打破,各種人才、勞動力、資金等自發流向條件優越的地區,一個或少數幾個條件優越的地區與其他廣大地區開始兩極分化,產生一個或幾個區域性的、以條件優越地區為中心、其周圍地區為外圍的二元結構。中心區內集中了現代的經濟部門,生產率較高;外圍區傳統部門、初級生產部門集中,生產率低。因此,勞動力、資本、原料、市場由外圍向中心區轉移,中心區逐漸發展,但外圍區相對停滯不前,地區間的差距擴大,并可能破壞傳統的 社會和政治穩定性。
2.起飛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進入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劇烈變動的階段,中心區經濟迅速發展,對資源需求大幅度擴張,地區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不斷加強,許多外圍地區逐漸得到開發,它們不僅成為老中心區的原料基地或產品輸入輸出的窗口,而且逐漸成為其周圍地區的次級中心。因此,外圍區在中心區之間不斷被重新瓜分和組合,單核的中心一一外圍結構逐漸轉變為主中心和副中心相互依賴的多核結構。
3.成熟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持續增長階段,不同中心區之間的外圍區逐漸被納入中心區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循環之中,全國范圍內的經濟被融入一個統一而又相 互依賴的體系之中,國民經濟在空間上實現一體化。顯然,國民經濟在空間上一體化的過程中,城市與區域的中心與外圍結構是一個最敏感的部分,并率先實現一體化。
2.城市與區域的一體化發展
城市與區域一體化發展是—種廣泛而復雜的地域過程。—般而言,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組成:生產要素市場—體化、產業發展—體化、城鄉空間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環境資源開發和保護—體化。
3.經濟全球化與城市發展
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經濟中心城市,往往足以制造業為核心產業而崛起的,而當代的經濟中心城市則更多地足以現代金融、貿易、交通等第:三產業為基礎。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家族e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