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城市規劃師考點解析之城市規劃理論探索


大綱要求
1、了解當代城市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趨勢
2、熟悉當代城市規劃的主要理論或理念
3、熟悉當代城市規劃的重要實踐
(一)當代城市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趨勢(了解)考 P74
1、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了解)
跨入21世紀,城市未來發展面臨的全球性經濟議題得到普遍關注,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當代城市規劃必須適應形式的發展,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開拓、創新。
(1)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全面闡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核心是經濟、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強調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具有環境的可持續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資源和環境影響絕對不可危及生態體系的承載極限。
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不同的國家、地區和社群能夠享受平等的發展機會。另外,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必須得到管理體系、法制體系、科技體系、教育體系和決策體系等五大體系的支撐。
(2)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發布《全球21世紀議程》:變革現行發展政策,改變貧窮國家和社區的生活水平;變革現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以達到最少限度的耗費自然資源以及最低限度的產生廢棄物;提出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綱領,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眾參與等方面的能力建設。可持續發展開始成為人類共同綱領。
(3)1994年中國政府公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強調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其中,人類居住區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發展目標:通過政府部門和立法機構制定并實施促進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發展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動員所有的社區團體和民眾積極參與,建設規劃布局合理,配套設施齊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區環境清潔、優美、安靜,居住條件舒適的人類住區。
人類住區的發展任務: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區環境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提供可持續的能源和運輸系統,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業以及人力資源開發和能力建設,以推動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三提供二促進一改一推)
2、知識經濟與城市的科技創新環境(了解)考 P36
知識經濟直接以生產、分配和利用知識與信息為基礎,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于《1996年度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中提出。
(1)知識經濟四個主要特點
科技創新: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創新成為重要的發展資源,被稱為無形資產;
信息技術:使知識能夠轉化為數碼信息而以極其有限的成本廣為傳播;
服務產業:產業結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生產性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人的智力取代人的體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資源,因而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所在。
(2)高科技園區四種類型
高科技企業的聚集區:與所在地區的科技創新環境緊密相關,以大學所提供的科技創新環境為基礎;
科學研究中心:與制造業無直接地域聯系,往往是政府計劃的項目;
技術園區:提供優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業投資;
建設完整的科技城市:作為區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一項計劃。
當今世界的科技創新的主要來源仍是發達國家的國際性大都市,如倫敦、巴黎、東京等
3、經濟全球化與城鎮體系的結構重組
(1)經濟全球化
定義:指各國之間在經濟上越來越相互依存,各種發展資源(如信息、技術、資金和人力)的跨國流動規模越來越擴大。
基本特征:
(1)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突出,管理與控制――研究與開發――生產與裝配三個基本層面的空間配置已經不再受到國界的局限。
(2)各國的經濟體系越來越開放,國際貿易額占各國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上升,關稅壁壘正在徹底瓦解之中。
(3)各種發展資源(如信息、技術、資金和人力)的跨國流動規模不斷擴大。
(4)信息、通訊和交通的技術革命使資源跨國流動的成本日益降低,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城鎮體系結構性變化
從以經濟活動的部類為特征的水平結構到以經濟活動的層面為特征的垂直結構)
(1)工業經濟時代:產業的管理與控制、研究與開發和制造與裝配三個層面往往集中在同一城鎮,城鎮間依賴程度相對較小,因而城鎮之間的經濟活動差異在于部類不同而不是層面不同 ――城鎮體系水平結構。
(2)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三個層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鎮分化,經濟空間結構重組表現為制造與裝配層面的空間擴散和管理與控制層面的空間集聚,城市間依賴程度較大――城鎮體系垂直結構。典型例子――春蘭集團
這種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導致城鎮體系的兩極分化。在城鎮體系的頂部,是少數城市對于全球或區域經濟起著管理與控制作用,末端是作為制造與裝配基地的一大批城鎮。
經濟中心城市的特點:1作為跨國公司(全球性或區域性)總部的集中地,因而是全球或區域經濟的管理與控制中心;2金融中心;3高度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如房地產、法律、財務、信息、廣告和技術咨詢等),以滿足跨國公司的服務要求;4知識創新的基地和市場;5信息通訊和交通設施的樞紐。
典型城市――紐約、倫敦、東京
4、信息化社會和城鎮的空間結構變化
(1)知識傳播的信息化大大縮短了從知識產生到知識應用的周期,促進了知識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
(2)信息革命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如親近大自然、家庭內工作、中心區娛樂、消費、社交等。
相關連接: 城市規劃師頻道>>> 城市規劃師論壇>>>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