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師講義之城市規劃原理(十四)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
收藏


城鄉規劃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三)城市規劃的分析方法(熟悉)
主要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間模型分析。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分為: 因果分析法、比較法
(1)因果分析法
(2)比較法
2、定量分析
描述性系統分析的目的是用簡單的形式提煉出大量數據資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
(1)頻數和頻率分析
頻數分布:指一組數據中取不同值的個案的次數分布情況(出現的次數)。一般以頻數分布表的形式表達。
在規劃調查中,經常有調查的數據是連續分布的狀況,如人均居住面積,一般是按照一個區間來統計。
頻率分布:一組數據中不同取值的頻數相對于總數的比率分布情況。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來表達。
(2)集中量數分析
集中量數分析:指用一個典型的值來反應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或者反應這組數據向這個典型值集中的情況。最常見的有算術平均值、眾數。
① 平均數:調查所得各數據之和除以調查所得數據的總數。
算術平均數:
例:如果樣本容量是n,其觀測值分別為X1X2…………Xn,則算術平均值可表示為: = (i=1,2,………,n)
加權平均值:在單值分組資料中,計算平均值首先要將每個變量值乘以所對應的頻數,得出各組的數值之和,然后將各組的數值之和除以單位總數,就得到加權平均值。
例:在計算算術平均值時,如果每個觀測值X1,X2,………,Xn在樣本中的比重即頻數不同,應采取下面公式:
= (i=1,2,……,n)
其中,f1,f2,……,fn分別為X1,X2,………,Xn的頻數。
②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值,可以用來概括地反應總體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情況。
(3)離散程度分析
與集中程度分析相反,離散程度分析是用來反應數據離散程度。
①極差:一組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意義:一組數據的極差大,說明數據的離散程度大,也就是集中程度的統計量的代表性低。具有偶然性。
②標準差:一組數據對其平均數的偏差平方的算術平均值的平方根。(即方差正平方根)
方 差: S2=
標準差: S=
③離散系數:標準差與平均值的比值,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一種相對的表示離散程度的統計量,能夠使我們對兩個不同總體中的同一離散數統計進行比較。
(4)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就是對相關關系進行函數處理。其中一個因素為控制因素,(自變量),另一個預測因素為因變量,這樣可以進行實驗,預測。
另外,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還有矩陣分析、層次分析等。
3、空間模型分析
城市規劃各個物質因素都在空間上占據一定的位置,形成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除了用數學模型,文字說明表達外,還可以用空間模型的方法來表達。
(1)實體模型:兩種表達:用圖紙表達,例如用投影法畫的平面圖、剖面圖、里面圖,在不同的規劃層面里都有規定的比例要求,表達方法也有規范的要求,主要用于規劃管理和實施。也有用透視法畫的透視圖、鳥瞰圖,主要用于表達效果。
(2)概念模型:一般用圖紙表達,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較。
①幾何圖形法
②等值線法
③方格網法
④圖表法
(四)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
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是針對城市規劃過程中所面對或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
作用:尋找針對具體問題的對策,是城市規劃工作進一步開展的基礎;為城市規劃過程中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是規劃過程更加科學和合理。
本質:多學科的,要綜合利用其他專業的知識(如經濟學、社會學、工程學等專業)。把不同學科的有用之處組織在一起來提出對策和建議。
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和規劃過程的具體要求而確定,一般覆蓋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特別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依據。
主要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間模型分析。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分為: 因果分析法、比較法
(1)因果分析法
(2)比較法
2、定量分析
描述性系統分析的目的是用簡單的形式提煉出大量數據資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
(1)頻數和頻率分析
頻數分布:指一組數據中取不同值的個案的次數分布情況(出現的次數)。一般以頻數分布表的形式表達。
在規劃調查中,經常有調查的數據是連續分布的狀況,如人均居住面積,一般是按照一個區間來統計。
頻率分布:一組數據中不同取值的頻數相對于總數的比率分布情況。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來表達。
(2)集中量數分析
集中量數分析:指用一個典型的值來反應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或者反應這組數據向這個典型值集中的情況。最常見的有算術平均值、眾數。
① 平均數:調查所得各數據之和除以調查所得數據的總數。
算術平均數:
例:如果樣本容量是n,其觀測值分別為X1X2…………Xn,則算術平均值可表示為: = (i=1,2,………,n)
加權平均值:在單值分組資料中,計算平均值首先要將每個變量值乘以所對應的頻數,得出各組的數值之和,然后將各組的數值之和除以單位總數,就得到加權平均值。
例:在計算算術平均值時,如果每個觀測值X1,X2,………,Xn在樣本中的比重即頻數不同,應采取下面公式:
= (i=1,2,……,n)
其中,f1,f2,……,fn分別為X1,X2,………,Xn的頻數。
②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值,可以用來概括地反應總體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情況。
(3)離散程度分析
與集中程度分析相反,離散程度分析是用來反應數據離散程度。
①極差:一組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意義:一組數據的極差大,說明數據的離散程度大,也就是集中程度的統計量的代表性低。具有偶然性。
②標準差:一組數據對其平均數的偏差平方的算術平均值的平方根。(即方差正平方根)
方 差: S2=
標準差: S=
③離散系數:標準差與平均值的比值,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一種相對的表示離散程度的統計量,能夠使我們對兩個不同總體中的同一離散數統計進行比較。
(4)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就是對相關關系進行函數處理。其中一個因素為控制因素,(自變量),另一個預測因素為因變量,這樣可以進行實驗,預測。
另外,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還有矩陣分析、層次分析等。
3、空間模型分析
城市規劃各個物質因素都在空間上占據一定的位置,形成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除了用數學模型,文字說明表達外,還可以用空間模型的方法來表達。
(1)實體模型:兩種表達:用圖紙表達,例如用投影法畫的平面圖、剖面圖、里面圖,在不同的規劃層面里都有規定的比例要求,表達方法也有規范的要求,主要用于規劃管理和實施。也有用透視法畫的透視圖、鳥瞰圖,主要用于表達效果。
(2)概念模型:一般用圖紙表達,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較。
①幾何圖形法
②等值線法
③方格網法
④圖表法
(四)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
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是針對城市規劃過程中所面對或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
作用:尋找針對具體問題的對策,是城市規劃工作進一步開展的基礎;為城市規劃過程中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是規劃過程更加科學和合理。
本質:多學科的,要綜合利用其他專業的知識(如經濟學、社會學、工程學等專業)。把不同學科的有用之處組織在一起來提出對策和建議。
城市規劃的專題研究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和規劃過程的具體要求而確定,一般覆蓋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特別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依據。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