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原理的復習要點第一章1-2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
收藏


城鄉規劃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1.13
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克拉克將經濟活動分為3種部類。
1.第一產業:產品直接來源于自然界的部類。
2.第二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類。
3.第三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服務的部類。
1.14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有一定的規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發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過程。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鄉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質是:產業經濟結構城市化,社會結構城市化,文化結構城市化,空間建設環境城市化,城市職能結構與內在結構的城市化。
1.15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1.16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城市化進程
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較低,城市化速度緩慢,較長時期才達到30%。
中期階段:由于經濟實力明顯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長時期就達70%左右。
穩定階段:農業現代化過程已基本完成,農村剩余勞動力基本已轉化為城市人口。
2.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
產業革命前,城市化發展緩慢,局部城市化;產業革命后,城市化發展急進,城市化普遍發展,原因是生產力的急進。
農業發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動力,工業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第三產業是城市化的后續動力。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鎮化水平也越高。
1.17: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長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國目前的城市化進程正處在這一加速發展階段。
1.18城市化進程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城市化進程本身是社會發展的過程,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互相作用和影響。現代化社會與人類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達到這一目的,有效綜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沒有城市化也就沒有現代化。現代化標志的外在存在形態,通過城市化的過程得到發展和強化,并通過城市化的過程向鄉村傳播和擴散。
1.19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增長勢頭猛烈而持續;
2.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總人口、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增長速度開始趨于下降,對世界未來城市化速度的過高估計正在得到修正。
1.20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新中國成立后,城鎮的數量和城鎮人口的總規模有了很大發展;
2.城市化速度與世界進程相比較為緩慢,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過程的反復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少見的;
4.緩慢的城市化過程沒有出現大城市人口過分膨脹的現象;
5.城鎮化不是伴隨農村的破產和城鄉關系的尖銳對立展開的,而是走城鄉居民共同富裕、城鄉經濟共同繁榮的道路,這是中國城市化的本質特點。
蘇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鄉鎮工業為動力的小城鎮發展模式,稱為地方推動型。
溫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營家庭工業為主發展小城鎮,稱為市場推動型。
珠江三角洲地區以“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為主,稱為外資促進型。
1.21城市與區域的相互關系
區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經濟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層級;中心城市與區域內其他城鎮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布局的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這些區域條件包括區域資源與經濟發展條件,區域經濟結構與經濟聯系,區內各主要城鎮之間的職能分工。
1.22城鎮體系的概念
城鎮體系也稱城市體系或城市系統,指的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區域或國家中,由不同職能分工、不同等級規模、聯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鎮的集合。它以一個區域內的城鎮群體為研究對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當作一個區域系統來研究。
城鎮不僅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也是財富創造的中心。
1.23城鎮體系的特征
群體性、關聯性、層次性、開放性、動態性、整體性。城鎮體系不是簡單的機械系統或自然系統,也不是嚴格的經濟系統或政治系統,而是兼有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層面的社會系統。
群體性指城鎮體系是由一群或一組城鎮共同構成的整體;關聯性指各城鎮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賴、互為依存,彼此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層次性指各個城鎮在規模級別、功能大小,作用強弱等方面呈現出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的組織特征;開放性是指城鎮體系的狀態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城鎮體系內外部因素及時間因素產生種種變化;整體性指所有城鎮共同擔負著區域社會經濟運行和區域發展的任務,并形成統一體。
1.24城鎮體系的規劃目標
城鎮體系規劃目標是通過合理組織體系內各城鎮之間、城鎮與體系之間以及體系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相互聯系,運用現代系統理論與方法探究整個體系的整體效益。
1.24城鎮體系發展的影響因素
宏觀與微觀影響因素、結構與功能影響因素、物質與非物質影響因素、自然與人為影響因素。
城鎮體系發展機制:城鎮體系在其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集聚與輻射作用無不發揮著關鍵的功能,并成為城鎮體系發展變化的機制所在。即城鎮發展過程中,體現了城市核心增長和城市離心增長。
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克拉克將經濟活動分為3種部類。
1.第一產業:產品直接來源于自然界的部類。
2.第二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類。
3.第三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服務的部類。
1.14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有一定的規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發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過程。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鄉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質是:產業經濟結構城市化,社會結構城市化,文化結構城市化,空間建設環境城市化,城市職能結構與內在結構的城市化。
1.15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1.16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城市化進程
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較低,城市化速度緩慢,較長時期才達到30%。
中期階段:由于經濟實力明顯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長時期就達70%左右。
穩定階段:農業現代化過程已基本完成,農村剩余勞動力基本已轉化為城市人口。
2.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
產業革命前,城市化發展緩慢,局部城市化;產業革命后,城市化發展急進,城市化普遍發展,原因是生產力的急進。
農業發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動力,工業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第三產業是城市化的后續動力。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鎮化水平也越高。
1.17: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長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國目前的城市化進程正處在這一加速發展階段。
1.18城市化進程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城市化進程本身是社會發展的過程,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互相作用和影響。現代化社會與人類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達到這一目的,有效綜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沒有城市化也就沒有現代化。現代化標志的外在存在形態,通過城市化的過程得到發展和強化,并通過城市化的過程向鄉村傳播和擴散。
1.19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增長勢頭猛烈而持續;
2.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總人口、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增長速度開始趨于下降,對世界未來城市化速度的過高估計正在得到修正。
1.20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新中國成立后,城鎮的數量和城鎮人口的總規模有了很大發展;
2.城市化速度與世界進程相比較為緩慢,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過程的反復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少見的;
4.緩慢的城市化過程沒有出現大城市人口過分膨脹的現象;
5.城鎮化不是伴隨農村的破產和城鄉關系的尖銳對立展開的,而是走城鄉居民共同富裕、城鄉經濟共同繁榮的道路,這是中國城市化的本質特點。
蘇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鄉鎮工業為動力的小城鎮發展模式,稱為地方推動型。
溫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營家庭工業為主發展小城鎮,稱為市場推動型。
珠江三角洲地區以“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為主,稱為外資促進型。
1.21城市與區域的相互關系
區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經濟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層級;中心城市與區域內其他城鎮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布局的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這些區域條件包括區域資源與經濟發展條件,區域經濟結構與經濟聯系,區內各主要城鎮之間的職能分工。
1.22城鎮體系的概念
城鎮體系也稱城市體系或城市系統,指的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區域或國家中,由不同職能分工、不同等級規模、聯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鎮的集合。它以一個區域內的城鎮群體為研究對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當作一個區域系統來研究。
城鎮不僅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也是財富創造的中心。
1.23城鎮體系的特征
群體性、關聯性、層次性、開放性、動態性、整體性。城鎮體系不是簡單的機械系統或自然系統,也不是嚴格的經濟系統或政治系統,而是兼有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層面的社會系統。
群體性指城鎮體系是由一群或一組城鎮共同構成的整體;關聯性指各城鎮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賴、互為依存,彼此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層次性指各個城鎮在規模級別、功能大小,作用強弱等方面呈現出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的組織特征;開放性是指城鎮體系的狀態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城鎮體系內外部因素及時間因素產生種種變化;整體性指所有城鎮共同擔負著區域社會經濟運行和區域發展的任務,并形成統一體。
1.24城鎮體系的規劃目標
城鎮體系規劃目標是通過合理組織體系內各城鎮之間、城鎮與體系之間以及體系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相互聯系,運用現代系統理論與方法探究整個體系的整體效益。
1.24城鎮體系發展的影響因素
宏觀與微觀影響因素、結構與功能影響因素、物質與非物質影響因素、自然與人為影響因素。
城鎮體系發展機制:城鎮體系在其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集聚與輻射作用無不發揮著關鍵的功能,并成為城鎮體系發展變化的機制所在。即城鎮發展過程中,體現了城市核心增長和城市離心增長。
編輯推薦
下一篇:城市規劃原理的復習要點第一章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