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規《規劃原理》知識點串講:城市化水平“滯后”成因分析的觀點


城市化水平“滯后”成因分析的多種觀點
對于我國城市化水平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成因,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有以下一些觀點:
1 戶籍制度對人口自由流動的限制。在我國,戶籍制度已經遠遠超出人口管理方式的意義,而是與居民的政治經濟利益分配緊密結合,職業、住房、教育、福利、土地、社會地位等方面全面樹立起了阻礙人口自由流動的屏障。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
2 二元經濟體制下,以鄉鎮企業發展為主的“進廠不進城”的特殊工業化道路。這種工業化方式削弱了工業化對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的帶動作用。對此,石憶邵[2]等許多學者都做了深入探討。
3 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問題。由于目前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沒有賦予農民處置、流轉土地的權利,同時又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阻礙了農民向城市的遷移。農民由于不愿放棄作為生存保障的土地,從而不愿永久遷移,阻滯了人口的自由流動。曾永昌(2001)[3]鄭凌云(2003)[4]等人都提出了這種觀點。
4 勞動生產率問題。葉裕民(2002)[5]稱之為“工業化的結構性弱質”,也就是輕重工業的技術結構不合理。一般而言,重工業是技術密集型,比較勞動生產率高。而我國卻違反常理地輕工業比較勞動生產率高于重工業,原因主要是外資與技術的注入使輕工業站在一個具有后發優勢的起點上。其結果則是應該技術進步的重工業沒有實現技術進步,應該大規模吸納勞動力的輕工業技術進步過快,沒有起到應有的吸納作用。
5 還有我國發展歷史上的戰略與認識的原因。王小魯與夏小林[6]指出,建國以來的很長時期,在“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的發展政策指導下,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被忽視和壓抑,使大部分城市變成了功能不全,結構失調的單純的工業基地。而1960~1970年代為備戰而實行的“山、散、洞”的“三線”工業建設布局政策,也使工業進一步遠離城市,失去了基礎設施的依托,又影響了城市發展。
上述觀點從不同角度探討和揭示了我國城市化水平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成因,有其說服力。當然,改革開放以來情況已發生了很多變化。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相當市場化,戶籍制度、用工制度、土地流轉制度以及人口遷移管理、產業發展政策等都與以往大不相同。
環球網校為廣大考生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使用該服務后即可免費收到準確各省2019年城鄉規劃師準考證打印提醒、考試時間提醒等信息。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19年城規《規劃原理》知識點串講:城市化水平“滯后”成因分析的觀點,此外,小編還給大家整理了歷年真題、考試大綱等考試資料,可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更多備考資料持續更新中。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