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城鄉規劃師 > 城鄉規劃師備考資料 > 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實務》復習輔導(2)

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實務》復習輔導(2)

更新時間:2019-03-26 09:50:11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49收藏9

城鄉規劃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環球網校編輯整理了 "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實務》復習輔導(2) ",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更多模擬試題及復習資料請持續關注環球網校城鄉規劃師考試頻道!

城市總體規劃

一、查看相關數據

1、風玫瑰:

●工業區置于生活居住區的下風位,同時考慮最小風頻風向,靜風頻率,各盛行風向的季節變換及風速關系。

●最小風頻風向與盛行風向置換夾角大于90℃,則工業用地應放在最小風頻之上風位,全年擁有兩個方向的盛行風向,則工業和居住分別布置在盛行風向的兩側。

●同時注意當地靜風的頻率,注意解決城市環境的污染。

●導引風向:大面積綠地安排成楔狀插入城市。

●道路走向不能與冬季盛行風向平行,但與夏季主導風向平行,最好由東向北偏轉一定的角度(一般<15℃)。道路最好避免正東西方向。

●山地背風面,由于會產生機械性渦流,建筑于此利于通風,但若上風向為污染源,也會因之而加速污染。

2、氣溫:

●城市由于建筑密集,往往出現“熱島效應”,在規劃布局時,可增設大面積水體和綠地,以加強對氣溫的調節作用。

3、圖例:

●圖上標識與圖例相符。

4、比例尺:

●市域城鎮 1:5萬 至1:20萬

●總體規劃 大、中城市 1:1萬至1:2.5萬

小城市 1:5千至1:1萬

建制鎮 1:5千

5、成果:(文本和圖紙 說明書及基礎資料、專題報告)

6、編制資質:

●甲級不限

●乙級:20萬人口以下總規、各種專項規劃、大型工程項目規劃選址意見書

●丙級:建制鎮總規,20萬人口以下的詳規和專項規劃,中小型工程項目選址的可行性研究

7、人口規模:

一般城鎮≤20萬人 中等城市 50-20萬人

重要城市150-50萬人 特別重要城市≥150萬人

8、用地規模:

●一般為人均100㎡左右,用地偏緊可控制在80㎡內

●少數特殊的不應超過120㎡

9、城市化水平:避免過高

10、用地比例:居住20-32﹪ 工業15-25﹪

道路8-15﹪ 道路廣場8-15﹪

11、人均指標:

居住18-28㎡/人 工業10-25㎡/人(<30㎡/人

綠地≥9.0㎡ /人 道路廣場7-15㎡/人

12、用地坡度:工業0.5-2﹪ 鐵路廣場0-0.25﹪

居住0.3-10﹪ 機場0.5-1﹪

13、規劃區范圍的確定:對規劃區(主城區)范圍外的重點控制區。開發區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依法實施規劃管理。

二、總體布局

1、城市格局合理,結構合理

●集中緊湊型:城市各項主要用地較集中,便于集中設置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市政工程設施,又可節省建設投資,一般中、小城市大多采用這種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礦藏資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分組,就近生產組織生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聯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設施的投資會高一些,通常是大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集中與分散型:主城區與外圍具有不同功能的組團,主城與外圍組團間布置綠化隔離帶。

2、功能分區明確

1工業用地

● 工業區與居住區間有方便的聯系,職工上、下班有便捷的交通條件。

● 避免工業區對居住區的干擾、污染。如風向的上、下及綠化防護隔離帶、排放污水設在河流的下游,且在居住區的一端。

● 工業區中對有大量勞動力的工業或婦女勞動力多的工業,應接近生活區。電子、縫紉、手工分散在居住的獨立地段,機械、紡織在城市邊緣獨立地段。

● 工業區與居住區具體布置中、應有利于職工步行上、下班,同時考慮便于開辟公交路線,使交通負荷均衡,但工業與居住區若離若即,避免單間交通,防止工業區包圍城市。

● 工業區注重運輸聯系:

※耗能:年運量10萬T以上的,并直接來自鐵路的貨物,應敷設鐵路專用線,或設置工業編組站。

※注意進線方向,避免進入工業區的主干道垂直直交。

※鐵路貨物接近工業區,并按需要分設幾處。

※減少中轉運輸、減少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

● 沿江靠河的工廠:

※主要有造船廠、造紙廠、木材廠、化肥廠、印染廠等。

※注意岸線的合理利用。

※對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工廠,可遠些,以免占用岸線。

● 沿對外交通的工廠:

※通常在城市邊緣地段,合理組織工廠出入口廠外道路的交叉,避免過多干擾對外交通。

● 隔離工業

※遠離城市的獨立地段。

※化工、冶金業工廠與城市保持距離,設防護帶500-800米以上。

● 有協作的工廠

※就近集中布置,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轉運、降低生產成本。

※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壓力,形成產業鏈。

● 舊城區的工廠:

※分散幾處的、要調整集中或創造條件遷址新建。

● 盆地、峽谷地段:

※靜風頻率高,不宜擺放污染工業。

2居住區

● 良好地段給居住

● 避開洪水、地震、滑坡、沼澤、風口等不利條件。

● 少占農田。

● 靠近就業地點。

● 城市規模小時集中布置,規模大時,分散布局,并留有余地。

● 指標。

3倉儲區

●小城市可單獨布置在城市邊緣。大、中城市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不宜過分集中

●危險品倉庫設在遠郊獨立地段,避免運輸時穿越城市。

●冷藏庫有異味,污水,設于郊區河流沿岸

● 蔬菜庫:市區邊緣通向市郊的干道入口處

● 燃料及易燃材料庫:設在郊區獨立地段,大風季節城市下風向或側風向

● 油庫:離開居住區、變電所、重要交通樞紐、機場、大型水庫及水電站、重要橋梁、大、中型企業、礦區、軍事設施,最好在地形低處,并有防護林帶。

● 用地比例不宜過大,過小。

● 物流中心在城市外圍環路與通往其它城市的高速公路。

4公共設施用地

● 商業中心接近服務人口的分布重心,大城市不止一個中心,還有副中心

● 所處位置的道路性質不應為交通性干道

● 科技、高教區附近可就近安排高新產業區,便于功能銜接

● 直接服務于市民的公建設施(圖書館、科技館),靠近居民區及科技、高教區

● 用地指標規范

5藝術性

● 利用好各自城市獨特的自然景觀。如高地、山丘、河湖、水域,將其作為總體布局的視線和活動焦點,創造出平原、山地和水鄉等各種城市的特色。

● 利用山川河湖、各勝古跡、園林綠地、歷史文化區,充分體現城市美學,形成城市景觀的整體骨架。

● 道路、橋梁的布置能很好地與山勢、水面、林木相結合,創造出城市的藝術風貌。

● 注重城市中心和干道的城市景觀定位,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干道的藝術面貌。

● 組織有秩序,有韻律的城市軸線,集中反映出城市的性質和特色。

● 注意反映地方文化特色,避免破壞水系和大拆大改的線型等,保護好歷史遺產文化區等。

6綠化

● 用地比例、指標:城市綠化覆蓋率>35%,綠地率>30%,主干道綠帶面積>20%,次干道綠帶面積>15%,小區綠地1Ha.0.5㎡/人,小游園0.4Ha.1㎡/人,組團綠地0.04Ha.1.5㎡/人。

● 風景區內不得安排污染工業,避免過度開發。

● 綠化服務半徑合理,布局均勻,綠化面積>70%

● 綠地形成點、線、面的整體特點,形成完善的綠地系統。

● 河、海、湖、鐵路的防護林帶寬度>30M,污染工廠>50M的防護林帶。

7對外交通

※鐵路應從城市邊緣通過,不得分割城市過于零碎。

客運站 客運站在大城市可能有多個,設在中心區邊緣,距市中心2-3KM,中、小城市設在城區邊緣,通過式。客 運站必須與城市主干道相連,協調好市區公交,長途汽車,商業服務,注重市內換乘,直接通達市中心及汽車站、碼頭、地鐵可直接引入客運站。

貨運站 中、小城市只設一個綜合性貨運站、物,大城市按性質分別設于其服務的地段,設在市區外圍。到發為主的綜合性站物,接近貨源或結合貨物流通中心布置,不為本市服務的設在郊區。危險品設在市郊,并有安全隔離地帶。

編組站 留有發展余地,一般設在鐵路干線匯合處,避免被專用線,貨場,工業,倉儲包圍。保證主要車流方向有便捷的線路,折角車流最少。會讓站、越行站、間距約8-12KM。

港 口 選址避開水上儲木場、橋梁、閘壩、水源保護區。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留出生活岸線。應有疏港大道。水深10M可停萬噸船舶。石油作業區在城市、港區、錨地、重要橋梁的下游。造船廠應劃定專門水域、陸域。

機 場 選址布置在城市的沿主導風向兩側,相切最小5-7KM,通過15KM,距市中心10-30KM。30min以內,專用高速公路相連。與編組站保持適當的距離。機場宜適度集中,不應分散建設。

公 路 高速公路的設計時100-120KM/h(山區60KM/h)。特大城市布置高速公路環線聯系各條高速公路,并與城市快速路網銜接,不能穿越市中心。中、小城市應遠離城市中心,采用 立交,以專用的入城主干道接入城市。高速公路應與城市快速路相連,一般等級公路應與城市常速交通性干道相連。特大城市宜與城市交通密集地區相切而過,不宜深入區內。公路與城市道路各成系統,互不干擾,與城市不直接接觸,而是在一定的入口處與城市道路連接。公路不能作城市干道。公路等級及橫斷面形式是否相符、合理。大城市設多個公路客運站,設在市中心區邊緣,用城市交通性干道與公路相連。

中、小城市設1個公路客運站。客運交通樞紐必須與城市客運交通干道有方便聯系,可采用立體交叉。

公路貨運站 日常生活用品的----中心區邊緣

工業產品、原料----工業區、集中

與鐵路、貨運站、貨運碼頭相聯系、附

8城市道路

※道路功能同毗鄰用地性質相符

● 交通性道路兩側及兩端,不應安排生活性用地(居住、商服中心、公建)。避免安排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盡可能選線直捷,兩旁布置為開敞綠地。

● 生活性道路兩側不應安排大、中型工業、倉庫和運輸樞紐。

● 城市各級道路應充分結合地形,與城市綠地、水面、城市主體建筑、城市的特征景點組成整體。城市各級道路應成為劃分、聯系城市各分區、組團、各類城市用地的分界線、通道。

● 城市道路的選線有利于組織城市的景觀,并與城市綠地系統和主體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觀骨架”。

● 道路系統規劃應系統完整,分級清晰,功能分工明確,不僅滿足交通聯系要求,也要滿足發生自然災害時的緊急運輸。

● 交通在道路系統中的均衡分布。

● 避免單一通道,應提供兩條以上的路線(通道)為使用者選擇。

● 城市各部分之間(中心、工業區、居住區、車站、碼頭)應有便捷的交通聯系。

● 城市各組團、分區間要有必要的干道數量聯系。

● 商業中心、體育場、火車站、航空港、碼頭等集散點附近的道路網要有一定機動性,可為地震時提供繞行道路并留有發展余地。

● 內密外疏(中心區、外緣;商業、工業)

● 支路在內的道路用地面積率20%以上

● 滿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

● 一個交叉口交匯的道路不超過4-5條,交叉在60°-120°間,不組織多路交叉口,避免錯口交叉。

● 城市出入口道路與區域公路網有順暢聯系。

● 與鐵路站場、港區碼頭、機場有方便聯系。

● 鐵路與城市道路的立交應保證城市干道無阻通過。

● 避免過境交通直穿市區,避免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區。

● 舊城路網規劃,充分考慮舊城歷史、城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網形成發展的過程,切勿隨意改變道路走向,對舊街道與名勝古跡要保護。

● 適當的路網密度8-15% 道路用地面積占建設用地面積8-15%,200萬以上的人口可15-20%

適當的道路面積率20-30%

道路間距 快速路(≥80)1500-2500M 寬度60-100M

主干道(40-60) 700-1200M 寬度40-70M

次干道(40) 350-500M 寬度30-50M

支路(≤30) 150-250M 寬度20-30M

● 立體交叉主要設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線上

● 交叉口附近不設公交站點,轉角半徑。主干路車速為25-30,半徑為15-25。次干路車速20-25,半徑為8-10。支路車速15-20,半徑0為5-8。單位出入口車速為5-15,半徑為3-5。

※道路橫斷面 一塊板適應“鐘擺式”。

兩塊板:交通性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

三塊板: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客運干道

四塊板:投資大,運行通力低,不經濟

● 平面環形交叉口不適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

● 互通式立交凈距 車速 80 60 50 40

1000 900 800 900

※停車設施出入口宜在次干道上,不得在交叉口、人行橫道、公交停靠站及橋隧行道處,如需在主干道設出入口,應遠離干道交叉口并用專用通道與主干道相連。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個方向應有兩條對外放射道路。

9市政公用設施工程

※給水

● 為保證供水安全,城市應有無期備用水源

● 取水點周圍半徑100M,上游1000M,下游100M的水域,嚴格控制。

● 地表水取水點宜位于城鎮和工業的上游清潔河段,設在河流的凹岸,主流靠岸的窄河段內

● 干管間距500-800M 連通間距800-1000M

※排水

● 截流式含流制適舊城改建

分流式適合于新城,礦區,不完全分流制不適用于地勢平坦,多雨積水地區

● 污水處理廠選址

設在地勢較低處、水體附近、集中給水水源和城市的下游,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廠址與城市、工廠生活區應有>300M的距離,并設衛生防護帶,盡可能與回用處理后的污水的主要用戶靠近。不宜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處,靠近公路、河流、廠址有良好的水電供應、雙電源。

● 管道定線減少與河道、山谷、鐵路、地下構筑物交叉。

● 污水干管不宜設在快車道下和狹窄的街道下,通常在人行道、綠化帶、慢車道下,超過40M,兩側設污水管道。

● 避免設雨水泵站,不宜在快車道和交通量大的干道下,應在人行道或草地帶下,雨水口間距25-60M。

※供電

● 火力發電廠:利用劣地或三類工業用地,靠近負荷中心,用地15-70ha。燃油電廠一般在煉油廠附近。電廠鐵路專用線應減少對國家干線的影響。足夠的貯灰場,容10年的貯灰量。留有適當的出線走廊寬度。

● 核電廠:靠近負荷中心,半徑1KM為隔離區,周圍不能有化工煉油廠、水廠、醫院、學校良好的公路、鐵路、水上交通條件。

● 區域變電站:接近負荷中心,架空線走廊同時布置。110-500KV變電所 標高宜在100年一遇的高水位上。

35KV變電所 標高宜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上

供電半徑 35KV 5-10KM

110KV 15-30KM

220KV 50-100KM

10KV 500M

● 配電所:容量<630KV.A 一般2名

● 高壓線路規劃:保證安全距離,對接近電臺、飛機場的線路。不宜穿過中心區、人口密集區。避免占用工業、居住備用地。避免在高大喬木成群的林帶通過。高壓走廊不應設在易被洪水淹沒的地方,遠離空氣污濁的地方,減少高壓線段的轉彎次數。

走廊寬度 500KV 60-75M

330KV 35-45M

220KV 30-40M

110KV 15-25M

35KV 12-20M

※燃氣

●煤氣廠 靠近生產關系密切的工廠,地基承載力不低于10t/㎡,有避開高壓線路的安全間隔地帶。考慮機場凈空區,電臺和通訊設施防護區,名勝古跡等無污染間隔要求。

●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選址在城市邊緣,與服務站的平均距離<10KM,全年最小頻上風側,具有良好的市政設施條件,運輸方便,遠離名勝古跡、油庫、橋梁、鐵路樞紐、飛機場等。

●調壓站 供氣半徑:0.5KM

●瓶裝供應站:供氣規模以5千-7千戶為宜,不超過1萬戶。供氣半徑0.5-1.0KM,用地面積500-600㎡(600-700㎡)

●管網規劃:

低壓一級 范圍2-3KM

中壓一級 新城區或安全距離可保證的地區

天然氣中壓B二級 街道狹窄、房屋密集的地區

三級管網 情況復雜的大、中城市

※供熱

●熱電廠:靠近熱負荷中心,輸運距離3-4KM,留出足夠的出線走廊寬度,一般一條管線3-5M寬度,有防護帶。

●供熱管網:靠近負荷中心和大用戶,避開主干道,繁華街道,人行道下面。

●熱力站:10萬㎡供熱能力,面積300㎡,若同時供應熱水,還要加50㎡。一個小區一個熱力站。

※通信工程

●郵政樞紐:火車站一側,靠近站臺,不宜面臨廣場,不宜同時有兩側以上臨主要街道,有方便出入樞紐的汽車通道。

●郵政局:鬧市區、居民、公共、交通便利。

●電話管道:人行道下,若無法,可在非機動車道下。

※環衛

●公廁:廣場、主要交通干道道路兩側,車站、碼頭、展覽館、公建等附近,風景區、公園、市場、大停車場、體育場館。

主要繁華街300-500M 一般街道750-1000M

新建居民區300-500M 未改造的100-150M

※防災

●易燃工廠、倉庫設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安全地區

●消防站

規模:5萬人以下設1處消防站,責任區4-7K㎡

Ⅰ級 6-7輛 3000㎡

Ⅱ級 4-5輛 2500㎡ 責任區中心附近

Ⅲ級 3輛 2000㎡

設于交通便利的地點,如城市干道和十字路口附近,與醫院、小學、幼托,保持50M以上距離。與危險品單位保持200M以上的間距。

●消防栓:間距≤120M ≥60M(道路) 雙側設

※抗震:抗震疏散通道>15M 1.0㎡/人.6° 增1°.0.5㎡/人

※防空:戰時留城30-40% 按1.5㎡/人,居住區按總㎡的20%

居住區按總投資的6%。

10近遠期規劃

l 滾動開發

l 協調、不能過于集中或擴大規模

11審批程序及單位

l 直轄市報國務院審批

l 省府、人口百萬、指定城市由省政府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

l 其它設市城市報省政府審批。

l 市管轄縣報市政府審批。

l 開發區總體規劃由開發區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開發區,報送國務院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實務》復習輔導(2),此外,小編還給大家整理了歷年真題、考試大綱等考試資料,可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更多備考資料持續更新中。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城鄉規劃師資格查詢

城鄉規劃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城鄉規劃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城鄉規劃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