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相關知識》復習筆記五: 建筑學1


建筑類型有居住建筑、宮殿建筑、禮制建筑、宗教建筑、園林建筑等。
中國古代建筑運用了木構架體系,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種形式。木構架體系可分為承重的梁柱結構部分,即大木作;以及僅為分隔空間或裝飾之用的非承重部分,即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檁、枋、椽、柱等,小木作則是門、窗、隔扇、屏風以及其他非結構部件。
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和清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則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兩部建筑著作,其中規定了建筑的模數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為標準)和構件的定型化。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組成,裝飾性。
我國木構建筑正面兩檐柱間的水平距離稱為"開間" (又叫面闊),各開間寬度的總和稱為"通面闊"。開間在漢以前有奇數也有偶數的,漢以后用十一以下的奇數間,民間建筑常用三、五開間,宮殿、廟宇、官署多用五、七開間,十分隆重的用九開間,至于十一開間,則只在最高等級的建筑中出現,如西安唐大明宮含元殿、麟德殿遺址和北京清故宮太和殿。
檁與檁中心線間的水平距離,清代稱為"步"。各步距離的總和或側面各開間寬度的總和稱為"通進深"。
屋頂形式分為五種主要類型,即廡殿、歇山、披尖、懸山及硬山。建筑物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
①屋頂}重檐、龐殿、重檐歇山、重檐攢尖、單檐龐殿、單檐歇山、單檐攢尖、懸山、硬山。
②開間:清代最高為11 間,依次為9 、7 、5 、3 間。
③色彩:由高到低為黃、赤、綠、青、藍、黑、灰,宮殿用金、黃、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為墻面及屋頂色調。
院落式平房比單幢的高層木閣樓在防救火災方面大為有利。
中國山水式園林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我國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是河南偃師二里頭商代宮殿遺址己在形制方面,周制為三朝五門:外朝—決定國家大事,治朝一一王視事之朝,內朝一一辦理皇族內部事務、宴會。在漢代首開"東西堂制",隋、唐出現了三朝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其中,外朝承天門、中朝太極殿、內朝兩儀殿。此外,唐代宮殿雄偉,尺度大。例如,大明宮主殿含元殿建于龍首原上,前有長達75m 的龍尾道。麟德殿面積達到5000余平方米,約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代宮殿:千步廊制度,使用工字形殿。北京故宮:建于明永樂年間,其平面為中軸對稱,縱深布局,三朝五門,前朝后寢。三朝是指連在須彌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門是指從正陽門到太和門間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帝王親自參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處:天地、社稷、宗廟。官吏設家廟,后統稱祠堂。另外,還有孔廟。
中國古代建筑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它建于明初,有二重垣,北圓南方,象征天圓地方。外垣西側一組建筑為神樂署、犧牲所;垣內有三組建筑為齋宮、祭壇、祈年殿。
孔廟有其獨特的形制,如泮池、"萬例宮墻"照壁、欞星門、"金聲玉振"牌坊、大成殿等。。全國基本上是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度與地方手法。曲阜孔廟:主殿大成殿,為重檐歇山九間殿,黃琉璃瓦,同保和殿規制。山西太原的晉祠是宋代建筑的代表,屬于園林式祠廟。圣母殿建于北宋,正面朝東,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九脊殿頂。是減柱構造的典型實例。體現了宋代醇和秀麗的風格。
從商到漢用木槨室,隨后出現磚石結構墓室,東漢以后成為主流。陵墓建筑反映了人間建筑的布局和設計。'秦、漢、唐和北宋的帝后陵都有明顯的軸線,而唐與北宋諸陵在每個陵的軸線上建享殿、門闕、神道和石象生等。明朝各陵,采用公共神道與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樓和寶頂相結合的處理方法,清朝的皇陵基本上承襲了明朝的,布局和形制。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