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綜合輔導:城市發展條件的地理學評價方法


1.自然地理條件
自然地理條件如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為人類生存環境,通過影響人口分布而影響城市的形成發展。一般說來,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規律性更典型。
2.地理位置
巴朗斯基曾給地理位置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對這個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的總和。城市地理位置就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經濟、政治等客觀事物在空間上相結合的特定點。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決定了城市職能性質的特殊性和規模的特殊性。
3.社會經濟歷史基礎
城市是一個歷史范疇,它的布局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因此,社會經濟歷史基礎是城市產生發展的根本前提。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隨著長期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形成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規模不等的大、中、小城鎮,其中絕大多數城市是長達一二千年,甚至三四千年以來先后建制的不同行政等級的政治中心,或者是邊疆重鎮和戰略要地。
4.交通運輸條件
所有城市原則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對外交通設施。
河運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從中國城市發展史來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發育壯大起來的。隨著航運技術的發展,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到近現代,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鐵路是現代快速、大運量運輸的主要方式。自19世紀中葉開始,鐵路便已深刻影響西方城市的誕生、興盛,并在20世紀初導致了城市的大規模郊區化。城市與鐵路的關系也有不同類型。若城市處于鐵路網樞紐位置,通達性好,腹地范圍廣大,便有利于城市的發展。
伴隨看汽車時代的來臨,高速公路的大規莫建設以及快速高效的航空運輸的發展,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手段正在迅速地改變著城市的地理區位。
5.信息技術條件
自20世紀60年代,西方世界爆發了以微電子、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等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人類社會迎來了信息經濟時代。
與工業社會不同,信息社會的特征將會從不同的側面影響人類社會的空間組織形態。知識成為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以知識為主導的信息服務經濟將代替制造業經濟;與此相適應,勞動力的主體將不再是工作在裝配上的普通工人或熟練技術工人,而成為信息工作者;經濟活動不再以現金交易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動,信息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活動不局限于一國之內,決定性的是跨國經濟或全球經濟,貿易有了很大發展,生產過程本身也跨國化,不僅存在來料加工形式,也進口越來越多半成品部件用以組裝成品;經濟組織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場經濟,而是制度經濟;由于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技術擴散的高效性,在信息社會中,無論個人或公共部門都可能變得空前富裕,且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和空間組織形態也會發生空前快速的變化,其特征不是呈自然級數變化,而是呈幾何級數變化。
6.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城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所在區域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城市往往由商品集散地演變而來;區域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以區域內工、農業等經濟部門的發展為前提的;區域內自然風光與人文要素相結合的旅游資源影響城市發展與布局;因一些特殊的區域因素而發展起來的城市也頗多。
最新資訊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考點深度圖譜:歷年常考易錯點一文吃透2025-09-09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城鄉規劃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相關知識點2025-01-19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監督檢測相關知識點2025-01-18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土地管理相關知識點2025-01-17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6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居住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5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村莊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3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中心城區規劃相關知識點2025-01-12
- 2025年《城鄉規劃實務》備考重點:綜合交通及海洋保護相關知識點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