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注冊會計師 > 注冊會計師備考資料 > 注冊會計師《稅法》必備考點知識(五)

注冊會計師《稅法》必備考點知識(五)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注冊會計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181、 下列資產折舊或攤銷年限最短為2年: ①證券公司電子類設備; ②外購的達到固定資產標準或構成無形資產的軟件。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生產性設備最短折舊年限為3年。
 
182、 電信企業因按實際竣工決算價值調整原暫估價或發現原計價有錯誤等原因調整固定資產價值,并按規定補提以前年度少提的折舊,不允許在補提年度扣除,應相應調整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相應多繳納稅額可抵頂以后年度應繳的所得稅。
 
183、 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少于10年。
 
184、 自2004年7月1日起,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工業企業受讓或投資的無形資產,可在現行規定攤銷年限的基礎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縮短攤銷年限。
 
185、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①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②經過修理后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2年以上;③經過修理后的固定資產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186、 企業的股權投資所得是指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從被投資企業所得稅后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紅利性質的投資收益,不包括資本公積。會計上的利潤分配范圍較廣,可以動用資本公積進行分配,而稅法上對資本公積的分配不確認股息性所得。
 
187、 股權投資所得不需補稅的情況:(1)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2)被投資企業享受18%、27%兩檔照顧性稅率時不需補稅。(3)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分回的利潤也不需要補稅。
 
188、 (難點)被投資企業對投資方的分配支付額,如果超過被投資企業的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的(這一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方股息性質的所得,按地區差補稅),而低于投資方的投資成本的,視為投資回收,應沖減投資成本。超過投資成本的部分,視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權轉讓所得,應并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189、 企業在一般的股權(包括轉讓股票或股份)買賣中,股權轉讓人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或累計盈余公積應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不得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
 
190、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和置換,當非股權支付額低于20%,補價低于25%時,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
 
191、 通常情況下,被合并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不得結轉到合并企業彌補。但當被合并企業非股權支付額低于20%時,可以結轉到合并企業彌補。可彌補的所得額取決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與合并后合并企業全部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另:不能從合并之日起重新計算5年補虧期。
 
192、 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收所得稅;超過30萬元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
 
193、 福利彩票機構發行銷售福利彩票取得的收入,包括返還獎金、發行費用、公益金,暫免企業所得稅。
 
194、 西部大開發優惠①按15%稅率征收的必須是國家鼓勵類的企業;且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執行時間:2001-2010年期間。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上述業務收入占總收入70%以上的,可享受所得稅如下優惠:內資自生產經營之日起,二免三減半。(內外資一致,外資為獲利之日起)
 
195、 股權分置中非流通股股東通過對價方式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股份、現金的收入,暫免征流通股股東交納的企業所得稅。
 
196、 鑄鍛、模具和數控機床企業取得的增值稅的返稅,計入“補貼收入”,但不計入當年所得。
 
197、 納稅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可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延期納稅申報。
 
198、 、應付未付款,凡債權人逾期二年未要求償還的,應計入當年收益,計算繳納所得稅。(內資三年)
 
199、 企業發行股票,其發行價格高于股票面值的溢價部分,為企業的股東權益,不作為營業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清算時,亦不計入應納稅清算所得。
 
200、 商投資舉辦俱樂部或類似會員制的外商投資企業,對會員入會時一次性收取會員費、資格保證金或其他類似收費,應在收取時作為企業當期收入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可以從企業開始營業之日起分5年平均計入各期收入納稅。
 
201、 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境外企業簽訂房地產代銷、包銷合同或協議,委托境外企業在境外銷售位于我國境內的房地產的,應按境外企業向購房人銷售的價格,作為外商投資企業房地產銷售收入,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代銷、包銷的費用可以扣除,但實際支付的數額,不得超過房地產銷售收入的10%。注意三點:(1)營業稅;(2)計稅價格;(3)傭金。
 
202、 外商企業實際支付給個人的各項住房支出,不足以在按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提存的個人住房補貼或住房公積金中列支的部分,按企業董事會決議,可依有效合法的支付憑證列入企業當期成本、費用。
 
203、 從事信貸、租賃等業務的外商企業,可逐年按年末放款余額(不包括銀行間拆借)或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應收款項的余額,計提不超過3%的壞賬準備,從該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對以各種財產(包括各種商品、有價證券)作抵押的貸款,不計提壞賬準備金。
 
204、 對租賃、信貸行業以外的其他外商企業,一般情況下不得計提壞賬準備,對那些應收賬款余額比較大的企業,需要計提壞賬準備的,可由企業申請,經當地稅務機關核實后,按年末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應收款項的余額,計提壞賬準備。
 
205、 外商企業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超過上一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部分,可列為當期的損失;少于上一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部分,應當計入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內資無此規定)
 
206、 自2004年1月1日起,從事電信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對已發生或新發生的用戶欠費,凡拖欠時間1年以上仍無法收回的,可作為壞賬損失處理,但應在申報表中對損失的列支情況進行說明 。
 
207、 從事貸款擔保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依照規定,以壞賬準備年末余額不超過其提供無抵押物、無質押物的擔保的銀行實際放款年末余額的3%為限,逐年計提壞賬準備,從該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208、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其雇員提存的三基金(醫療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退休保險基金)和兩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可以扣除,其他福利費支出據實扣除,但不得超過企業全年職工稅前列支工資總額的14%。注意與內資企業不同的是,其他福利費不是預提的。
 
209、 外商投資企業經有關部門批準,以實物或無形資產及其他非貨幣資產向其他企業投資的,其投資資產經投資合同認定的價值與原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應視為財產轉讓收益,計入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210、 外商企業固定資產殘值為原價的10%;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不得少于10年。遞延資產的攤銷不得少于5年。
 
211、 外商資產企業改組,或者與其他企業合并成為股份制企業,原外商投資企業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銷登記的,其資產轉為認股投資的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變動部分應計入原外商投資企業損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212、 直接為生產服務的科技開發、地質普查、產業信息咨詢和生產設備、精密儀器維修服務業(不包括車輛、電器、計算機監視系統和變通儀器、儀表的維修)屬于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
 
213、 對于確定為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兼或非生產性業務,如果當年度其生產性經營收入超過全部業務收入的50%,在減免稅期限內,當年度經稅務機關核準,可享受當年的免稅或減稅;如果未超過50%,當年度即使在減免稅期限內,也不能享受免稅或減稅優惠待遇。
 
214、 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其投資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資項目的所得,可單獨享受一個五年優惠:
 
(1) 追加投資形成的新增注冊資本額達到或超過6000萬美元的;
 
(2) 追加投資形成的新增注冊資本額達到或超過1500萬美元的,且達到或超過企業原注冊資本50%的
 
215、 外國銀行按優惠利率貸款給中國國家銀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稅。
 
216、 中國公司、企業和事業單位購進技術設備和商品,由對方國家銀行提供賣方信貸,中方按不高于其買方信貸利率延期付款所付給賣方轉收的利息,免征所得稅。
 
217、 在經濟特區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地區設立的外資銀行、外資銀行分行、中外合資銀行及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外國投資者投入資本或分行由總行撥入營運資金超過1000萬美元、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經申請,稅務機關批準,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一免二減半。
 
218、 外國租賃公司向我國公司、企業融資租賃設備,取得的扣除設備價款后的租賃費中包含的貸款利息,如果能夠提供貸款協議合同和支付利息的單據憑證,足以證明是由對方國家銀行提供的出口信貸的利息,可以按扣除利息后的余額征收10%的所得稅。如果不是對方國家的出口信貸,但其利率低于或相當于對方國家出口信貸利率,并能提供貸款銀行(不限于國家銀行)利率證明的,經當地稅務機關核實,也可以從租賃費中扣除利息后,按其余額征收10%的所得稅。
 
219、 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國投資者將分得的利潤再投資于我國的,凡該外商投資企業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部已抵免購買國產設備允許抵免的所得稅額的,在計算再投資退稅額時,應按企業實際負擔水平確定,即公式中的“原實際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和“地方所得稅稅率”,應按以下公式確定:原實際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該稅后利潤所屬年度外商投資企業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該年度外商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220、 外國投資者以源于外商投資企業一個年度的稅后利潤一次或多次直接再投資的,其計算退稅的累計再投資額不得超過按下列公式計算的限額:(計算題)
 
再投資額限額=(該稅后利潤所屬年度外商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外商投資企業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該年度該外國投資者占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比例(或分配比例)
 
221、 以受讓方式取得外商投資企業股權的外國投資者,在受讓股權后,以該外商投資企業分配的在其受讓股權前實現的利潤,在中國境內再投資的,該項目再投資利潤不能享受有關利潤再投資退稅優惠。
 
222、 稅務機關查補的企業所得稅額,屬于設備購買以前年度的,計入該所屬年度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基數;屬于設備購買當年或以后年度的,不得作為可抵免的新增企業所得稅額。
 
223、 企業購建的生產線、集成設備,如由進口設備、國產設備以及各種零配件、輔助材料等組成,應僅就其中屬于國內制造的、且購進時按單項資產判定已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部分,給予抵免企業所得稅。
 
224、 企業所購買的設備,如果屬于由進口的各項配件,零件簡單組裝所形成的,不得抵免企業所得稅。
 
225、 追加投資項目所購買國產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問題:對企業就其符合規定單獨計算享受定期減免優惠的追加投資項目購買的國產設備,在計算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時,應與同期原投資項目所購買的國產設備合并,統一以企業為單位,從企業當年度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
 
226、 ①企業發生合并、分立的,合并、分立前企業尚未抵免的國產設備投資額,要在延續抵免期限的剩余年限內,由合并、分立后的企業延續抵免。(判斷題)②企業合并當年購買國產設備的,其前一年的企業所得稅基數為合并前各企業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和。合并后第二年購買國產設備的,其前一年的企業所得稅基數,為合并前各企業和合并后的企業在合并當年度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和。
 
227、 關聯企業的稅務管理:1、對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一般應僅限于被審計、調查的納稅年度的應稅所得。其審計、調查、調整一般應自納稅年度的下一年度起3年內進行。如調整案涉及以前年度所得的,也可向前追溯調整,但最長不得超過10年。2、對企業轉讓定價調整的應稅所得,企業不作相應賬務調整的,其關聯方取得的超過沒有關聯關系所應取得的數額部分,視同股息分配,該股息不享受免征所得稅優惠。其關聯方取得的所得如為利息、特許權使用費,不得調整已扣繳的預提所得稅。
 
228、 個人所得不予征稅的項目包括: (1)獨生子女補貼;(2)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3)托兒補助費;(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229、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退手續后至法定退休年齡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一次性收入(不是平均數,是總數)與當月工資合并,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內退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230、 公司職工取得的用于購買企業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31、 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出租車駕駛員采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出租車駕駛員從事客貨營運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
 
232、 個人因從事彩票代銷業務而取得的所得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稅。
 
233、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234、 如果法院判定某企業對個人侵權(如非法使用其專有技術),該個人得到的某企業的賠款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235、 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36、 集體所有制企業在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時,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時,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237、 對個人轉讓自用5 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
 
238、 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并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新增)
 
239、 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240、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平均計算。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注冊會計師資格查詢

注冊會計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注冊會計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注冊會計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