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醫助理醫師《中醫內科學》第七單元氣血津液病證:痰飲


2020中醫助理醫師《中醫內科學》第七單元 氣血津液病證
細目三 痰飲
一、定義:痰飲是指體內水液輸市、運化失常,停積于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亦稱“淡飲”、“流飲”。其臨床特征隨飲停位置不同而異,臨床有痰飲(狹義)、懸飲、支飲、溢飲等類型。
二、源流:
(一)《內經》稱“積飲”。
(二)《金匱要略》首創痰飲病名,張仲景被后世稱為痰飲病的鼻祖,他在《金匱要略》里設專篇討論,提出“四飲”及其治法方藥。這些至今仍是辨證論治的基礎。
(三)自隋唐至金元,漸有痰證、飲證之分。
1 朱丹溪創立痰病學說,成為內傷雜病的重要內容。
2 楊士瀛將痰和飲的概念作了明確區分。
3 葉天士提出了“外飲治脾,內飲治腎”的大法。
三、病因病機:
(一)三焦氣化失宣。
(二)肺脾腎功能障礙:1、肺脾腎障礙的生理病理;2、痰飲的生成重點在脾。
(三)病理性質總屬陽虛陰盛,本虛標實。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溫化
(三)分型論治:
(1)痰飲
1、脾陽虛弱證: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
2、飲留胃腸證:甘遂半夏湯或己椒藶黃丸
(2)懸飲
1、邪犯胸肺證:柴枳半夏湯
2、飲停胸脅證:椒目瓜蔞湯合十棗湯或控涎丹
3、絡氣不和證:香附旋覆花湯
4、陰虛內熱證:沙參麥冬湯合瀉白散
(3)溢飲
1、表寒里飲證:小青龍湯
(4)支飲
1、寒飲伏肺證:小青龍湯;體虛表不著用苓甘五味姜辛湯;飲多寒少,外無表證,喘咳痰稀不得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邪實正虛,飲郁化熱,用木防己湯
2、脾腎陽虛證:金匱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
五、苓桂術甘湯與甘遂半夏湯治療飲停于胃的鑒別
六、痰飲的疾病變化
您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我們會在考試報名、準考證打印、考試等時間節點提醒您。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小編為您整理的“2020中醫助理醫師《中醫內科學》第七單元氣血津液病證:痰飲”全部內容,希望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您可以點擊下方資料下載按鈕免費獲取精品備考資料。
最新資訊
- 2023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60病秒殺詞總結2023-05-15
- 中醫助理醫師實踐技能第一站近五年高頻考點匯總節選2023-05-05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病例分析診斷公式匯總2022-04-15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備考資料:34個選方歌訣2022-03-02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備考資料:34個選方歌訣2022-03-02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辨痛2022-02-21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高頻考點:中醫內科學-癃閉2022-02-08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資料:《傷寒論》桂枝湯2022-01-28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內科學考點:循環系統疾病2021-12-24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祛暑劑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