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執業藥師考試:抗菌藥物的治療監護點


抗菌藥物的治療監護點相關知識點整理如下,希望對參加執業藥師考試的考生們有所幫助。
1.對癥選擇抗菌藥物(常識性了解)
(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菌藥物的抗菌譜,所選藥物的抗菌譜務必使其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相對應。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陽性桿菌――首選青霉素(如呼吸道感染由鏈球菌引起);對青霉素過敏或耐藥金葡菌引起的感染,可選紅霉素或第一代頭孢(頭孢拉定、頭孢唑啉)。
頭孢菌素為廣譜抗菌藥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一代頭孢菌素作用最強;二代頭孢菌素次之;三代頭孢菌素較弱,但對陰性桿菌的作用則三代頭孢菌素作用最強。
(2)根據致病菌的敏感度選擇抗菌藥物。各種致病菌對不同抗菌藥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種不同菌株對同一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也有差異,加之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使細菌耐藥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確的藥敏結果,正確選藥,增加感染治療成功率。
(3)根據感染疾病的規律及其嚴重程度選擇抗菌藥物。如治療急性細菌性咽炎及扁桃體炎,青霉素為首選,青霉素過敏患者可口服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療程10d。其他可選藥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療程10d,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過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4)根據各種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特點選擇抗菌藥物。
2.合理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常識判斷)
臨床無明確指征不宜聯合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的聯用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和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因此要嚴格控制聯合用藥。
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參考指征:(▲混合、嚴重感染;不宜穿透部位感染;需長期用藥防耐藥的結核病)
①混合感染;
②嚴重感染;
③感染部位為一般抗菌藥物不易透入者;
④抑制水解酶的菌種感染;
⑤需要長期使用抗菌藥物,而該類細菌極易產生抗藥性,如結核分枝桿菌。
常見病原菌的聯合用藥在病原菌及藥敏情況不明時;可根據臨床所見判斷可能的病原菌,并憑經驗選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待藥敏試驗有結果后,再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菌藥物。(▲藥敏結果不明,先憑經驗或用廣譜抗生素治療;結果一出來,重新選藥。)
3.重視抗菌藥物的相互作用與配伍禁忌
(1)藥效協同作用(務必記住以下實例)
▲①β-內酰胺類與慶大霉素聯用時,藥效增強,但混合后前者使后者失活,因此應分別溶解分瓶輸注。青霉素類遇濕后會加速分解,在溶液中不穩定,時間越長則分解越多,使藥效降低甚至消失。所以青霉素類要應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證療效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②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相同,在溶液中穩定性較差且易受pH值的影響,其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會加速分解。應嚴禁與酸性藥物(如維生素C、氨基酸等)或堿性藥物(如氨茶堿、碳酸氫鈉等)配伍(是指同?配伍)。
③青霉素類與頭孢菌素類最好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作溶劑,若溶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往往使主藥分解增快而導致療效降低。
(▲青霉素、頭孢類要現用現配、鹽水配、不與酸(維生素C、氨基酸等)堿(氨茶堿、碳酸氫鈉)、鈣離子共配)
▲④頭孢曲松鈉與鈣離子可形成不溶性沉淀,不可混合注射或滴注。
▲⑤頭孢曲松鈉與環丙沙星注射液混合后會出現混濁,因此在臨床輸液中,兩種藥物不能合用。
(2)協同毒性作用(記住以下實例)
▲氨基糖苷類+氨基糖苷類(兩種以上氨基糖苷類合用)應用常導致耳毒性和腎毒性增強,神經-肌肉阻滯。
▲氨基糖苷類與克林霉素聯合用藥,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
▲氨基糖苷類與頭孢菌素聯用可致腎毒性增強;
▲氨基糖苷類與強效利尿劑聯用,可使耳毒性增強。
4.確定最佳給藥方案(了解即可)
為了確保抗菌藥物的療效,不僅應該給予足夠的藥物總量,而且要掌握適當的給藥時間間隔和選用適當的給藥途徑。抗菌藥物治療中要盡量排除各種治療障礙(如膿腫引流不暢、泌尿道或呼吸道阻塞等),還要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狀態。
有目的地選擇抗菌藥,避免頻繁更換或中斷,使血藥濃度保證達到最小抑菌濃度的水平及減少外用等,都是避免耐藥菌產生的重要方法。
另外,使用抗菌藥物期間,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有可疑現象,應即去醫院診治,及時采取措施,或減量、停藥。
5.重視抗菌藥靜脈滴注的速度和濃度
(記憶重點標識處――總結處)
(1)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具有安全性好,不良反應小等優點,為了提高療效,可高濃度快速輸入,同時還可減少藥物的降解。如青霉素類抗生素采用靜脈滴注給藥時,宜將1次劑量的藥物溶予100ml輸液中,于0.5-1h內滴完。
▲但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對中樞神經系統中的γ-GABA(γ-氨基丁酸)的親和力大于其他β-內酰胺類,對于已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和(或)腎功能損害者,易發生藥物蓄積中毒。因此,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次靜滴時間以1-2h為宜。
(2)治療安全范圍窄、藥動學個體差異大,易引起毒性反應的抗菌藥物
滴速過快會使穩態血藥濃度超過治療范圍,造成病人藥物毒性反應,滴速過慢則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
▲如林可霉素靜滴時應嚴格掌握滴速,尤其是心內膜炎患者,滴速過快可致心跳驟停和低血壓,因此靜滴時間不得<1 h,不可直接靜注。▲克林霉素靜滴濃度不可超過6g/L,緩慢滴注,滴速通常不大于20mg/min。▲氨基糖苷抗生素對腎臟和聽力及前庭功能的毒性反應較大,持續高濃度引起的耳毒性反應可致永久性耳聾,嬰幼兒可致終身聾啞,后果嚴重。
(3)易刺激血管引起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藥物
▲此類藥物有紅霉素、磷霉素、萬古霉素、兩性霉素B、氟喹諾酮類等。紅霉素即使以常規濃度和20-30滴/分鐘的速度緩慢靜滴,胃腸道反應也較常見,若滴速過快,可加重其胃腸道的反應。▲兩性霉素B應避光緩慢靜滴6h以上,滴注過快時有引起心室顫動或心跳驟停的可能。▲氟喹諾酮類藥物滴速快時會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胃腸不適,顏面潮紅等反應,故靜滴時間不能少于1h。
(4)緩釋制劑
抗菌藥物制成控、緩釋制劑可減少服藥次數和用藥劑量,有利于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可延長有效濃度維持時間,以便更好地發揮抗菌作用。
通制劑的適應證并不完全適用于緩釋制劑,緩釋制劑的適應證要根據其自身的藥代動力學行為和藥效學研究結果來分析。一般而言,緩釋制劑的適應證比較窄,作用比較局限。
▲小結抗菌藥靜脈滴注的速度和濃度:
(1)要高濃度快速滴入(β-內酰胺類)
①β-內酰胺類――100ml輸液,于0.5-1h內滴完
②例外――亞胺培南/西司他丁:以1-2h為宜。(太快易蓄積毒性)
(2)安全范圍窄,緩慢滴入(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氨基糖苷)
①林可霉素――滴注時間>1h
②克林霉素――濃度<6g/L,緩慢滴注,滴速<20mg/min。
(3)易刺激血管引起靜脈炎或其他不良反應,緩慢滴入
(紅霉素、磷霉素、萬古霉素、兩性霉素B、氟喹諾酮類藥物――紅磷萬古兩性B喹諾)
①紅霉素――胃腸道反應,20-30滴/分鐘
②氟喹諾酮類――胃腸道反應,滴注時間>1h
③兩性霉素B――避光緩慢靜滴>6h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執業藥師中藥一重點總結,考點清晰梳理2025-09-25
- 2025年執業藥師藥一知識重點:分章節考點整理,告別盲目刷題2025-09-24
- 2025年執業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重點:法規核心條款解讀,易懂好記2025-09-23
- 2025年執業藥師中藥二知識重點:中藥功效 + 應用考點,系統總結2025-09-22
- 2025執業藥師重點總結:全科目核心考點整合2025-09-19
- 2025執業藥師中藥一知識重點:中藥基礎 + 炮制考點,清晰梳理2025-09-18
- 2025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教材核心內容提煉,針對性復習2025-09-17
- 2025執業藥師法律法規重點口訣:實用記憶技巧,輕松掌握考點2025-09-16
- 2025執業藥師重點歸納:四科核心知識梳理,助力高效記憶2025-09-15
- 2025年執業藥師法規重點總結:覆蓋高頻考點+易混點解析,備考必看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