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不是藥神》引發的對仿制藥的思考
相關推薦:執業藥師關注:36種談判藥品仿制藥納入北京市醫保報銷范圍
《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發生的事情改編的,剛一播出就得到不錯的成績。故事中,因為白血病患者買不起昂貴的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選擇了印度的仿制藥,并成為了該藥的代理。那么,為什么中國沒有這樣的仿制藥,為什么印度的仿制藥會比國內便宜?
通過“藥俠”原型陸勇介紹,印度對仿制藥有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一個藥的研發以及生產注冊的費用,基本上在100萬到150萬人民幣左右。印度仿制藥產業發展迅速,全世界有20%的仿制藥從印度出口。但在中國卻屬于假藥。
所謂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質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適應癥(intended use)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copy)。藥品的化合物專利到期后,其他廠家就可以生產一模一樣的藥物。1984年美國通過“哈茨沃克曼法案”,規定專利藥到期后,新廠家只需證明自己的產品與原藥生物活性相當即可,仿制藥由此產生。因為仿制藥減少了臨床試驗費用,也沒有專利費,因此價格大大低于專利藥。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也是仿制藥生產使用大國。據報道,我國現有的18.9萬個藥品批文中,有95%屬于仿制藥,2017年中國仿制藥市場規模達到了5000億元,提供了制藥企業的主要營業收入。但中國仿制藥長期存在質量低、藥效差的問題。
2006年,當時的藥監總局局長鄭筱萸因降低藥品審批標準造成假藥致人死亡,以及巨額受賄被執行死刑。此后十年,中國醫藥審批也變得步伐謹慎,改革緩慢。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才發布《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解決國內仿制藥長期存在的一致性評價問題。仿制藥企業也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為什么印度的仿制藥會比國內便宜?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國內醫藥市場集中度低,藥企“多、小、散、亂”,制造工藝不行;再加上國內藥企做仿制藥審批周期長、缺乏評審標準等制度性原因,優質價廉的仿制藥自然難覓蹤影。然而從現實角度看,我們強勢的公立醫院更喜歡高價藥,“以藥養醫”成普遍現象。在這樣畸形的購銷結構下,你覺得醫藥企業還有能力和積極性搞研發和提高質量嗎?恐怕“研發”費用都成了打開醫院大門的回扣。最終的結果是,我國制藥企業的平均毛利高達400%以上,但凈利潤率僅在13%左右,大部分利潤都被營銷費用消耗了。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環球網校執業藥師考試微信公眾號!

最新資訊
- 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啟用審批專用章等新印章的公告2025-11-03
- 上海藥監局:《上海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發布2025-09-11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8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9-10
- 江蘇藥監局10月1日前必須完成新版許可證申領政策解析2025-08-29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7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8-28
- 錯過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怎么辦?別慌,這些省份可補學!2025-08-06
- 人社局明確:執業藥師對應中級職稱,執業藥師含金量升級!2025-07-29
- 藥監局公布!執業藥師注冊人數驟降超1萬2025-07-24
- 遼寧省發布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學習安排2025-07-16
- 2025年湖北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報名中,11月30日截止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