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


《中藥學專業知識(二)》是在《中藥學專業知識(一》對中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系統要求的基礎上,從臨床用藥角度考查合理用藥的專業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執業藥師執業能力的基礎和核心,直接反映執業藥師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為方便執業中藥師考生備考,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執業藥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7年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臨床中藥學章節系統復習資料匯總
第五章 化濕藥
一、含義(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
凡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具有化濕運脾作用的藥物,稱為化濕藥。
二、性能特點
本類藥物多辛香溫燥,主歸脾胃經,善芳化燥除濕濁、舒暢氣機而健運脾胃。
三、功效與主治
本類藥物具有化濕健脾、和中開胃之功。適用于脾為濕困、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舌苔白膩,或濕熱困脾之口甘多涎等。此外,本類藥物通過化濕又能解暑,治暑溫、陰寒閉暑、濕溫等亦可選用。
四、配伍應用
濕證有寒濕與濕熱之分,故在使用化濕藥時,應根據不同的濕證進行適當的配伍,寒濕者當配溫里散寒藥,濕熱者當配清熱燥濕藥。又濕性粘滯,濕阻每可滯氣,行氣有助于化濕,故使用化濕藥時常配行氣藥。濕生每因脾虛,若為脾虛生濕者,當配補脾藥等。
五、使用注意
本類藥物多屬辛溫香燥之品,易耗氣傷陰,故陰虛血燥及氣虛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揮發油,而揮發油又為其有效成分,故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藥效降低。
廣 藿 香 (基源 藥材)
l. 化濕醒脾——用于濕滯中焦證。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溫化濕而不燥熱,入脾胃肺經,具有良好的芳化濕濁、醒脾健胃之功效。治濕濁內阻、中氣不運所致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癥,每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不換金正氣散。
2. 化濕解暑——用于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
本品有化濕醒脾、和中止嘔、解暑發表之功,常用于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
(1)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常與紫蘇、厚樸、半夏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
(2)治濕溫證。若為濕溫初起、邪漫三焦,常與白豆蔻、杏仁、黃芩等同用;若治濕溫時疫、邪在氣分,證屬濕熱并重者。常與黃芩、滑石、茵陳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 止嘔——用于嘔吐。
本品既善化濕,又能和中止嘔,用于嘔吐,對濕濁中阻者尤為適宜。
(1)治濕濁中阻之嘔吐。單用即可,如與半夏配伍則效果更佳。
(2)治寒濕嘔吐。常與丁香、白豆蔻等同用。
(3)治濕熱嘔吐。常與黃連、竹茹等同用。
(4)治妊娠嘔吐。常與砂仁、蘇梗等同用。
(5)治脾胃虛弱之嘔吐。常與黨參、白術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表證夾濕之證等。
用法:藿香葉偏于發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鮮藿香解暑之力較強,夏季泡湯代茶,可作清暑飲料。
佩 蘭 (基源 藥材)
1. 化濕和中——用于濕滯中焦證。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涼,入脾胃肺經,善醒脾而除中洲陳腐穢濁之氣,與藿香相似,亦為化濕和中之要藥。
(1)治濕阻中焦證。常與藿香相須為用,并常與蒼術、厚樸等同用。
(2)治脾經濕熱之口中甜膩、多涎、口臭等。輕者單用,重者常與黃芩、滑石、梔子等同用。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執業藥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考查重點及應考策略
《中藥學專業知識(二)》是在《中藥學專業知識(一》對中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系統要求的基礎上,從臨床用藥角度考查合理用藥的專業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執業藥師執業能力的基礎和核心,直接反映執業藥師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為方便執業中藥師考生備考,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執業藥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7年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臨床中藥學章節系統復習資料匯總
2. 解暑 ——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
本品有良好的化濕、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
(1)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
(2)治濕溫初起。常與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藿香與佩蘭功用對比
藿香與佩蘭均辛香入脾胃而善化濕解暑, 治濕阻中焦、濕溫初起及暑濕證等,常相須為用。然藿香微溫,化濕力較強,且兼發表,又善治夏月感寒飲冷之陰寒閉暑證及表證夾濕;還能止嘔,治寒濕等所致的 惡心嘔吐。佩蘭則性平偏涼,藥力平和,又善治脾經濕熱之口中甜膩、多涎或口苦等證。
蒼 術 (基源 藥材)
1. 燥濕健脾——用于濕滯中焦證。
本品辛苦性溫燥散,入脾胃經有較強的燥濕健脾之功,為濕滯中焦證之常用藥,又可用于水濕、痰飲內停或濕熱內蘊所致諸證。
(1)治寒濕阻滯中焦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治痰飲或濕溢水腫。常與陳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
(3)治濕熱水腫或濕溫。常與黃芩、黃連、滑石等同用。
(4)治濕濁帶下。與白術、茯苓、芡實等同用。
2. 祛風濕——用于風濕痹痛。
本品功能祛散風濕,用于風濕痹痛,濕熱痿證。
(1)治風濕痹痛。以濕勝者尤宜。常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
(2)治濕熱痹痛。常與黃柏同用,如二妙散;或與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蒼術湯。
此外,還可用于濕熱下注之痿躄、濕瘡濕疹及腳氣腫痛等。
3. 發表——用于外感表證夾濕之證。
本品長于勝濕,又兼發汗解表,用于外感表證夾濕之證。
(1)治風寒表證夾濕者。常與防風、羌活、獨活等同用。
(2)治風熱表證夾濕者。常與荊芥、防風、金銀花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治夜盲癥及眼目昏澀(如角膜軟化癥),可單用,或與羊肝、豬肝蒸煮同食。
厚 樸 (基源 藥材)
1. 燥濕行氣——用于濕阻中焦證。
本品苦能下氣,辛以散結,溫可燥濕,主入脾胃經,功善燥濕、行氣,為消除濕滯痞滿之要藥。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脘痞腹滿、不思飲食、嘔惡吞酸、倦怠便溏等癥,常與蒼術、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 消積——用于腸胃積滯。
本品入大腸經,能下氣寬中、消積導滯,為治食滯脹滿所常用。
(1)治腸胃積滯之大便秘結。常與枳實、大黃同用,如厚樸三物湯。
(2)治熱結腸胃之大便燥堅難下。常與大黃、芒硝、枳實等同用,如大承氣湯。
3. 平喘——用于痰飲喘咳。
本品兼入肺經,既能燥濕而化痰,又能下氣而平喘,用于痰飲喘咳。
(1)治宿有喘病,又新感風寒而發。常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2)治痰濕內阻之胸悶喘咳、痰多清稀。常與蘇子、橘皮、當歸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
蒼術與厚樸功用對比
蒼術與厚樸均辛苦溫燥,治濕阻中焦諸 癥。然蒼術兼健脾,濕阻兼脾虛食少便溏者多用;厚樸兼行氣,濕阻兼氣滯脹滿者宜之,并治脾胃氣滯證。此外,蒼術還能祛風濕而除痹,兼發表、明目,治風濕痹 痛、表證夾濕、夜盲及目昏眼澀,兼治濕濁帶下、濕瘡、濕疹及腳氣腫痛等。厚樸能消積,治食積脹滿或大便秘結;善平喘,治咳喘痰多。
砂 仁 (基源 藥材)
1. 化濕開胃——用于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
本品辛香溫散,入脾胃經,有良好的為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用于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證屬寒濕氣滯者,常與厚樸、陳皮、枳實等同用;證兼脾氣虛弱者。常與木香、人參、白術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湯。
2. 溫脾止瀉——用于脾胃虛寒吐瀉
本品能開胃止嘔,溫脾止瀉。治脾胃虛寒之嘔吐、泄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干姜、附子、炒白術等同用。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執業藥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考查重點及應考策略
《中藥學專業知識(二)》是在《中藥學專業知識(一》對中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系統要求的基礎上,從臨床用藥角度考查合理用藥的專業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執業藥師執業能力的基礎和核心,直接反映執業藥師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為方便執業中藥師考生備考,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執業藥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7年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臨床中藥學章節系統復習資料匯總
3. 理氣安胎——用于妊娠氣滯惡阻及胎動不安。
本品能行氣安胎,用于妊娠氣滯惡阻及胎動不安。
(1)治妊娠氣滯惡阻之嘔逆不能食。單用本品炒熟研末服,配生姜、陳皮、竹茹等。
(2)治妊娠氣滯之胎動不安。常與蘇梗、陳皮、香附等同用;兼體虛者。常與人參、黃芪、白術等同用,如泰山磐石散。
用法:入湯劑宜后下。
白 豆 蔻 (基源 藥材)
1. 化濕行氣——用于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證(環球網校提供2017執業藥師考試科目中藥二臨床中藥學系統復習第五章化濕藥)。
本品辛香溫散,入肺脾胃經,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功善化濕行氣,用于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1)治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
(2)治濕溫病。證屬濕溫初起之胸悶不饑、舌苔濁膩者。常與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湯;證屬邪在中焦、濕熱并重者,常與黃芩、滑石、茯苓皮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
2. 溫中止嘔——用于嘔吐。
本品既能化濕、行氣、溫中,又善止嘔,用于嘔吐,多用于寒濕氣滯所致者。
(1)治寒濕氣滯之嘔吐反胃。可單用為末服;也常與藿香、半夏、生姜等同用。
(2)治小兒胃寒吐乳。常與砂仁、甘草等研末同用,常摻口中。
用法:入湯劑宜后下。
砂仁與白豆蔻功用對比
砂仁與白豆蔻均芳香辛溫,均善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及胃寒嘔吐等證。然砂仁惟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強,兼止瀉、安胎,善治濕滯或虛寒泄瀉,以及妊娠氣滯惡阻、胎動不安等證;白豆蔻則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藥力雖較緩,但又可治濕溫初起或邪在中焦等證。
草 豆 蔻 (基源 藥材)
1. 燥濕行氣——用于寒濕中阻,脾胃氣滯證。
本品辛香溫燥,入脾胃經,有燥濕化濁,溫中止嘔,行氣消脹之功。善治寒濕中阻、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惡心嘔吐等癥,常與半夏、陳皮、生姜等同用。
2. 溫中止嘔——用于虛寒夾濕久瀉。
本品能溫脾燥濕而和中止瀉。治脾虛有寒夾濕之久瀉,常與炒白術、煨木香、煨訶子等同用。
用法:不宜久煎。
草 果 (基源 藥材)
1. 燥濕散寒——用于寒濕中阻證。
本品辛散溫燥,有特異的香味,入脾胃經,有較強的燥濕散寒之功。善治寒濕中阻之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舌苔濁膩,常與砂仁、厚樸、蒼術等配伍。
2. 除痰截瘧——用于瘧疾等證。
本品有芳香辟濁,燥濕除痰截瘧之效,用于瘧疾等證。
(1)治瘧疾。證屬寒濕偏盛者最宜,常與常山、知母、檳榔等同用,如草果飲。
(2)治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常與柴胡、黃芩、檳榔等同用。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執業藥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二考查重點及應考策略
最新資訊
- 2025執業藥師重點總結:全科目核心考點整合2025-09-19
- 2025執業藥師中藥一知識重點:中藥基礎 + 炮制考點,清晰梳理2025-09-18
- 2025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教材核心內容提煉,針對性復習2025-09-17
- 2025執業藥師法律法規重點口訣:實用記憶技巧,輕松掌握考點2025-09-16
- 2025執業藥師重點歸納:四科核心知識梳理,助力高效記憶2025-09-15
- 2025年執業藥師法規重點總結:覆蓋高頻考點+易混點解析,備考必看2025-09-12
- 狂背!10個執業藥師法規考點(附各科高頻考點),建議收藏2025-09-10
- 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綜合重點章節,藥綜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8
- 【考前急救包】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6
- 2025年執業藥師備考,常見病癥論治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