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知識點:總論


★ 考點一 財務報告目標
1.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的財務報告的目標:
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2.從理論角度看,企業財務報告主要應達到兩個方面的目標:
(1)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 考點二 會計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
1.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2.法人必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1)企業集團不是法律主體,但是是會計主體
(2)企業內部的部門(分公司、營業部、生產車間等)不是法律主體,但是可以是會計主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假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出現破產現象,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應用】企業購入的固定資產,要按照預計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就是源于持續經營。
三、會計分期
1.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半年、季度、月度等)。
2.關系:持續經營→會計分期→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折舊、待攤等
四、貨幣計量
貨幣不是唯一的計量方式,但是是主要的計量方式,其他的計量方式還包括重量、長度等。
★ 考點三 會計基礎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 考點四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
四、可比性
(一)橫向可比:不同企業同一時期可比
(二)縱向可比: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補充】以下情況會計政策改變并不違背可比性:
(1)法律和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
(2)變更會計政策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重要性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
【例子】辦公用品一次計入損益,固定資產分期折舊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注意】謹慎性的應用并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
【例子】
1. 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2. 加速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3. 預計負債的確認(例如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
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且金額能可靠計量,應確認為預計負債。
4. 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的或有事項,不能確認資產
5. 研究階段的支出需要費用化
6. 物價下降時采用先進先出法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考點五 會計要素
一、資產
1.定義: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注意1】待處理財產損失、開辦費不屬于資產
【注意2】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屬于本企業資產,受托代銷商品不屬于本企業資產
【注意3】未來的交易預計形成的資產不屬于資產
2.確認條件
(1)經濟利益很可能(50%以上)流入;
(2)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二、負債
1.定義: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注意】現時義務可進一步分為法定義務(例如簽訂借款合同)和推定義務(例如產品質量保證)。
2. 確認條件
(1)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三、所有者權益
1.定義: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2.來源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
實收資本(股本) |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 |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
留存收益 |
盈余公積 |
未分配利潤 |
四、收入
1.定義: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注意1】總流入:銷售一項商品,賬面80,售價150,收入為150,而不是70。
【注意2】日常活動:主業和副業的活動,偶爾的不算(偶爾的稱為利得),例如轉讓不動產、無形資產的流入;捐贈的流入都不屬于收入。
【注意3】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途徑有很多,收入形成只是其中一種。
2.收入的確認條件
(1)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
(2)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3)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五、費用
1.定義: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注意】日常活動:主業和副業的活動,偶爾的不算(偶爾的稱為損失),例如轉讓不動產、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捐贈支出;罰款支出都不屬于收入。
六、利潤
利潤=收入-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注意】利得和損失
1.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1)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比如處置固定資產的凈收益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增值。
2.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1)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比如處置固定資產的凈損失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貶值。
★ 考點六 會計要素計量屬性
歷史成本 |
一般均采用歷史成本 |
重置成本 |
盤盈時均采用重置成本 |
可變現凈值 |
存貨的期末計價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
現值 |
1.分期付款方式下
2.棄置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時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成本
4.資產減值可收回價值的備選口徑 |
公允價值 |
1.交易性金融資產
2.投資性房地產公允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4.資產減值可收回價值的備選口徑 |

推導:F1=P+P×i=P×(1+i)1
F2=P×(1+i)+ P×(1+i) i =P×(1+i)2
……
F=P×(1+i)n
P=F/(1+i)n=F* (P/F,i,n)
(1+i)-n為復利現值系數,記作(P/F,i,n)
2.年金現值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會計經濟法時間數字考點匯總,考前必看!2025-09-02
- 2025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前最后10頁紙,背了就得分!2025-09-01
- 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前最后10頁紙,考前必背!2025-09-01
- 速領!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最后10頁紙2025-09-01
- 2025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沖刺:10頁紙速記核心考點,考前搶分必看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管考前10頁紙:核心考點速記(搶分倒計時)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考前必背10頁紙(沖刺速記搶分)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務管理計算題開平方技巧你掌握了嗎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必背50個高頻考點:附沖刺答題技巧與提分指南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機考分錄輸入方法:正確格式+操作步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