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造價師《計量土建》教材下載:2.2.1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2014年造價工程師備考指南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第二節 道路、橋梁、涵洞工程的分類、組成及構造
一、道路工程
(一)道路的分類及組成
1.道路的分類
按道路所在位置、交通性質及其使用特點,道路可分為:公路、城市道路、廠礦道路
及鄉村道路等。公路是連接城市、農村、廠礦基地和林區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內道
路;廠礦道路是廠礦區內道路。它們在技術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
城市道路應按道路在道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的服務功能等,分為快速
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個等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快速路應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間距及形式,應實現交通連續通
行,單向設置不應少于兩條車道,并應設有配套的交通安全與管理設施。快速路兩側不應
設置吸引大量車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人口。
(2)主干路應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應以交通功能為主。主干路兩側不宜設置吸引大
量車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人口。
(3)次干路應與主干路結合組成干路網,應以集散交通的功能為主,兼有服務功能。
次干路兩側可設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但相鄰出人口的間距不宜小于80m,且該出入口
位置應在臨近交叉口的功能區之外。
(4)支路宜與次干路和居住區、工業區、交通設施等內部道路相連接,應以解決局部
地區交通,以服務功能為主。支路兩側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宜布置在臨近交叉口的功
能區之外。
道路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時的道路設計年限為:快速路、主干路應為20年,次干路
應為15年,支路宜為10 ---15年。
2.道路的組成
道路是設置在大地表面供各種車輛行駛的一種帶狀構筑物.,主要由幾何(或稱線形)
和結構兩部分組成。
(1)線形組成。道路線形是指道路中線的空間幾何形狀和尺寸,這一空間線形投影
到平、縱、橫三個方向而分別繪制成反映其形狀、位置和尺寸的圖形,就是道路的平
面圖、縱斷面圖和橫斷面圖。城市道路橫斷面可分為單幅路、兩幅路、三幅路、四幅
路及特殊形式的斷面。城市道路橫斷面宜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車帶、
設施帶、綠化帶等組成,特殊斷面還可包括應急車道、路肩和排水溝等,如圖2.2.1
所示。
1)機動車道。機動車道路面寬度應包括車行道寬度及兩側路緣帶寬度,單幅路及三
幅路采用中間分隔物或雙黃線分隔對向交通時,機動車道路面寬度還應包括分隔物或雙黃
線的寬度。一條機動車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2.2.1的規定。
2)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合并設置的非機動車道,車道數單向不應小于2條,寬
度不應小于2.5mo非機動車專用道路面寬度應包括車道寬度及兩側路緣帶寬度,單向不
宜小于3.5m,雙向不宜小于4.5mo一條非機動車道最小寬度自行車不得小于1.Om,三
輪車不得小于2. Omo
3)分車帶。分車帶按其在橫斷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為中間分車帶(簡稱中
間帶)及兩側分車帶(簡稱兩側帶),分車帶由分隔帶及兩側路緣帶組成。分隔帶應采用
立緣石圍砌,需要考慮防撞要求時,應采用相應等級的防撞護欄。
4)人行道。人行道寬度必須滿足行人安全順暢通過的要求,并應設置無障礙設施。
人行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2.2.2的規定。
b)綠化帶。遭路綠化是大地綠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道路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
是道路總體規劃、詳細設計、修建施工,還是養護管理都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綠化帶
的寬度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的相關要求,最小寬度為1.5mo
6)設施帶。設施帶寬度應包括設置護欄、照明燈柱、標志牌、信號燈、‘城市公共服
務設施等的要求,各種設施布局應綜合考慮。設施帶可與綠化帶結合設置,但應避免各種
設施與樹木間的干擾。
7)應急車道。當快速路單向機動車道數小于3條時,應設不小于3.Om的應急車道。
當連續設置有困難時,應設置應急停車港灣,間距不應大于500m,寬度不應小于3.Omo
8)保護性路肩。采用邊溝排水的道路應在路面外側設置保護性路肩,中間設置排水
溝的道路應設置左側保護性路肩。保護性路肩寬度自路緣帶外側算起,快速路不應小于
0.75m;其他道路不應小于0.50m;當有少量行人時,不應小于1.50mo
(2)結構組成。道路工程結構組成一般分為路基、墊層、基層和面層四個部分。高級
道路的結構由路基、墊層、底基層、基層、聯結層和面層等六部分組成,如圖2.2.2
所示。
圖2.2.2 道路的結構組成
(二)路基
路基是行車部分的基礎,由土、石按照一定尺寸、結構要求建筑成帶狀土工構筑物。
路基必須密實、均勻,應具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抗變形能力和耐久性,并應結合當地
氣候、水文和地質條件,采取防護措施。
’ 1.路基的作用
路基作為道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礎,是路面的支撐結構物。同時,與路
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載的作用。路基質量的好壞,必然反映到路面上來,如圖2.2.3所示。
H-路基填挖高度;b-路面寬度;B-路基寬度;D-路肩寬度;
i1一路面橫坡;i0-路肩橫坡;h'-坡腳填高;h"-坡頂挖深 ’
路面損壞往往與路基排水不暢、壓實度不夠、溫度低等因素有關。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稱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稱為路塹。路面底面以下
80cm范圍內的路基部分稱為路床。
2.路基的基本要求
路基是道路的基本結構物,一方面要保證汽車行駛的通暢與安全,另一方面要支持路
面承受行車荷載的要求,因此應滿足以下要求:
(1)路基結構物的整體必須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在各種不利因素和荷載的作用下,不
會產生破壞而導致交通阻塞和行車事故,這是保證行車的首要條件。
(2)路基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水溫穩定性。水溫穩定性是指強度和剛度在自
然因素的影響下的變化幅度。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水溫穩定性,就可以減輕路面
的負擔,從而減薄路面的厚度,改善路面使用狀況。
3.路基形式
(1)填方路基。
1)填土路基。填土路基宜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填料。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時,
應分層填筑,每一水平層均應采用同類填料。
2)填石路基。填石路基是指用不易風化的開山石料填筑的路堤。易風化巖石及軟質
巖石用作填料時,邊坡設計應按土質路堤進行。
3)砌石路基。砌石路基是指用不易風化的開山石料外砌、內填而成的路堤。砌石頂
寬采用0.8m,基底面以1:5向內傾斜,砌石高度為2~15mo砌石路基應每隔15~20m
設伸縮縫一道。當基礎地質條件變化時,應分段砌筑,并設沉降縫。當地基為整體巖石
時,可將地基做成臺階形。
4)護肩路基。堅硬巖石地段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當填方不大,但邊坡伸出較
遠不易修筑時,可修筑護肩。護肩應采用當地不易風化片石砌筑,高度一般不超過2m,
其內外坡均直立,基底面以1:5坡度向內傾斜。
5)護腳路基。當山坡上的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傾向或為加固、收回填方坡腳時,
可采用護腳路基。護腳由干砌片石砌筑,斷面為梯形,頂寬不小于I m,內外側坡坡度可
采用1:0.5~1:0.75,其高度不宜超過5mo
(2)挖方路基。挖方路基分為土質挖方路基和石質挖方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在地面自然橫坡度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時,路堤基底應
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Im,臺階底應有2%-4%向內傾斜的坡度。分期修建和改建
公路加寬時,新舊路基填方邊坡的銜接處,應開挖臺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臺階寬度
一般為2mo土質路基填挖銜接處應采取超挖回填措施。
(三)路面
1.路面結構
路面是由各種不同的材料,按一定厚度與寬度分層鋪筑在路基頂面上的層狀構造物。
路面結構層次劃分見圖2.2.40
圖2.2.4路基結構層次劃分示意圖
z-路拱橫坡度;1一面層;2一基層;3一墊層;4一路緣石;5一加固路肩;6一土路肩
(1)面層。面層是直接承受行車荷載作用、大氣降水和溫度變化影響的路面結構層
次。面層應滿足結構強度、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抗疲勞、抗水損害及耐磨、平整、
抗滑、低噪聲等表面特性的要求。瀝青路面面層可由一層或數層組成,表面層應根據使用
要求設置抗滑耐磨、密實穩定的瀝青層;中間層、下面層應根據公路等級、瀝青層厚度、
氣候條件等選擇適當的瀝青結構。
(2)基層。基層是設置在面層之下,并與面層一起將車輪荷載的反復作用傳遞到底基
層、墊層、土基等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層次。基層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水穩定
性和抗凍性的要求。在瀝青路面基層下鋪筑的次要承重層稱為底基層。基層、底基層視公
路等級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設置一層或兩層。當基層、底基層較厚需分兩層施工時,可分別
稱為基層、下基層,或上底基層、下底基層。
(3)墊層。在路基土質較差、水溫狀況不好時,宜在基層(或底基層)之下設置墊
層。墊層應滿足強度和水穩定性的要求。
面層、基層和墊層是路面結構的基本層次,為了保證車輪荷載的向下擴散和傳遞,下
一層應比其上一層的每邊寬出0.25mo
此外對于耐磨性差的面層,為延長其使用年限,改善行車條件,常在其上面用石礫或
石屑等材料鋪成2、3cm厚的磨耗層。為保證路面的平整度+,有時在磨耗層上再用砂土材
料鋪成厚度不超過lcm的保護層。
2.坡度與路面排水
路拱指路面的橫向斷面做成中央高于兩側(直線路段)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狀,其
作用是利于排水: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拋物線、屋頂線、折線或直線,為便于機械施工,一
般采用直線形。道路橫坡應根據路面寬度、路面類型、縱坡及氣候條件確定,宜采用
1.0%-2.0%0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地區宜采用1.5%-2.0%;嚴寒積雪地區、透水路
面宜采用1.0%~1.5%o保護性路肩橫坡度可比路面橫坡度加大1.0%0路肩橫向坡度一
般應較路面橫向坡度大1%o
各級公路,應根據當地降水與路面的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排水設施,及時將降水排出
路面,保證行車安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與中央分隔帶排
水組成;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拱坡度、路肩橫坡和邊溝排水組成。
3.路面的等級與分類
(1)路面等級。路面等級按面層材料的組成、結構強度、路面所能承擔的交通任務和
使用的品質劃分為高級路面、次高級路面、中級路面和低級路面等四個等級。
(2)路面類型。
1)路面基層的類型。按照現行規范,基層(包括底基層)可分為無機結合料穩定類
和粒料類。無機結合料穩定類有:水泥穩定土、石灰穩定土、石灰工業廢渣穩定土及綜合
穩定土;粒料類分級配型和嵌鎖型,前者有級配碎石(礫石),后者有填隙碎石等。
①水泥穩定土基層。在粉碎的或原來松散的土中,摻人足量的水泥和水,經拌和得到
的混合料在壓實養生后,當其抗壓強度符合規定要求時,稱為水泥穩定土,適用于各種交
通類別的基層和底基層,但水泥土不應用作高級瀝青路面的基層,只能作底基層。在高速
公路和一級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也不應用作基層。
②石灰穩定土基層。在粉碎或原來松散的土中摻入足量的石灰和水,經拌和、壓實及
養生后得到的混合料,當其抗壓強度符合規定要求時,稱為石灰穩定土,適用于各級公路
路面的底基層,可作二級和二級以下的公路的基層,但不應用作高級路面的基層。
③石灰工業廢渣穩定土基層。一定數量的石灰和粉煤灰或石灰和煤渣與其他集料相配
合,加入適量的水,經拌和、壓實及養生后得到的混合料,當其抗壓強度符合規定要求
時,稱為石灰工業廢渣穩定土,簡稱石灰工業廢渣,適用于各級公路的基層與底基層,但
其中的二灰土不應用作高級瀝青路面及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層。
④級配碎(礫)石基層。由各種大小不同粒徑碎(礫)石組成的混合料,當其顆粒組
成符合技術規范的密實級配的要求時,稱其為級配碎(礫)石。級配碎石可用于各級公路
的基層和底基層,可用作較薄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之間的中間層。級配礫石可用于二級
和二級下公路的基層及各級公路的底基層。
⑤填隙碎石基層。用單一尺寸的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鎖作用,用石屑填滿碎石間
的空隙,增加密實度和穩定性,這種結構稱為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級公路的底基層和二級
以下公路的基層。
2)路面面層類型。根據路面的力學特性,可把路面分為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
和其他類型路面。
①瀝青路面。瀝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層、半剛性基層上,鋪筑一定厚度的瀝青混合料
面層的路面結構。瀝青面層分為瀝青混合料、.乳化瀝青碎石、瀝青貫人式、瀝青表面處治
四種類型。
瀝青混合料可分為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和瀝青碎石混合料。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是由適當
比例的粗、細集料及填料組成的符合規定級配的礦料,與瀝青拌和而制成的符合技術標準
的瀝青混合料,簡稱瀝青混凝土,用其鋪筑的路面稱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而瀝青碎石路面
是由幾種不同粒徑大小的級配礦料,摻有少量礦粉或不加礦粉,用瀝青作結合料,按一定
比例配合,均勻拌和,經壓實成型的路面。熱拌熱鋪瀝青混合料路面是指瀝青與礦料在熱
態下拌和、熱態下鋪筑施工成型的瀝青路面。熱拌熱鋪瀝青混合料適用于各種等級公路的
瀝青面層,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瀝青面層均應采用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鋪筑。瀝青碎石混合
料僅適用于過渡層及整平層,其他等級公路的瀝青面層的上面層,宜采用瀝青混凝土混合
料鋪筑。
當瀝青碎石混合料采用乳化瀝青作結合料時,即為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乳化瀝青碎
石混合料適用于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的瀝青面層、二級公路的罩面層施工以及各級公路瀝 ‘
青路面的聯結層或整平層。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路面的瀝青面層宜采用雙層式,單層式只
宜在少雨干燥地區或半剛性基層上使用。
瀝青貫人式路面是在初步壓實的碎石(或軋制礫石)上,分層澆灑瀝青、撒布嵌縫 .
料,經壓實而成的路面結構,厚度通常為4 - 8cm;當采用乳化瀝青時稱為乳化瀝青貫人
式路面,其厚度為4~5cmo瀝青貫人式路面適用于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也可作為瀝青
混凝土路面的聯結層。
瀝青表面處治是用瀝青和集料按層鋪法或拌和方法裹覆礦料,鋪筑成厚度一般不大于
3cm的一種薄層路面面層。適用于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城市道路支路、縣鎮道路、各級
公路施工便道以及在舊瀝青面層上加鋪罩面層或磨耗層。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指以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基(墊)層組成的路面,
亦稱剛性路面。
③其他類型路面。主要是指在柔性基層上用有一定塑性的細粒土穩定各種集料的中低
級路面。
路面還可以按其面層材料分類,如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路面(指瀝青與粒料構成的
各種路面)、砂石路面、穩定土與工業廢渣路面以及新材料路面。這種分類用于路面施工
和養護工作以及定額管理等方面。表2.2.3列出了各級路面所具有的面層類型及其所適用
的公路等級。
(四)道路主要公用設施
按道路的性質和道路使用者的各種需要,在道路上需設置相應的公用設施。道路公用
設施的種類很多,包括交通安全及管理設施和服務設施等。道路公用設施是保證行車安
全、方便人民生活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
1.停車場
社會公用停車場主要指設置在商業大街、步行街(區)、大型公共建筑(如影劇院、
文化官等),以及鄉鎮出入口、農貿市場附近,供各種社會車輛停放服務的靜態交通設施。
停車場宜設在其主要服務對象的同側,以便使客流上下、貨物集散時不穿越主要道
路,減少對動態交通的干擾。
大、中型停車場出人口不得少于兩個,特大型停車場出人口不得少于三個,并應設置
專用人行出人口,且兩個機動車出人口之間的凈距不小于15mo停車場的出口與人口宜分
開設置,單向行駛的出(人)口寬度不得小于5m,雙向行駛的出(人)口寬度不得小于
7mo小型停車場只有一個出入口時,出(人)口寬度不得小于9mo
停車場出人口應有良好的可視條件,視距三角形范圍內的障礙物應清除,以便能及時
看清前面交通道路上的往來行人和車輛;同時,在道路與通道交匯處設置醒目的交通警告
標志。機動車出人口的位置(距離道路交叉口宜大于80m)距離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
梁或隧道等引道口應大于50m;距離學校、醫院、公交車站等人流集中得地點應大于
30mo
停車場內的交通線路必須明確,除注意組織單向行駛,盡可能避免出場車輛左轉彎
外,尚需借畫線標志或用不同色彩漆繪來區分、指示通道與停車場地。
為了保證車輛在停放區內停人時不致發生自重分力引起滑溜,導致交通事故,因而要
求停放場的最大縱坡與通道平行方向為1%,與通道垂直方向為3%o出入通道的最大縱
坡為7%,一般以小于等于2%為宜。停放場及通道的最小縱坡以滿足雨雪水及時排除及
施工可能高程誤差水平為原則,一般取0.4%-0.5%0
2.公共交通站點
城市公共交通站點分為終點站、樞紐站和中間停靠站。車站應結合常規公交規劃、沿
線交通需求及城市軌道交通等其他交通站點設置。城區停靠站間距宜為400~800m,郊區
停靠站間距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車站可為直接式和港灣式,城市主、次干路和交通量較大的支路上的車站,宜采用港
灣式。道路交叉口附近的車站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側,距交叉口出口緣石轉彎半徑終
點宜為80 --150mo站臺長度最短應按同時停靠兩輛車布置,最長不應超過同時停靠4輛
車的長度,否則應分開設置。站臺高度宜采用0.15~0.20m,站臺寬度不宜小于2m;當
條件受限時,站臺寬度不得小于1.5mo
3.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是道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影響著道路安全和行駛流暢與舒適。道路照明應采
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節能環保、維修方便的設施。機動車交通道路照明應
以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均勻度和縱向均勻度(或路面照度均勻
度)、眩光限制、環境比和誘導性為評價指標。人行道路照明應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
小照度和垂直照度為評價指標。曲線路段、平面交叉、立體交叉、鐵路道口、廣場、停車
場、橋梁、坡道等特殊地點應比平直路段連續照明的亮度(照度)高、眩光限制嚴、誘導
性好。
道路照明應根據所在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合理確定開關燈時間,并應根據天空
亮度變化進行必要修正。宜采用光控和時控相結合的智能控制方式,有條件時宜采用集中
遙控系統。照明光源應選擇高光效、長壽命、節能及環保的產品。
光源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應采用高壓鈉燈;居住
區機動車和行人混合交通道路宜采用高壓鈉燈或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燈;市中心、商業中心 ,
等對顏色識別要求較高的機動車交通道路可采用金屬鹵化物燈;商業區步行街、居住區人
行道路、機動車交通道路兩側人行道可采用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燈、細管徑熒光燈或緊湊型
熒光燈。道路照明不應采用自鎮流高壓汞燈和白熾燈。
4.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
城市交通除了解決機動車輛的安全快速行駛外,還要解決過街人流、自行車與機動車
流的相互干擾問題。尤其是人行交通較集中的交叉路口,修建人行立交橋是人車分離、保
護過街行人和車流暢通的最安全措施。
人行天橋宜建在交通量大,行人或自行車需要橫過行車帶的地段或交叉口上。在城市
商業網點集中的地段,建造人行天橋既方便群眾也易于誘導人們自覺上橋過街。
在某些城市的舊城區商業街道,雖然人流多,但道路較窄,機動車輛少,在這種情況
下,則不一定要建造人行天橋。因為建造人行天橋對改善交通收益不大,而上橋過街往往
使行人感到不便。
人行地道作為城市公用設施,在使用和美觀上較好,但是,工程和維修費用較高。因
此,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修建人行地道:
(1)重要建筑物及風景區附近,修人行天橋會破壞風景或城市美觀。
(2)橫跨的行人特別多的站前道路等。
(3)修建人行地道比修人行天橋在工程費用和施工方法上有利。
(4)有障礙物影響,修建人行天橋需顯著提高橋下凈空時。
總之,選擇人行天橋或人行地道時,要充分考慮設置地點的交通狀況、道路狀況以及
建設費用等問題。
5.道路交通管理設施
道路交通管理設施通常包括交通標志、標線和交通信號燈等,廣義概念還包括護欄、
統一交通規則的其他顯示設施。
(1)交通標志。交通標志分為主標志和輔助標志兩大類。主標志按其功能可分為警告
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標志、作業區標志、告示標志等。輔助標
志系附設在主標志下面,對主標志起補充說明的標志,不得單獨使用。
標志應傳遞清晰、明確、簡潔的信息,以引起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并使其具有足夠的
發現、認讀和反應時間。交通標志的設置應以完全不熟悉道路及周圍環境、借助使用有效
地圖的交通參與者為服務對象。
交通標志應設置在駕駛人員和行人易于見到,并能準確判斷的醒目位置,一般安設在
車輛行進方向道路的右側或車行道上方。為保證視認性,同一地點需要設置兩個以上標志
時,可安裝在一根立柱上,但最多不應超過四個;標志板在一根支柱上并設時,應按警
告、禁令、指示的順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2)交通標線。交通標線主要是路面標線,系以文字、圖形、畫線等在路面上漆繪,
以表示車行道中心線,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隔線,各類導向線以及人行橫道,車道漸變
段,停車線等。此外,還有少數立面標記,如設置在立交橋洞側墻或安全島等壁面上的
標記。
(3)交通信號燈。普通交通信號燈按紅、黃、綠,或綠、黃、紅自上而下,或自左向
右排列。豎向排列常用于路輻較窄的舊城路口,橫向排列則可用于路幅較寬的城鎮道路。
信號燈設在進口端右側人行道邊。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造價師計價常考知識點:國產非標準設備原價2025-09-26
- 考前必看!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易錯點整理!2025-09-26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常考知識點:招投標時限2025-09-25
- 純干貨!一級造價師考前急救錦囊免費領,全是搶分要點!2025-09-25
- 劃重點!一級造價師管理各章節近五年真題分值分布2025-09-25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常考知識點:財務基礎數據的計算2025-09-24
- 劃重點!2025年一級造價師《工程計價》考前必背公式匯總2025-09-24
- 考前沖刺!2025年一級造價師萬人模考(二)全科模擬題及答案2025-09-23
- 速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萬人模考(二)試題2025-09-21
- 免費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造價管理》萬人模考(二)試題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