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造價師《工程計價》教材下載:2.3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第三節 建筑安裝工程人工、材料及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
一、施工過程分解及工時研究
(一)施工過程及其分類
1.施工過程的含義
施工過程就是在建設工地范圍內所進行的生產過程。其最終目的是要建造、恢復、改建、移動或拆除工業、民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建筑安裝施工過程與其他物質生產過程一樣,也包括生產力三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也就是說,施工過程是由不同工種、不同技術等級的建筑安裝工人完成的,并且必須有一定的勞動對象――建筑材料、半成品、構件、配件等,使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手動工具、小型機具和機械等。
每個施工過程的結束,獲得了一定的產品,這種產品或者是改變了勞動對象的外表形態、內部結構或性質(由于制作和加工的結果),或者是改變了勞動對象在空間的位置(由于運輸和安裝的結果)。
2.施工過程分類
對施工過程的細致分析,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確定施工過程各個工序組成的必要性及其順序的合理性,從而正確制定各個工序所需要的工時消耗。
(1)根據施工過程組織上的復雜程度,可以分解為工序、工作過程和綜合工作過程。
1)工序是在組織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過程中技術上屬于同類的施工過程。工序的特征是:工作者不變,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工作地點也不變。在工作中如有一項改變,那就說明已經由一項工序轉入另一項工序了。如鋼筋制作,它由平直鋼筋、鋼筋除銹、切斷鋼筋、彎曲鋼筋等工序組成。
從施工的技術操作和組織觀點看,工序是工藝方面最簡單的施工過程。但是如果從勞動過程的觀點看,工序又可以分解為更小的組成部分――操作和動作。例如,彎曲鋼筋的工序可分為下列操作:把鋼筋放在工作臺上,將旋鈕旋緊,彎曲鋼筋,放松旋鈕,將彎好的鋼筋擱在一邊。操作本身又包括了最小的組成部分――動作。如把“鋼筋放在工作臺上”這個操作,可以分解為以下“動作”:走向鋼筋堆放處,拿起鋼筋,返回工作臺,將鋼筋移到支座前面。而動作又是由許多動素組成的。動素是人體動作的分解。每一個操作和動作都是完成施工工序的一部分。施工過程、工序、操作、動作的關系如圖2.3.1所示。

在編制施工定額時,工序是基本的施工過程,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測定定額時只需分解和標定到工序為止。如果進行某項先進技術或新技術的工時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至動作為止,從中研究可加以改進操作或節約工時。
工序可以由一個人來完成,也可以由小組或施工隊內的幾名工人協同完成;可以手動完成,也可以由機械操作完成。在機械化的施工工序中,還可以包括由工人自己完成的各項操作和由機器完成的工作兩部分。
2)工作過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組所完成的在技術操作上相互有機聯系的工序的總合體。其特點是人員編制不變,工作地點不變,而材料和工具則可以變換。例如,砌墻和勾縫,抹灰和粉刷。
3)綜合工作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在組織上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并且最終能獲得一種產品的施工過程的總和。例如,砌磚墻這一綜合工作過程,由調制砂漿、運砂漿、運磚、砌墻等工作過程構成,它們在不同的空間同時進行,在組織上有直接聯系,并最終形成的共同產品是一定數量的磚墻。
(2)按照工藝特點,施工過程可以分為循環施工過程和非循環施工過程兩類。凡各個組成部分按一定順序一次循環進行,并且每經一次重復都可以生產出同一種產品的施工過程,稱為循環施工過程,反之,若施工過程的工序或其組成部分不是以同樣的次序重復,或者生產出來的產品各不相同,這種施工過程則稱為非循環的施工過程。
3.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
對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其目的是為了正確確定單位施工產品所需要的作業時間消耗。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包括技術因素、組織因素和自然因素。
(1)技術因素。包括產品的種類和質量要求,所用材料、半成品、構配件的類別、規格和性能,所用工具和機械設備的類別、型號、性能及完好情況等。
(2)組織因素。包括施工組織與施工方法、勞動組織、工人技術水平、操作方法和勞動態度、工資分配方式、勞動競賽等。
(3)自然因素。包括酷暑、大風、雨、雪、冰凍等。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造價工程師考試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二)工作時間分類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時間最主要的目的是確定施工的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其前提是對工作時間按其消耗性質進行分類,以便研究工時消耗的數量及其特點。
工作時間,指的是工作班延續時間。例如8小時工作制的工作時間就是8小時,午休時間不包括在內。對工作時間消耗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系統進行,即工人工作時間的消耗和工人所使用的機器工作時間消耗。
1.工人工作時間消耗的分類
工人在工作班內消耗的工作時間,按其消耗的性質,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必需消耗的時間和損失時間。工人工作時間的分類一般如圖2.3.2所示。

(1)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是工人在正常施工條件下,為完成一定合格產品(工作任務)所消耗掉時間,是制定定額的主要依據,包括有效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不可避免中斷時間的消耗。
1)有效工作時間是從生產效果來看與產品生產直接有關的時間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的消耗。
①基本工作時間是工人完成能生產一定產品的施工工藝過程所消耗的時間。通過這些工藝過程可以使材料改變外形,如鋼筋?彎等;可以改變材料的結構與性質,如混凝土制品的養護干燥等;可以使預制構配件安裝組合成型;也可以改變產品外部及表面的性質,如粉刷、油漆等。基本工作時間所包括的內容依工作性質各不相同。基本工作時間的長短和工作量大小成正比。
②輔助工作時間是為保證基本工作能順利完成所消耗的時間。在輔助工作時問里,不能使產品的形狀大小、性質或位置發生變化。輔助工作時間的結束,往往就是基本工作時間的開始。輔助工作一般是手工操作。但如果在機手并動的情況下,輔助工作是在機械運轉過程中進行的,為避免重復則不應再計輔助工作時間的消耗。輔助工作時間長短與工作量大小有關。
③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是執行任務前或任務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時間。如工作地點、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的準備工作時間;工作結束后的整理工作時間等。準備和結束工作時間的長短與所擔負的工作量大小無關,但往往和工作內容有關。這項時間消耗可以分為班內的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和任務的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其中,任務的準備和結束時間是在一批任務的開始與結束時產生的,如熟悉圖紙、準備相應的工具、事后清理場地等,通常不反映在每一個工作班里。
2)休息時間是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為恢復體力所必需的短暫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時間消耗。這種時間是為了保證工人精力充沛地進行工作,所以在定額時間中必須進行計算。休息時間的長短和勞動條件、勞動強度有關,勞動越繁重緊張、勞動條件越差(如高溫),則休息時間需越長。
3)不可避免的中斷所消耗的時間是由于施工工藝特點引起的工作中斷所必需的時間。與施工過程工藝特點有關的工作中斷時間,應包括在定額時間內,但應盡量縮短此項時間消耗。
(2)損失時間是與產品生產無關,而與施工組織和技術上的缺點有關,與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的個人過失或某些偶然因素有關的時間消耗,損失時間中包括有多余和偶然工作、停工、違背勞動紀律所引起的工時損失。
1)多余工作,就是工人進行了任務以外而又不能增加產品數量的工作。如重砌質量不合格的墻體。多余工作的工時損失,一般都是由于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差錯而引起的,因此,不應計人定額時間中。偶然工作也是工人在任務外進行的工作,但能夠獲得一定產品。如抹灰工不得不補上偶然遺留的墻洞等。由于偶然工作能獲得一定產品,擬定定額時要適當考慮它的影響。
2)停工時間,是工作班內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時損失。停工時間按其性質可分為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兩種。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是由于施工組織不善、材料供應不及時、工作面準備工作做得不好、工作地點組織不良等情況引起的停工時間。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是由于水源、電源中斷引起的停工時間。前一種情況在擬定定額時不應該計算,后一種情況定額中則應給予合理的考慮。
3)違背勞動紀律造成的工作時間損失,是指工人在工作班開始和午休后的遲到、午飯前和工作班結束前的早退、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工作時間內聊天或辦私事等造成的工時損失。由于個別工人違背勞動紀律而影響其他工人無法工作的時間損失,也包括在內。
2.機器工作時間消耗的分類
在機械化施工過程中,對工作時間消耗的分析和研究,除了要對工人工作時間的消耗進行分類研究之外,還需要分類研究機器工作時間的消耗。機器工作時間的消耗,按其性質也分為必需消耗的時間和損失時間兩大類。如圖2.3.3所示。

(1)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無負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斷三項時間消耗。而在有效工作的時間消耗中又包括正常負荷下、有根據地降低負荷下的工時消耗。
1)正常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是機器在與機器說明書規定的額定負荷相符的情況下進行工作的時間。
2)有根據地降低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是在個別情況下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機器在低于其計算負荷下工作的時間。例如,汽車運輸重量輕而體積大的貨物時,不能充分利用汽車的載重噸位因而不得不降低其計算負荷。
3)不可避免的無負荷工作時間,是由施工過程的特點和機械結構的特點造成的機械無負荷工作時間。例如,筑路機在工作區末端調頭等,就屬于此項工作時間的消耗。
4)不可避免的中斷工作時間是與工藝過程的特點、機器的使用和保養、工人休息有關的中斷時間。
①與工藝過程的特點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工作時間,有循環的和定期的兩種。循環的不可避免中斷,是在機器工作的每一個循環中重復一次。如汽車裝貨和卸貨時的停車。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斷,是經過一定時期重復一次。比如把灰漿泵由一個工作地點轉移到另一工作地點時的工作中斷。
②與機器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工作時間,是由于工人進行準備與結束工作或輔助工作時,機器停止工作而引起的中斷工作時間。它是與機器的使用與保養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時間。
③工人休息時間,前面已經作了說明。這里要注意的是,應盡量利用與工藝過程有關的和與機器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時間進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時間。
(2)損失的工作時間包括多余工作、停工、違背勞動紀律所消耗的工作時間和低負荷下的工作時間。
1)機器的多余工作時間,一是機器進行任務內和工藝過程內未包括的工作而延續的時間。如工人沒有及時供料而使機器空運轉的時間;二是機械在負荷下所做的多余工作,如混凝土攪拌機攪拌混凝土時超過規定攪拌時間,即屬于多余工作時間。
2)機器的停工時間,按其性質也可分為施工本身造成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前者是由于施工組織得不好而引起的停工現象,如由于未及時供給機器燃料而引起的停工。后者是由于氣候條件所引起的停工現象,如暴雨時壓路機的停工。上述停工中延續的時間,均為機器的停工時間。
3)違反勞動紀律引起的機器的時問損失,是指由于工人遲到早退或擅離崗位等原因引起的機器停工時間。
4)低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是由于工人或技術人員的過錯所造成的施工機械在降低負荷的情況下工作的時間。例如,工人裝車的砂石數量不足引起的汽車在降低負荷的情況下工作所延續的時間。此項工作時間不能作為計算時間定額的基礎。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造價工程師考試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三)計時觀察法
定額測定是制定定額的一個主要步驟。測定定額是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記錄、整理、分析施工過程,為制定建筑工程定額提供可靠依據。測定定額通常使用計時觀察法,計時觀察法是測定時間消耗的基本方法。
1.計時觀察法概述
計時觀察法,是研究工作時間消耗的一種技術測定方法。它以研究工時消耗為對象,以觀察測時為手段,通過密集抽樣和粗放抽樣等技術進行直接的時間研究。計時觀察法用于建筑施工中時以現場觀察為主要技術手段,所以也稱之為現場觀察法。
計時觀察法的具體用途:
(1)取得編制施工的勞動定額和機械定額所需要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根據。
(2)研究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技術操作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具體影響,并應用和推廣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技術操作。
(3)研究減少工時消耗的潛力。
(4)研究定額執行情況,包括研究大面積、大幅度超額和達不到定額的原因,積累資料、反饋信息。
計時觀察法能夠把現場工時消耗情況和施工組織技術條件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它不僅能為制定定額提供基礎數據,而且也能為改善施工組織管理、改善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消除不合理的工時損失和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提供技術根據。計時觀察法的局限性,是考慮人的因素不夠。
2.計時觀察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需要進行計時觀察的施工過程。計時觀察之前的第一個準備工作,是研究并確定有哪些施工過程需要進行計時觀察。對于需要進行計時觀察的施工過程要編出詳細的目錄,擬訂工作進度計劃,制定組織技術措施,并組織編制定額的專業技術隊伍,按計劃認真開展工作。在選擇觀察對象時,必須注意所選擇的施工過程要完全符合正常施工條件。所謂施工的正常條件,是指絕大多數企業和施工隊、組,在合理組織施工的條件下所處的施工條件。與此同時,還需調查影響施工過程的技術因素、組織因素和自然因素。
(2)對施工過程進行預研究。對于已確定的施工過程的性質應進行充分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正確地安排計時觀察和收集可靠的原始資料。研究的方法,是全面地對各個施工過程及其所處的技術組織條件進行實際調查和分析,以便設計正常的(標準的)施工條件和分析研究測時數據。
1)熟悉與該施工過程有關的現行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等文件和資料。
2)了解新采用的工作方法的先進程度,了解已經得到推廣的先進施工技術和操作,還應了解施工過程存在的技術組織方面的缺點和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混亂現象。
3)注意系統地收集完成定額的統計資料和經驗資料,以便與計時觀察所得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4)把施工過程劃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一般劃分到工序)。施工過程劃分的目的是便于計時觀察。如果計時觀察法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先進工作法,或是分析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的因素,則必須將施工過程劃分到操作以至動作。
5)確定定時點和施工過程產品的計量單位。所謂定時點,即是上下兩個相銜接的組成部分之間的分界點。確定定時點,對于保證計時觀察的精確性是不容忽略的因素。確定產品計量單位,要能具體地反映產品的數量,并具有最大限度的穩定性。
(3)選擇觀察對象。所謂觀察對象,就是對其進行計時觀察完成該施工過程的工人。所選擇的建筑安裝工人,應具有與技術等級相符的工作技能和熟練程度,所承擔的工作與其技術等級相符,同時應該能夠完成或超額完成現行的施工勞動定額。
(4)其他準備工作。此外,還必須準備好必要的用具和表格。如測時用的秒表或電子計時器,測量產品數量的工器具,記錄和整理測時資料用的各種表格等。如果有條件且有必要,還可配備電影攝像和電子記錄設備。
3.計時觀察方法的分類
對施工過程進行觀察、測時,計算實物和勞務產量,記錄施工過程所處的施工條件和確定影響工時消耗的因素,是計時觀察法的三項主要內容和要求。計時觀察法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種,見圖2.3.4。

圖2.3.4計時觀察法的種類
(1)測時法。測時法主要適用于測定定時重復的循環工作的工時消耗,是精確度比較高的一種計時觀察法,一般可達到0.2~15s。測時法只用來測定施工過程中循環組成部分工作時間消耗,不研究工人休息、準備與結束即其他非循環的工作時間。
1)測時法的分類。根據具體測時手段不同,可將測時法分為選擇法和接續法兩種。
①選擇法測時。它是間隔選擇施工過程中非緊連接的組成部分(工序或操作)測定工時,精確度達0.5s。
選擇法測時也稱為間隔法測時。采用選擇法測時,當被觀察的某一循環工作的組成部分開始,觀察者立即開動秒表,當該組成部分終止,則立即停止秒表。然后把秒表上指示的延續時間記錄到選擇法測時記錄(循環整理)表上,并把秒針撥回到零點。下一組成部分開始,再開動秒表,如此依次觀察,并依次記錄下延續時間。采用選擇法測時,應特別注意掌握定時點。記錄時間時仍在進行的工作組成部分,應不予觀察。當所測定的各工序或操作的延續時間較短時,連續測定比較困難,用選擇法測時比較方便且簡單。
②接續法測時。它是連續測定一個施工過程各工序或操作的延續時間。接續法測時每次要記錄各工序或操作的終止時問,并計算出本工序的延續時間。接續法測時也稱作連續法測時。它比選擇法測時準確、完善,但觀察技術也較之復雜。它的特點是在工作進行中和非循環組成部分出現之前一直不停止秒表,秒針走動過程中,觀察者根據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定時點,記錄它的終止時間,再用定時點終止時間之間的差表示各組成部分的延續時間。
2)測時法的觀察次數。由于測時法是屬于抽樣調查的方法,因此為了保證選取樣本的數據可靠,需要對于同一施工過程進行重復測時。一般來說,觀測的次數越多,資料的準確性越高,但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人力,這樣既不經濟,也不現實。確定觀測次數較為科學的方法,應該是依據誤差理論和經驗數據相結合的方法來判斷。表2.3.1給出了測時法下觀察次數的確定方法。很顯然,需要的觀察次數與要求的算術平均值精確度及數列的穩定系數有關。
表2.3.1測時法所必需的觀察次數表

注:表中符號的意義:tmax為最大觀測值;tmin為最小觀測值;X為算術平均值;n為觀察次數;△為每次觀察值與算術平均值之差。
(2)寫實記錄法。寫實記錄法是一種研究各種性質的工作時間消耗的方法,包括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不可避免中斷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以及各種損失時間。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分析工作時間消耗和制定定額所必需的全部資料。這種測定方法比較簡便、易于掌握,并能保證必需的精確度。因此,寫實記錄法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寫實記錄法的觀察對象,可以是一個工人,也可以是一個工人小組。當觀察由一個人單獨操作或產品數量可單獨計算時,采用個人寫實記錄。如果觀察工人小組的集體操作,而產品數量又無法單獨計算時,可采用集體寫實記錄。
1)寫實記錄法的種類。寫實記錄法按記錄時間的方法不同分為數示法、圖示法和混合法三種,計時一般采用有秒針的普通計時表即可。
①數示法寫實記錄。數示法的特征是用數字記錄工時消耗,是三種寫實記錄法中精確度較高的一種,精確度達5s,可以同時對兩個工人進行觀察,適用于組成部分較少而且比較穩定的施工過程。數示法用來對整個工作班或半個工作班進行長時間觀察,因此能反映工人或機器工作日全部情況。
②圖示法寫實記錄。圖示法是在規定格式的圖表上用時間進度線條表示工時消耗量的一種記錄方式,精確度可達30s,可同時對3個以內的工人進行觀察。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記錄簡單,時問一目了然,原始記錄整理方便。
③混合法寫實記錄。混合法吸取數字和圖示兩種方法的優點,以圖示法中的時間進度線條表示工序的延續時間,在進度線的上部加寫數字表示各時間區段的工人數。混合法適用于3個以上工人工作時間的集體寫實記錄。.
2)寫實記錄法的延續時間。與確定測時法的觀察次數相同,為保證寫實記錄法的數據可靠性,需要確定寫實記錄法的延續時間。延續時間的確定,是指在采用寫實記錄法中任何一種方法進行測定時,對每個被測施工過程或同時測定兩個以上施工過程所需的總延續時間的確定。延續時間的確定,應立足于既不能消耗過多的觀察時間,又能得到比較可靠和準確的結果。同時還必須注意:所測施工過程的廣泛性和經濟價值;已經達到的功效水平的穩定程度;同時測定不同類型施工過程的數目;被測定的工人人數以及測定完成產品的可能次、數等。寫實記錄法所需的延續時間如表2.3.2所示,必須同時滿足表中三項要求,如其中任一項達不到最低要求,應酌情增加延續時間。表2.3.2寫實記錄法確定延續時間表

(3)工作日寫實法。工作日寫實法是一種研究整個工作班內的各種工時消耗的方法。運用工作日寫實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取得編制定額的基礎資料;二是檢查定額的執行情況,找出缺點,改進工作。當用于第一個目的時,工作日寫實的結果要獲得觀察對象在工作班內工時消耗的全部情況,以及產品數量和影響工時消耗的影響因素。其中,工時消耗應該按工消耗的性質分類記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測定3~4次。當用于第二個目的時,通過工作日寫實應該做到:查明工時損失量和引起工時損失的原因,制訂消除工時損失,改善勞動組織和工作地點組織的措施,查明熟練工人是否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確定合理的小組編制和合理的小組分工;確定機器在時間利用和生產率方面的情況,找出使用不當的原因,訂出改善機器使用情況的技術組織措施,計算工人或機器完成定額的實際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測定1~3次。工作日寫實法與測時法、寫實記錄法相比較,具有技術簡便、費力不多、應用面廣和資料全面的優點,在我國是一種采用較廣的編制定額的方法。工作日寫實法的缺點:由于有觀察人員在場,即使在觀察前做了充分準備,仍不免在工時利用上有一定的虛假性;工作日寫實法的觀察工作量較大,費時較多,費用亦高。
工作日寫實法,利用寫實記錄表記錄觀察資料。記錄時間時不需要將有效工作時間分為各個組成部分,只需劃分適合于技術水平和不適合于技術水平兩類。但是工時消耗還需按性質分類記錄。工作日寫實法示例如表2.3.3所示。
表2.3.3工作日寫實法結果表

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二、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是人工定額的兩種表現形式。擬定出時間定額,也就可以計算出產量定額。
在全面分析了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通過計時觀察資料,我們可以獲得定額的各種必需消耗時問。將這些時間進行歸納,有的是經過換算,有的是根據不同的工時規范附加,最后把各種定額時間加以綜合和類比就是整個工作過程的人工消耗的時間定額。
(一)確定工序作業時間
根據計時觀察資料的分析和選擇,我們可以獲得各種產品的基本工作時間和輔助工作時間,將這兩種時間合并稱之為工序作業時間。它是產品主要的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是各種因素的集中反映,決定著整個產品的定額時間。
1.擬定基本工作時間
基本工作時間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中占的比重最大。在確定基本工作時間時,必須細致、精確。基本工作時間消耗一般應根據計時觀察資料來確定。其做法是,首先確定工作過程每一組成部分的工時消耗,然后再綜合出工作過程的工時消耗。如果組成部分的產品計量單位和工作過程的產品計量單位不符,就需先求出不同計量單位的換算系數,進行產品計量單位的換算,然后再相加,求得工作過程的工時消耗。
2.擬定輔助工作時間
輔助工作時間的確定方法與基本工作時間相同。如果在計時觀察時不能取得足夠的資料,也可采用工時規范或經驗數據來確定。如具有現行的工時規范,可以直接利用工時規范中規定的輔助工作時間的百分比來計算。舉例見表2.3.4。
(二)確定規范時間
規范時間內容包括工序作業時間以外的準備與結束時間、不可避免中斷時間以及休息時間。
1.確定準備與結束時間
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分為工作日和任務兩種。任務的準備與結束時間通常不能集中在某一個工作日中,而要采取分攤計算的方法,分攤在單位產品的時間定額里。
如果在計時觀察資料中不能取得足夠的準備與結束時間的資料,也可根據工時規范或經驗數據來確定。
2.確定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
在確定不可避免中斷時間的定額時,必須注意由工藝特點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中斷才可列人工作過程的時間定額。
不可避免中斷時間也需要根據測時資料通過整理分析獲得,也可以根據經驗數據或工時規范,以占工作日的百分比表示此項工時消耗的時間定額。
3.擬定休息時間
休息時間應根據工作班作息制度、經驗資料、計時觀察資料,以及對工作的疲勞程度作全面分析來確定。同時,應考慮盡可能利用不可避免中斷時間作為休息時間。
規范時間均可利用工時規范或經驗數據確定,常用的參考數據可如表2.3.5所示。
表2.3.5準備與結束、休息、不可避免中斷時間占工作班時間的百分率參考表
(三)擬定定額時間
確定的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不可避免中斷時間與休息時間之和,就是勞動定額的時間定額。根據時間定額可計算出產量定額,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互成倒數。
利用工時規范,可以計算勞動定額的時間定額。計算公式如下:
工序作業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問(2.3.3)
規范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休息時間(2.3.4)
工序作業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
=基本工作時間/(1一輔助時間%)(2.3.5)
【例2.3.2】通過計時觀察資料得知:人工挖二類土1m3的基本工作時間為6h,輔助工作時間占工序作業時間的2%。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休息時間分別占工作日的3%、2%、18%。則該人工挖二類土的時間定額是多少?
解:基本工作時間=6h=0.75(工日/m3)
工序作業時間=0.75/(1-2%)=0.765(工日/m3)
時間定額=0.765/(1-3%-2%-18%)=0.994(工日/m3)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造價工程師考試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三、確定材料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的分類
合理確定材料消耗定額,必須研究和區分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的類別。
1.根據材料消耗的性質劃分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損失的材料兩類性質。
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條件下,生產合格產品所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裝工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不可避免的材料損耗。必需消耗的材料屬于施工正常消耗,是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基本數據。其中: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裝工程的材料,編制材料凈用量定額;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和材料損耗,編制材料損耗定額。
2.根據材料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劃分
施工中的材料可分為實體材料和非實體材料兩類。
(1)實體材料,是指直接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它包括工程直接性材料和輔助材料。
工程直接性材料主要是指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構成建筑物或結構本體的材料,如鋼筋混凝土柱中的鋼筋、水泥、砂、碎石等;輔助性材料主要是指雖也是施工過程中所必需,卻并不構成建筑物或結構本體的材料。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所需的炸藥、引信、雷管等。主要材料用量大,輔助材料用量少。
(2)非實體材料,是指在施工中必須使用但又不能構成工程實體的施工措施性材料。非實體材料主要是指周轉性材料,如模板、腳手架等。有關非實體材料消耗的計算在第一章中已有所論述,此處主要闡述實體材料消耗的計算。
(二)確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確定實體材料的凈用量定額和材料損耗定額的計算數據,是通過現場技術測定、實驗室試驗、現場統計和理論計算等方法獲得的。
(1)現場技術測定法,又稱為觀測法,是根據對材料消耗過程的測定與觀察,通過完成產品數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計算,而確定各種材料消耗定額的一種方法。現場技術測定法主要適用于確定材料損耗量,因為該部分數值用統計法或其他方法較難得到。通過現場觀察,還可以區別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損耗,哪些是屬于難于避免的損耗,明確定額中不應列入可以避免的損耗。
(2)實驗室試驗法,主要用于編制材料凈用量定額。通過試驗,能夠對材料的結構、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強度等級控制的混凝土、砂漿、瀝青、油漆等配比做出科學的結論,給編制材料消耗定額提供出有技術根據的、比較精確的計算數據。但其缺點在于無法估計到施工現場某些因素對材料消耗量的影響。
(3)現場統計法,是以施工現場積累的分部分項工程使用材料數量、完成產品數量、完成工作原材料的剩余數量等統計資料為基礎,經過整理分析,獲得材料消耗的數據。這種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質,因而不能作為確定材料凈用量定額和材料損耗定額的依據,只能作為編制定額的輔助性方法使用。
上述三種方法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即材料的產品標準,計量要使用標準容器和稱量設備,質量符合施工驗收規范要求,以保證獲得可靠的定額編制依據。
(4)理論計算法,是運用一定的數學公式計算材料消耗定額。

【例2.3.3】計算1m3標準磚一一磚外墻砌體磚數和砂漿的凈用量。
解:
砂漿凈用量=1-529×(0.24×0.115×0.053)=0.226(m3)
材料的損耗一般以損耗率表示。材料損耗率可以通過觀察法或統計法確定。材料損耗率及材料損耗量的計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總損耗量=凈用量+損耗量=凈用量×(1+損耗率)(2.3.10)
2)塊料面層的材料用量計算。
每100m2面層塊料數量、灰縫及結合層材料用量公式如下:
100m2灰縫材料凈用量=[100-(塊料長×塊料寬×100m2塊料用量)]×灰縫深
(2.3.12)
結合層材料用量=100m2×結合層厚度(2.3.13)
【例2.3.4】用1:1水泥砂漿貼150mm×150mm×5mm瓷磚墻面,結合層厚度為10mm,試計算每100m2瓷磚墻面中瓷磚和砂漿的消耗量(灰縫寬為2mm)。假設瓷磚損耗率為1.5%,砂漿損耗率為1%。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瓷磚的總消耗量=4328.25×(1+1.5%)=4393.17(塊)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結合層砂漿凈用量=100×0.01=1(m3)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灰縫砂漿凈用量=[100-(4328.25×0.15×0.15)]×0.005=0.013(m3)
每100m2瓷磚墻面中水泥砂漿總消耗量=(1+0.013)×(1+1%)=1.02(m3)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造價工程師考試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課程推薦:精品VIP―網+面強勢結合 全程領跑套餐―贏在起跑線上
相關推薦:2014年造價工程師在線模考 造價工程師報名指導交流群
專題推薦:環球網校2014造價師招生簡章 2014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報名
四、確定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確定機械1h純工作正常生產率
機械純工作時間,就是指機械的必需消耗時間。機械1h純工作正常生產率,就是在正常施工組織條件下,具有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技術工人操縱機械1h的生產率。根據機械工作特點的不同,機械1h純工作正常生產率的確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1)對于循環動作機械,確定機械純工作1h正常生產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例2.3.5】某工程現場采用出料容量500L的混凝土攪拌機,每一次循環中,裝料、攪拌、卸料、中斷需要的時間分別為1min、3min、1rain、1min,機械正常利用系數為0.9,求該機械的臺班產量定額。
解:該攪拌機一次循環的正常延續時間=1+3+1+1=6(min)=0.1(h)
該攪拌機純工作1h循環次數=10(次)
該攪拌機純工作1h正常生產率=10×500=5000(L)=5(m3)
該攪拌機臺班產量定額=5×8×0.9=36(m3/臺班)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造價工程師考試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更多造價工程師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造價師計價常考知識點:國產非標準設備原價2025-09-26
- 考前必看!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易錯點整理!2025-09-26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常考知識點:招投標時限2025-09-25
- 純干貨!一級造價師考前急救錦囊免費領,全是搶分要點!2025-09-25
- 劃重點!一級造價師管理各章節近五年真題分值分布2025-09-25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常考知識點:財務基礎數據的計算2025-09-24
- 劃重點!2025年一級造價師《工程計價》考前必背公式匯總2025-09-24
- 考前沖刺!2025年一級造價師萬人模考(二)全科模擬題及答案2025-09-23
- 速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萬人模考(二)試題2025-09-21
- 免費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造價管理》萬人模考(二)試題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