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風險管理》第一章考點:風險與風險管理


2013年《風險管理》第一章考點:風險與風險管理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第一章第一節:風險與風險管理
一、風險與風險管理
具備領先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成為商業銀行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一)風險與收益
1.風險的三種定義
(1)風險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抽象、概括
(2)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性:損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監管當局對風險管理的思考模式
(3)風險是未來結果(如投資的收益率)對期望的偏離,即波動性
符合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理念:風險既是損失的來源,同時也是盈利的基礎
2.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平衡管理
3.切勿將風險與損失混淆
風險:事前概念,損失發生前的狀態
損失:事后概念
4.損失類型
預期損失――提取準備金、沖減利潤
非預期損失――資本金
災難性損失――保險
(二)風險管理與商業銀行經營
我國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
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
1.承擔和管理風險是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也是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發展的原動力
(1)依靠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技能;
(2)兩個例子
開發和管理基金;
外匯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做市商:《指引》所稱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是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核準,在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交易時,承擔向市場會員持續提供買、賣價格義務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
2.作為商業銀行實施經營戰略的手段,極大地改變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
從片面追求利潤的管理模式轉向實現“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從定性分析為主的傳統管理方式轉向定量分析為主的風險管理方式;
從分散風險管理的模式轉向全面、集中管理模式。
3.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提供依據,并有效管理商業銀行的業務組合
4.健全的風險管理為商業銀行創造附加價值
具有自覺管理、微觀管理、系統管理、動態管理功能;
5.風險管理水平直接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是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監管的迫切要求
決定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能力的兩個因素:資本規模、風險管理水平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
商業銀行自身發展、風險管理技術進步、監管當局監管的規范要求
1.資產風險管理模式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
偏重于資產業務,強調保持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2.負債風險管理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為擴大資金來源,避開金融監管限制,變被動負債為積極性的主動負債;同時,加大了經營風險
華爾街的第一次數學革命:馬科維茨資產組合理論、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模式
20世紀70年代
通過匹配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經營目標互相代替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
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為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華爾街第二次數學革命:歐式期權定價模型
4.全面風險管理模式
20世紀80年代后
非利息收入比重迅速增加
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標志全面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2004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標志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出現了一個顯著變化,由以前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轉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并舉,信貸資產與非信貸資產并舉,組織流程再造與技術手段創新并舉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
提倡應用VAR(Value at risk)方法計量市場風險。
(1)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
(2)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
(3)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
(4)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
1.2 商業銀行風險的主要類別
按風險事故可以將風險劃分為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社會風險、自然風險和技術風險;按損失結果可以將風險劃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按是否能夠量化可以將風險劃分為可量化風險和不可量化風險;
按風險發生的范圍可以將風險劃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巴塞爾委員會根據誘發風險的原因,把風險分為以下八類:
1.2.1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產品價值,從而給債務人或金融產品持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傳統觀點認為,信用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手無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然而,由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也可能發生在實際違約之前,當交易對手的履約能力即信用質量發生變化時,也會存在潛在的損失。
對大多數商業銀來說,貸款是最大、最明顯的信用風險來源。信用風險既存在于傳統的貸款、債券投資等表內業務中,也存在于信用擔保、貸款承諾等表外業務中,還存在于衍生產品交易中。
信用風險對基礎金融產品和衍生產品的影響不同。
信用風險包括違約風險、結算風險等主要形式。
(1)違約風險既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企業
(2)結算風險是一種特殊的信用風險,涉及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貨幣進行結算交易。赫斯塔銀行的破產促成了巴塞爾委員會的誕生。
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與市場風險相反,信用風險的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
1.2.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被定義為由于市場價格(包括金融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波動而導致商業銀行表內、表外頭寸遭受損失的風險。
主要包括利率風險、股票風險、匯率風險和商品風險,其中利率風險尤為重要。
市場風險具有數據優勢和易于計量的特點,并且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種類豐富。
由于市場風險來源于所屬的經濟體系,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分險特征,難以通過分散化投資完全消除。
1.2.3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人為錯誤、技術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的規定,操作風險包括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發的四類風險,七種表現形式:內部欺詐,外部欺詐,聘用員工做法和工作場所安全性,客戶、產品及業務做法,實物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失靈,交割及流程管理。
操作風險具有普遍性,與市場風險主要存在于交易類業務和信用分險主要存在于授信業務不同,操作風險普遍存在于商業銀行業務和管理的各個方面。
操作風險具有非營利性,它并不能為銀行帶來盈利,但是操作風險可能引發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
對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
(5)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
在多年的管理實踐中,人們意識到一個銀行內部不同部門或不同業務的風險,有的會相互疊加放大,有的則相互抵消減少。因此,風險的考慮不能僅僅從某項業務、某個部門的角度出發,必須根據風險組合的觀點,從貫穿整個銀行的角度看風險,即要實行全面風險管理。
Coso《全面風險管理框架》
美國的 COSO委員會,即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員會發起機構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三個維度:企業目標、全面風險管理要素、企業的各個層級
《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三個維度的關系是:全面風險管理的8個要素都是為企業的四個目標服務的;企業各個層級都要堅持同樣的四個目標;每個層次都必須從以上8個方面進行風險管理。
最新資訊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對消費者的主要義務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個人貸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融資流動性風險(負債角度)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理財》知識點:信托計劃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法律法規》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概況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的主要權利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行業風險的產生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農戶貸款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