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公司信貸》考點串講:第五章
第五章 貸款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家與地區分析
1. 國別風險分析
1.國別風險的特點
(1)以本國貨幣融通的國內信貸,其所發生的風險屬于國內商業風險,不屬于國別風險分析的主體內容。
(2)國別風險比主權風險或政治風險的概念更寬,因為主權風險只指對某一主權國家政府貸款可能遇到的損失及收益的不確定性,而這只是國別風險分析的一部分。
(3)國別風險(表現為利率風險、清算風險、匯率風險)與其他風險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一種交叉關系。
2.衡量國別風險的方法
國際上一些著名的評級機構在衡量國別風險時基本上都采取風險因素加權打分的方法,只是不同機構在風險因素設置、權重設置、打分的掌握及計算方法上有所差別。
風險因素加權打分方法的優點在于,可以將難以定量的風險量化,從而解決了不同國別風險難以進行比較的難題。缺陷是受評價機構主觀影響比較大,如果風險因素設置不同或賦予權重有差異,對同樣國別,評價的結果可能大相徑庭。因此,為了保持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就需要不斷地反饋結果,及時修正。
2. 區域風險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
(1)區域自然條件分析
(2)區域產業結構分析
(3)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分析
(4)區域市場化程度和法制框架分析
(5)區域經濟政策分析
(6)區域政府行為和政府信用分析
2.內部因素分析
(1)信貸資產質量(安全性)
①信貸平均損失比率
②信貸資產相對不良率
③不良率變幅
④信貸余額擴張系數
⑤利息實收率
⑥加權平均期限
(2)盈利性
(3)流動性
第二節 行業分析
3. 行業風險概念及其產生
1.行業風險的概念
行業風險是指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導致對某行業生產、經營、投資或授信后偏離預期結果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行業風險的產生
(1)受經濟周期的影響
各種因素導致供給和需求發生變化,使得經濟增長處于非均衡狀態,形成累積性的經濟擴張或收縮,導致了經濟的繁榮與衰退。
(2)受產業發展周期的影響
產業本身有一個發展周期,是由行業自身的特點決定的。
(3)受產業組織結構的影響
產業組織結構的影響主要包括行業市場集中度、行業壁壘程度等。集中度風險反映的是一個行業內部企業與市場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行業內企業間競爭與壟斷的關系。
(4)受地區生產力布局的影響
是否靠近原料產地、是否接近市場,是判斷一個行業能否生存的重要依據。
(5)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6)受產業鏈的位置影響
4. 行業風險分析
1.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在該模型中涉及的五種力量包括:新進入者進入壁壘、替代品的威脅、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這五種競爭力量綜合起來,決定了某行業中的企業獲取超出資本成本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的能力。
(1)新進入者進入壁壘
新競爭者的加入必然會打破市場平衡,引發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反應,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調入新的資源用于競爭,因此使收益降低。競爭性進入威脅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進入新領域的障礙大小與預期現有企業對于進入者的反應情況。
(2)替代品的威脅
市場上可替代產品和服務的存在意味著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將會受到限制。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越強。
(3)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
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購買者可能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
①購買者的總數較少,而每個購買者的購買量較大,占了賣方銷售量的很大比例;
②賣方行業由大量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企業所組成;
③購買者所購買的基本上是一種標準化產品,同時向多個賣主購買產品在經濟上也完全可行;
④購買者有能力實現后向一體化,而賣主不可能實現前向一體化。
(4)供方的討價還價能力
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供方具有比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
①供方行業為一些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不受市場劇烈競爭困擾的企業所控制,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至于每一個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方的重要客戶;
②供方各企業的產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至于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成本太高,或者很難找到可與供方企業產品相競爭的替代品;
③供方能夠方便地實行前向聯合或一體化,而買主難以進行后向聯合或一體化。
(5)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競爭會導致企業加大市場營銷和研發投入或降價,結果同樣會減少利潤。大部分行業中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企業整體戰略一部分的各企業競爭戰略,其目標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優勢,所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后服務等方面,其競爭強度與許多因素有關。
2.行業風險分析框架
(1)行業成熟度
一般來說,國際上比較通用的行業成熟度模型主要有三階段模型和四階段模型。
① 行業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
銷售:由于價格比較高,銷售量很小。
利潤:因為銷售量低而成本相對很高,利潤為負值。
現金流:低銷售,高投資和快速的資本成長需求造成現金流也為負值。
第二階段:成長階段。
銷售: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產品質量卻取得了明顯提高,銷售大幅增長。
利潤:由于銷售大幅提高、規模經濟的效應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利潤轉變成正值。
現金流:銷售快速增長,現金需求增加,所以這一階段的現金流仍然為負。
在成長階段的末期,行業中也許會出現一個短暫的“行業動蕩期”。這一時期,很多企業可能為了生存而發動“價格戰爭”,采取大幅度打折的策略,否則它們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地步。對于固定資產很高或者其他方面需要高投資的行業來說,出現“價格戰爭”的現象更為普遍。
第三階段:成熟階段。
處于成熟階段的行業增長較為穩定,根據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不同,一般年增長率在5%―10%之間。
銷售:產品價格繼續下跌,銷售額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產品更多地傾向于特定的細分市場,產品推廣成為影響銷售的最主要因素。
利潤:由于銷售的持續上升加上成本控制,這一階段利潤達到最大化。
現金流:資產增長放緩,營業利潤創造連續而穩定的現金增值,現金流最終變為正值。
第四階段:衰退階段。
處于衰退階段的行業的共同點是銷售額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處于下降階段。但是,衰退行業并不意味著這一行業是失敗的:盡管銷售額已經開始下降,但是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并且利潤和現金流都還為正值。
銷售:通常以較為平穩的速度下降,但在一些特殊行業中有可能出現快速下降。
利潤:慢慢地由正變為負。
現金流:先是正值,然后慢慢減小,現金流維持在正值的時間跨度一般長于利潤的。
②行業發展各階段的風險分析
第一,處于啟動階段的行業代表著最高的風險,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由于是新興行業,幾乎沒有關于此行業的信息,也就很難分析其所面臨的風險;其次,行業面臨很快而且難以預見的各種變化,使企業還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最后,本行業的快速增長和投資需求將導致大量的現金需求,從而使一些企業可能在數年中都會擁有較弱的償付能力。
第二,成長階段的企業代表中等程度的風險,但是這一階段也同時擁有所有階段中最大的機會,因為現金和資本需求非常大。
第三,成熟期的行業代表著最低的風險,因為這一階段銷售的波動性及不確定性都是最小,而現金流為最大,利潤相對來說非常穩定,并且已經有足夠多的有效信息來分析行業風險。產品實現標準化并且被大眾所接受。擾亂整個行業運作的未知因素并不常見,所以除了碰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無法預知的災難),這一行業的成功率相對較高。
第四,處于衰退期的行業代表相對較高的風險。衰退行業仍然在創造利潤和現金流,短期貸款對銀行來說更容易把握也更安全。與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分析相類似,潛在借款人能否繼續獲得成功是信貸分析的關鍵。
(2)行業內競爭程度
同一行業中的企業競爭程度在不同的行業中區別很大。處于競爭相對較弱的行業的企業短期內受到的威脅就較小,反之則相反。
波特五力模型中也包括了行業內的競爭力,它是指一個行業中競爭的激烈程度。競爭程度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因素包括:
①行業分散和行業集中。行業分散是指一個行業中擁有大量數目的競爭企業,這種行業的競爭較激烈。而行業集中是指某一行業僅僅被數量很少的企業所控制,這種行業的競爭程度較低。
②高經營杠桿增加競爭,因為企業必須達到較高的銷售額度才能抵消較高的固定成本,另外一個原因是在銷售下降的時候,企業的盈利能力會迅速下滑。
③產品差異越小,競爭程度越大。
④市場成長越緩慢,競爭程度越大。
⑤退出市場的成本越高,競爭程度越大。
⑥競爭程度一般在動蕩期會增加,在行業發展階段的后期,大量的企業開始進入此行業以圖分享利潤,市場達到飽和并開始出現生產能力過剩,價格戰爭開始爆發,競爭趨向白熱化。
⑦在經濟周期達到低點時,企業之間的競爭程度達到最大。在營運杠桿較高的行業,這一情況更為嚴重。
(3)替代品潛在威脅
替代品指的是來自于其他行業或者海外市場的產品。這些產品或者服務對需求和價格的影響越強,風險就越高。
(4)成本結構
成本結構指的是某一行業內企業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的比例。成本結構可以影響行業和運營風險、利潤和行業中企業的競爭性質。成本結構主要由以下幾項所組成:
①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通常不隨銷售量的變化而變化,它一般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企業日常開支(水、電等)、利息、租賃費用、管理人員工資等花費。
②變動成本。變動成本隨著生產和銷售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它一般包括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費用、廣告及推廣的費用、銷售費用、人工成本(生產過程產生的)等。由于銷售量的增加,企業必定會提高商品產量,它們就需要購買更多的原材料,使用更多生產用的水和電,還必須雇傭更多的工人。
③經營杠桿。如果一個行業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較大比例,我們就說這個行業的經營杠桿較高。在高經營杠桿行業中的企業在生產量越高的情況下獲得的利潤越高。經營杠桿較高的行業,產品平均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迅速下降。企業成本會隨著生產銷售的增加被分配到每一個產品中去,這一現象也被稱做“規模經濟效益”。
經營杠桿是營業利潤相對于銷售量變化敏感度的指示劑。經營杠桿越大,銷售量對營業利潤的影響就越大。通常情況下,高經營杠桿代表著高風險。
④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是某一企業銷售收入與成本費用相等的那一點。盈虧平衡點與經營杠桿有著直接的聯系,高經營杠桿行業中的企業需要達到較高水平的銷售收入來抵消較高的固定成本,這些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普遍也較高。
(5)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也稱商業周期,是指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增長速度或者其他經濟活動自然的上升和下降。經濟周期會影響盈利能力和整個經濟或行業的現金流,所以經濟周期是信貸分析的關鍵要素。
經濟周期通常包括四個或五個階段,以下五個階段是經濟周期普遍包括的:
①頂峰,經濟活動和產出的最高點,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后經濟就將進入下降階段。
②衰退,經濟活動和產出放緩甚至變為負值。
③谷底,經濟活動的最低點。
④復蘇,經濟活動重新開始增長。
⑤擴張,經濟活動和產量超過之前的頂峰。
時間跨度和幅度是經濟周期最重要的參數。每個經濟周期的時間跨度和幅度是無法預測的,這種不確定因素對銷售和供應鏈受經濟周期影響比較大的行業來說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在從經濟周期的角度分析行業風險時,不僅僅要考慮到經濟周期的階段,而且還要考慮到經濟周期對行業的整體影響。“反周期性行業”在經濟衰退階段的業務反倒會好過擴張階段,只有很少的行業屬于“反經濟周期行業”。
除了周期性行業和反周期性行業之外,還有一些行業屬于非周期性行業。這些行業通常不受或者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很小。
商業銀行在分析經濟周期對行業風險的影響時,首先應當做到的是判斷此行業是周期性、反周期性還是非周期性,然后需要判斷周期對銷售、利潤和現金流的影響程度。經濟周期對行業銷售、利潤和現金流的影響越大,信用風險就越大。風險度最高的行業是對經濟周期敏感度最高,經濟蕭條或者長期的衰退會造成大量企業破產的行業;風險度低的行業通常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很小。
周期性行業的現金流在衰退階段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從而增加了信貸風險。在周期性行業中,商業銀行和借貸者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般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在經濟周期中的最高點會出現更多的不良貸款。首先,企業、行業和整個經濟體系表現良好,銀行開始降低信貸標準。其次,信貸業務人員在做評估時,使用的財務信息一般反映的都是企業經營最好的時期(因為企業剛剛經歷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這些信息無法反映出經濟衰退期企業的業績。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擁有跨境業務的貸款企業不僅僅會受到本國經濟周期的影響,而且會受到全球經濟周期的影響。
(6)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是指行業內既存企業對于潛在企業和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進入壁壘具有保護行業內現有企業的作用,也是潛在競爭者進入市場時必須首先克服的困難。“進入壁壘”是波特五力中的一個,它的存在減少了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頻率,因為進入壁壘可以理解為打算進入某一行業的企業所必須承擔的一種額外生產成本。進入壁壘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場內已有企業優勢的大小,也反映了新企業所遇障礙的大小。進入壁壘的高低是影響該行業市場壟斷和競爭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進入壁壘較高的行業,企業面臨的競爭風險較小,它們維持現有高利潤的機會就越大。
雖然進入壁壘高低是評估行業風險的主要因素,但是進入壁壘的性質和可持續性也不應當被忽略。例如,必要資本量是長期性的進入壁壘;而專利權和版權有可能僅僅是臨時的,技術革新有可能減小甚至完全消除專利權和版權所帶來的壁壘。
(7)行業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主要包括防污控制、水質、產品標準、保護性關稅或者是價格控制等。貸款企業受政策法規的影響程度決定了風險水平,企業受政策法規的影響越大,風險越大。
5. 行業風險評估工作表
1.風險評估表主要內容
(1)行業名稱
(2)行業分析框架中所列舉的七項潛在風險及每個風險對應的程度
(3)整體行業風險評估
2.注意事項
(1)在確定行業定義的時候,應盡可能地明確行業的性質,在必要情況下,將行業劃分為細分市場。
(2)某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可能不僅僅局限于一個行業。
(3)不同的評估人員在評定風險級別時也許會有不同的意見。
(4)當評估人員無法精確地判斷風險級別時,可以同時用兩個級別,并且在風險評估表中同時標記出兩個級別。
(5)在確定行業整體風險的時候,并不是簡單地將評估出來的七項風險進行平均,而是應當根據所有風險級別作出整體評價。
核心考點術語
行業風險:指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導致對某行業生產、經營、投資或授信后偏離預期結果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在該模型中涉及的五種力量包括:新進入者進入壁壘、替代品的威脅、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進入壁壘:指行業內既存企業對于潛在企業和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
成本結構:指的是某一行業內企業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的比例。
經濟周期:也稱商業周期,是指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增長速度或者其他經濟活動自然的上升和下降。
最新資訊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對消費者的主要義務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個人貸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融資流動性風險(負債角度)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理財》知識點:信托計劃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法律法規》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概況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的主要權利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行業風險的產生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農戶貸款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