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銀行從業資格 > 銀行從業資格備考資料 >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第八章講義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第八章講義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銀行從業資格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八章 銀行監管與市場約束

  8.1 銀行監管

  銀行監管是由政府主導、實施的監督管理行為,監管部門通過制定法律、制度和規則,實施監督檢查,促進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有效保護存款人利益。

  銀行監管的必要性原理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公共性質論。

  二是利益沖突論。

  三是債權保護論。

  四是銀行風險論

  五是適度競爭論

  銀行監管理念的發展伴隨經濟發展與銀行業發展而不斷完善。

  8.1.1 銀行監管的內容

  1.銀行監管的目標和原則

  (1)銀行監管的目標

  明確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的目標是:促進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維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

  中國銀監會成立后,在總結國內外銀行業監管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條銀行監管的具體目標:一是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保護廣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二是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增進市場信心;三是通過金融、相關金融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金融的了解;四是努力減少金融犯罪,維護金融穩定。

  (2)銀行監管的基本原則

  依法原則;

  公開原則

  公正原則

  效率原則

  (3)銀行監管理念和標準

  ①監管理念。中國銀監會提出了“管法人、管風險、管內空、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

  ②良好銀行監管的標準。一是促進金融穩定和金融創新共同發展;二是努力提升我國銀行業在國際金融服務中的競爭力;三是對各類監管設限做到科學合理,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四是鼓勵公平競爭,反對無序競爭;五是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都要實施嚴格、明確的問責制;六是高效、解約地使用一切監管資源。

  (4)風險監管

  ①風險監管概述。

  從風險監管的實質來看,風險監管實際上是對合規監管的一種繼承和發展,而不是否定,合規監管是風險監管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監管實踐看,風險監管的演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標志是1979年美國監管當局提出CAMEL評級體系。第二階段是風險為本的監管。風險為本的監管,代表著國際銀行業監管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②風險監管的優點和作用

  ③風險為本的持續監管框架

  一是了解機構;

  二是風險評估;

  三是規劃監管行動;

  四是準備風險為本的現場檢查;

  五是實施風險為本的現場檢查并確定評級;

  六是監管措施、效果評價和持續的非現場監測。

  2.銀行風險監管指標體系

  (1)銀行風險監管指標概述

  ①準確性原則;

  ②可比性原則;

  ③及時性原則;

  ④持續性原則;

  ⑤法人并表原則;

  ⑥保密性原則。

  (2)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體系的類別和定義

  風險監管核心指標分為三個主要類別,即風險水平、風險遷徙和風險抵補。

  風險水平類指標包括流動性風險指標、信用風險指標、市場風險指標和操作風險指標,以時點數據為基礎,屬于靜態指標。

  風險遷徙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于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

  風險抵補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抵補風險損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準備金充足程度和資本充足程度三個方面。

  (3)主要風險監管指標定義、公式和計算要素的含義

 

  ①流動性風險指標

  商業銀行流動性監管核心指標

  l 流動性比率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余額/流動性負債余額×100%,分別計算本外幣和外幣口徑數據,不得低于25%。

  l 超額備付金比率

  人民幣超額準備金率=(在中國人民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庫存現金)/人民幣各項存款期末余額×100%,該指標不得低于2%。

  l 核心負債比率

  核心負債比率=核心負債期末余額/總負債期末余額×100%,分別計算本外幣和外幣口徑數據,不得低于60%。

  l 流動性缺口率

  流動性缺口率=(流動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銷承諾)/到期流動性資產×100%,本指標分別計算本外幣和外幣口徑數據,不得低于-10%。

  商業銀行流動性監管輔助指標

  l 經調整資產流動性比例

  經調整資產流動性比例=調整后流動性資產余額/調整后流動性負債余額×100%

  l 存貸款比例

  存貸款比例=各項貸款余額/各項存款余額×100%,不得超過75%。

  l 最大十戶存款比例

  最大十戶存款比例=最大十戶存款總額/各項存款×100%

  外資銀行流動性監管指標

  l 營運資金作為生息資產的比例

  l 境內外匯存款與外匯總資產的比例

  ②信用風險監管指標

  l 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l 預期損失率

  預期損失率=預期損失/資產風險敞口×100%

  l 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

  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戶貸款總額/資本凈額×100%

  l 貸款損失準備金率

  貸款損失準備金率=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貸款類資產總額

  l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刻意類貸款+損失類貸款)

  ③操作風險指標衡量由于內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員差錯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風險,表示為操作風險損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損失與前三期凈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④市場風險類指標

  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率為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與資本凈額之比,不得高于20%。在條件成熟時采用風險價值法(VaR方法)。

  市值敏感度為修正持續期缺口乘以1%/年,指標值將在相關政策出臺后根據風險監管實際需要另行制定。

  ⑤貸款風險遷徙指標

  正常貸款遷徙率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

  次級類貸款遷徙率

  可疑類貸款遷徙率

  ⑥風險抵補類指標

  盈利能力監管指標

  l 資本金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也稱為股本收益率(ROE)。

  資本金收益率=稅后凈收入/資本金總額

  l 資產收益率。資產收益率(ROA)主要反映商業銀行的管理效率,即將商業銀行的資產轉化為凈收益的能力,也是反映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綜合指標。

  資產收益率(ROA)=稅后凈收入/資產總額

  l 凈業務收益率、凈利息收入率和非利息收入率及非利息收入比率指標。

  凈業務收益率=(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支出總額)/資產總額

  凈利息收入率=(貸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資產總額

  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資產總額

  非利息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營業收入-營業支出)

  準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包括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和非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

  資本充足程度指標包括核心資產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

  3.風險監管的內容和要素

  (1)風險狀況

  對銀行機構風險狀況的監管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2)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起源于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是在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為妥善解決委托代理關系而提出的董事會、高管層組織體系和監督制衡機制。

  (3)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實現的,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高效運營、財務報表真實以及行為守法合規而設定的過程,是商業銀行有效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4)風險管理體系

  (5)風險計量模型

  (6)管理信息系統

  (7)管理人員素質和人力資源管理

 

  8.1.2 銀行監管方法

  1.資本監管

  (1)資本的定義

  賬面資本及所有者權益,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所有者權益部分,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一般準備、信托賠償準備和未分配利潤等。

  監管資本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監管當局關于合格資本的法規與指引發行的所有合格的資本工具。

  經濟資本是指商業銀行用于彌補非預期損失的資本。

  (2)資本的作用

  ①為商業銀行提供資金來源。

  ②吸收和消化損失。

  ③約束銀行擴張,增強銀行系統的穩定性。

  (3)資本監管的重要性

  ①資本監管是審慎銀行監管的核心。

  ②資本監管是提升銀行體系穩定性、維護銀行業公平競爭的重要手段。

  ③資本監管是促使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監管手段。

  (4)資本充足率計算

  ①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和最低要求。

  資本充足率=(資本-扣除項)/(信用風險加權資產+12.5×市場風險資本要求)

  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核心資本扣除項)/(信用風險加權資產+12.5×市場風險資本要求)

  ②資本的組成。

  l 核心資本

  n 實收資本

  n 盈余公積

  n 未分配利潤

  n 少數股權

  l 附屬資本。

  ③資本扣除的有關規定。

  ④表內資產風險權重。

  ⑤風險緩解的處理。

  ⑥表外項目的處理。

  ⑦市場風險資本要求。

  (5)資本監管的要點

  ①有效資本監管的起點是商業銀行自身嚴格的資本約束。

  ②監管部門應對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程序進行評估。

  ③監管部門可以個案性地要求商業銀行持有高于最低標準的資本。

  ④監管部門對資本不足銀行的糾正措施包括三類。

  ⑤商業銀行董事會負責本行資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未設董事會的,由行長負責。

  2.市場準入

  (1)市場準入概述

  銀行機構的市場準入包括三個方面:機構準入、業務準入和高級管理人員準入。

  (2)市場準入監管的必要性

  ①銀行是一種含有復雜風險體系的行業。

  ②銀行具有特殊的資產結構。

  ③銀行具有很強的公眾性。

  ④存款人擠提存款是對銀行穩定的最大的威脅。

  ⑤銀行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再分配有著重要的影響。

  ⑥銀行業也具有很強的競爭性。

  (3)市場準入監管目標

  ①保證注冊銀行具有良好的品質,預防不穩定機構進入銀行體系。

  ②維護銀行市場秩序。

  ③保護存款者的利益。

  (4)市場準入的范圍和標準

  ①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

  ②合作金融機構行政許可。

  ③外資金融機構行政許可。

 

  3.風險評級

  (1)風險評級概述

  (2)風險評級的作用

  (3)風險評級的原則和程序

  ①風險評級的原則。

  n 全面性原則

  n 系統性原則

  n 持續性原則

  n 審慎性原則

  ②風險評級的程序

  (4)風險評級的主要方法

  ①CAMELs評級

  評級內容和標準:

  n 資本充足性

  n 資產質量

  n 管理

  n 盈利性

  n 流動性

  n 市場風險敏感度

  ②其他風險評級方法

  n ROCA評級法。

  n SOSA評級方法(母行支持度評估)。

  (5)監督檢查

  ①非現場監管

  非現場監管工作的程序。完成的非現場監管程序包括制定監管計劃、監管信息收集、日常監管分析、風險評估、現場檢查立項、監管評級和后續監管七個階段。

  非現場監管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是會計準則。

  二是監管信息報告的范圍和頻率。

  三是監管信息渠道和準確性。

  四是監管信息的保密。

  五是信息披露。

  ②現場檢查。

  現場檢查對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發現和識別風險;二是保護和促進作用;三是反饋和建議作用;四是評價和指導作用。

  現場檢查工作的程序。

  現場檢查的重點內容。

  ③風險處置糾正

  n 糾正

  n 救助

  n 市場退出

  8.1.3 銀行監管規則

  1.銀行監管法規體系

  (1)銀行監管法規概述

  銀行監管法律框架由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三個層級的法律規范構成。

  (2)銀行監管主要法律法規簡介

  ①法律。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中國人民銀行法》

  《商業銀行法》

  《行政許可法》

  ②行政法規

  ③金融規章制度和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相關指引

  n 信用風險管理領域

  n 市場分險管理領域

  n 操作風險管理領域

  n 其他分險管理相關制度指引

  2.銀行監管的原則和要求

 

  8.2 市場約束

  8.2.1 市場約束與信息披露

  1.市場約束機制和各參與方的作用

  (1)市場約束機制

  信息披露是市場約束發揮作用的基礎。

  市場約束機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得以實現。

  市場約束的具體表現。

  (2)市場約束參與方及其作用

  ①監管部門。監管部門是市場約束的核心。

  ②公眾和存款人。

  ③股東。

  ④債券持有人。

  ⑤評級機構。

  ⑥其他組織機構。

  l 審計師

  l 銀行業協會

  l 員工

  2.信息披露要求

  (1)信息披露概述

  銀行的信息披露主要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報表附注、部分公司治理情況和部分風險管理情況所構成。

  此外,需要說明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與會計信息披露的關系。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與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等同,但也不矛盾。

  (2)信息披露的要求

  ①信息披露的總體要求。

  ②信息披露的內容。

  關于適用范圍

  關于資本結構

  關于資本充足率

  關于信用風險

  關于市場風險

  關于操作風險

  關于銀行帳戶的利率風險

  ③關于專有信息和保密規定

  (3)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管理

  ①銀行業信息披露要求的演變。

  ②銀行信息披露的法律框架。

  ③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管理措施。

  l 明確披露原則

  l 完善管理法規

  l 改進銀行會計準則

  l 強化表外信息披露

  l 落實監控制度

  8.2.2 外部審計

  1.外部審計作用

  (1)外部審計的必要性

  (2)外部審計的作用

  2.外部審計的基本要求

  (1)外部審計的法律規定

  我國已經頒布了《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并于2006年發布了與國際審計準則趨同的審計準則。

  (2)外部審計的內容與范圍

  (3)外部審計與監管機構的信息交流

  (4)外部審計機構的權限

  3.外部審計與信息披露的關系

  (1)外部審計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①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二是風險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表外業務信息披露不充分;四是信息披露監控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②外部審計有利于改進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

  (2)信息披露對外部審計的影響

  ①透明的信息揭露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②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將產生較高的審計風險,降低審機質量。

  4.外部審計與監督檢查的關系

  (1)外部審計和銀行監管側重點有所不同

  (2)外部審計和銀行監管的方式、目標、內容存在共性

  (3)外部審計和監管一件共同成為市場主體關注、評價、選擇銀行的重要依據

  (4)外部審計與銀行監管相輔相成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銀行從業資格資格查詢

銀行從業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銀行從業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銀行從業資格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