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第六章內控、合規和審計第一節考點1:內部控制的起源與發展


(一)內部控制在國外的發展
一般認為,內部控制發展大致經歷五個階段,分別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1.內部牽制階段
內部牽制階段主要強調安全是制衡的結果,通過前中后臺分離、不相容崗位與職務分離,實現查錯防弊的目的。
2.內部控制制度階段
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屬于內部控制制度階段,在這一階段,審計理論主導內部控制的發展。1973年在美國審計程序公告55號中,將內部控制劃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
3.內部控制結構階段
20世紀70年代以后,內部控制的研究重點逐步從一般含義向具體內容延伸。這一階段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將控制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要素內容與會計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納入內部控制結構之中。
4.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階段
1987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全國委員會設立COSO委員會,專門研究內部控制。COSO于1992年發布《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明確了內部控制的三大目標: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發展的效果和效率、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并提出了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這構成了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
5.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2004年COSO委員會進一步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該框架拓展了內部控制,關注企業風險管理這一更加寬泛的領域。將風險管理框架分為八大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專門從銀行角度對內部控制進行了系統研究,于1998年發布《銀行機構內部控制體系框架》和《內控體系的評價框架》,涉及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內涵與作用、內部控制體系的三個目標與五個要素及13項內控原則。內部控制進入全面風險管理階段,以全面風險為導向,引入全面風險管理,強調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結合。
(二)內部控制在中國的發展
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提出了包括“三道防線”在內的內控建設要求;2014年中國銀監會修訂發布了新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明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目標、原則、職責及措施,同時還從內控評價、內控監督和監管約束等方面引導銀行強化內控管理。
【請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環球網校金融考試官方微信號!】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查看更多復習資料您可以登陸環球網校銀行職業資格頻道或環球網校銀行職業資格論壇與廣大考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對消費者的主要義務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個人貸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融資流動性風險(負債角度)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理財》知識點:信托計劃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法律法規》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概況2021-04-30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銀行管理》知識點:銀行業消費者的主要權利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公司信貸》知識點:行業風險的產生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知識點:農戶貸款2021-04-29
- 2021年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知識點: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