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論文: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論文摘要】 目的 研究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主要相關因素。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為研究工具,對304名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進行調查。結果 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整體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全國水平,尤其在高齡階段,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和家庭結構上的差異均不顯著;相對空巢組的適應能力好于非空巢組;子女關系、健康、身體鍛煉以及經濟收入狀況對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結論 高文化程度對于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相對空巢的家庭結構可能更加適合該群體;良好的子女關系、健康、身體鍛煉以及經濟收入狀況是促進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論文關鍵詞】 心理健康;離退休老人;高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tired elderly from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and its related factors.Methods 304 retired older adults from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were tested by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for Chinese elderly(Urban Version)and self 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of retired elderly from univers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s in China and these trends were more evident in old old age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young old ag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ge , sex , educational, marriage and family structure related differences in mental health. In addition, adaptive ability of elderly from relative empty nest family was better than those from absolute empty nest.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ose retired were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satisfaction with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and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and economic status. Conclusions Education is a strong protective factor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tired elderly from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Relative empty nest family structure may be the best fit for them. Satisfying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and good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and economic status could help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m.
【Key words】Mental health; Retired elderly; Intellectual
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表明,北京市老年人口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占總數的6.24%〔1〕,全市老年人口的文化水平顯著高于全國其他城市。但“空巢”現象也十分突出,尤其是相對空巢(子女都在北京或有子女在北京,但不在一起吃住)率較高。因此,關注北京高校離退休老人群體,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開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前瞻意義,目前關于這一群體心理健康的研究還很有限。有報道關于北京市高校離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研究,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作為心理健康的評估工具〔2〕,而抑郁作為一種特殊情緒問題不能全面反映正常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且研究沒有關注到家庭結構對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關于北京市科教系統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3〕,所得數據未能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且沒有深入分析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因此,本文以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為研究對象,以最新的全國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常模為參照標準,探討現階段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北京市海淀區大學離退休處及職工居住區隨機取樣,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387份,回收有效問卷304份。被試年齡60~85歲,平均(71.7±5.2)歲。被試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52±2.55)年。其他人口學資料見表1。
1.2 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作為心理健康的測量工具。該問卷共68題(其中3道為重復題,以考察作答有效性),四級評分,包含認知效能、情緒體驗、自我評價、人際交往、適應能力五個維度。總量表一致性信度為0.95,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為0.75~0.88。總量表重測信度為0.92,分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71~0.93。此外,調查還包括人口學變量信息(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結構),以及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因素(健康、經濟、居住、鍛煉、家庭、醫療)的自評和滿意度報告。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頻次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
2 結 果
2.1 高校離退休老人健康、經濟收入、居住、鍛煉、家庭、醫療等情況分析
健康、經濟收入及居住條件按“差、較差、較好、好”四個等級進行自評,身體鍛煉情況以“從不、較少、較多、經常”四個等級進行自評,婚姻、子女關系和醫療滿意度按“不滿意、較不滿意、較滿意、滿意”四個等級進行自評。總體而言,高校離退休老人在這些方面都較好。見表2。表1 被試人口學特征(略)注:婚姻狀況分為在婚(配偶健在)和其他(離婚、喪偶、未婚)。
2.2 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以心理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2008年全國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常模數據為參照標準進行比較,常模中年輕老人(60~74歲)2 854名,年老老人(75歲及以上)970名。研究發現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總分及其各個維度的得分都顯著高于常模。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無論是低齡組還是高齡組,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總分都要顯著高于常模。此外,低齡組只在適應能力和情緒體驗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對應常模,而高齡組在所有維度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對應常模。見表3。表2 各相關因素的頻次分布〔n(略)〕
2.3 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
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性別、婚姻差異的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文化程度差異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都不具有顯著的性別、婚姻狀況和文化程度差異。除在情緒體驗維度上高齡組的得分顯著高于低齡組的得分(t=2.51,P<0.05)外,心理健康總分和其他維度的得分都不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
對不同家庭結構的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只在認知效能和適應能力維度上得分具有顯著性差異(F=3.332,P=0.037;F=3.658,P=0.027),之后Scheffe檢驗發現:三組之間兩兩比較在認知效能維度得分上都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在適應能力維度上除相對空巢組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空巢組的得分(P=0.039)外,其余三組之間兩兩比較差異都不顯著。見表4。此外,還發現相對空巢組在經濟收入自評、居住條件自評以及子女關系滿意度自評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非空巢組對應的得分(P=0.021;P=0.001;P=0.011)。表3 離退休高校老人與常模的心理健康差異比較(略)表4 三組家庭結構老年人之間心理健康的比較(略)
2.4 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對心理健康總分和健康自評等表2中的7個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兩兩變量之間都具有顯著的正相關(0.161≤r≤0.321,P≤0.005)。
為了進一步考察諸因素對于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心理健康總分為因變量,以上述與心理健康總分有顯著關系的7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發現其中4個變量對于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按其相對重要性依次為:子女關系滿意度、健康、身體鍛煉和經濟狀況。這四個變量對心理健康狀況總變異的解釋量為23%。見表5。 表5 諸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回歸分析(略)
3 討 論
總體上說,高校離退休老人健康、經濟收入、居住條件和身體鍛煉情況都較好,婚姻滿意度、子女滿意度和醫療滿意度都較高,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群體的真實情況。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都顯著高于常模,表明該群體心理健康總體良好,尤其是在高齡階段,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對比常模的優勢更加凸出,表明教育因素可能對于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并且這種作用隨增齡逐漸累積。
新近開展的全國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調查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對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都有顯著的影響〔4〕。此外,對北京城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除人際交往維度外,男性老年人在其余各維度上的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女性〔5〕。而在本研究中,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都不具有顯著的性別、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差異。原因可能在于高校離退休老人作為高學歷群體,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對自我、對他人和社會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性別、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差異所導致的心理健康差異。有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該結果〔6〕。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在心理健康總分和人際交往、認知效能、適應能力和自我評價四個維度上年齡差異也均不顯著,但是在情緒體驗維度上,年老老人的得分顯著高于年輕老人。這說明在高校離退休老人這個特殊群體中,也驗證了國外的社會情緒選擇理論〔7〕, 即隨著生命終點越來越臨近,老年人從關注與獲得知識相關的社會目標轉向與情緒管理相關的社會目標,高齡老年人越來越重視生活的情緒元素,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比低齡老年人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
本研究中空巢老人(包括絕對空巢和相對空巢)占總樣本的65.13%,空巢率較高,再一次表明了高學歷特別是高校離退休老人群體中空巢現象非常普遍。從社會學或人口學研究及大眾傳媒的報告來看,空巢老人似乎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8~10〕;實證心理學研究也發現,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11,12〕。而且相對空巢老人比絕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13〕。然而本研究發現在高校離退休老人群體中,三組老人心理健康總分不具有顯著性差異,提示空巢并不一定導致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而且相對空巢老人也不一定比絕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高。這再一次表明,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保護因素,能有效降低其他人口學變量所導致的心理健康上的差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相對空巢高校離退休老人的適應能力要好于非空巢高校離退休老人。適應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相對空巢離退休老人適應能力好于非空巢老人,這可能跟相對空巢老人在經濟收入自評、居住條件自評以及子女關系滿意度自評上的得分較非空巢老人對應的得分要高有密切的關系:相對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經濟收入和居住條件)和重要的社會關系(子女關系)都要好于非空巢老人,因此他們的適應能力也好于非空巢老人。本研究的結果同時也為相對空巢高校離退休老人選擇與子女“分而不離”的代際居住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注腳,一方面他們具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條件,避免了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及觀念的不同而發生代際沖突;另一方面與子女有適度的親子往來,在保證個人獨立需要的基礎上與子女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從而其體驗到的子女關系滿意度也較高。
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的結果發現,子女關系滿意度、健康、身體鍛煉和經濟收入狀況對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在當今社會,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家庭和諧對于現階段的高校離退休老人同樣非常重要。此外,良好的經濟條件能夠保障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良好的身體條件使高校離退休老人更好地享受生活,經常參加身體鍛煉能夠豐富高校離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進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
由于本次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研究所得結果是否能推論到全國范圍內的高學歷群體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受調查條件限制,空巢老人中的獨居老人人數太少,未能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但他們很可能是尤其需要關注的對象,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夠對此開展探索。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老齡問題研究中心.北京市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的基本現狀、特點〔EB/OL〕.http://www.ocan.com.cn/zjlt rk2.htm.
2 蔣宗鳳,陳立新.北京市高校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4):378 80.
3 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北京市科教系統離退休老年人的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9):779 80.
4 李 娟,吳振云,韓布新.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中國老年學會編譯.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65 70.
5 李 娟,吳振云,許淑蓮,等.北京城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5):336 8.
6 陳天勇,李德明,李貴蕓.高學歷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1):742 4.
7 Carstensen LL,Isaacowitz DM,Charles ST.Taking time seriously:A theory of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J〕.Am Psychol,1999;54(3):165 81.
8 熊漢富.空巢家庭:一個應當關注的老年群體――北京大學身邊無子女家庭探析〔J〕.人口研究,1998;22(3):51 3.
9 齊 麟.析“空巢家庭”――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社會問題〔J〕.南方人口,1999;(4):17 20.
10 穆光宗.家庭空巢化過程中的養老問題〔J〕.南方人口,2002;17(1):33 6.
11 王玲鳳,施躍健.城市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118 22.
12 王玲鳳,施躍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壓力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1415 9.
13 陳天勇,李德明,李貴蕓.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7):405 7.
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查詢專題 網校代報名服務! 2014上半年各地報名時間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