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看社會:“中國好媽媽”如何害兒子送上法庭


李某某之母夢鴿受訪,含淚回憶兒子案發始末。她公開道歉,指出兒子的錯誤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她認為兒子沒有強奸等等。對于夢鴿這些行為。中國心理干預協會理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日輝認為主要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第一:李雙江作為父親教育的失敗。老年得子,李雙江對兒子的疼愛,可謂是寵愛有加,是一種隔輩疼愛(就如同爺爺對孫子的疼愛),記者N年前曾采訪過李雙江一位學生,他講過這樣一件事,因為李經常親自接送孩子。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接我,人家說你是我爺爺,我喜歡媽媽來接。老年得子特別喜愛也是人之常情,但這種過度的溺愛長期以來形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感受的個性。做事我行我素,通過他過去的一系列行為甚至可以說是飛揚跋扈。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二:夢鴿作為母親教育的失敗。如果說夢鴿溺愛孩子,她會覺得很冤枉,因為她的教育從表面上來看,應該說是很嚴歷的。但問題在于,她在孩子犯錯時總是引導他外歸因,即把責任都推卸到他人甚至社會,缺乏自我反省,兒子出了事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兒子是寶,永遠是對的。在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嚴厲,其實就是變相的溺愛,導致他的兒子心理上很難成長。
第三:夫妻雙方教育方式的不一致被兒子利用。夢鴿教育兒子的方式明顯與李雙江不一致,在家庭中就形成了關于如何孩子教育的矛盾。而孩子又是非常聰明的,他會利用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根據父母誰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選擇求助的對象。如此,不僅無法有效地教育孩子,反而家庭教育的矛盾被孩子利用了,甚至引發夫妻雙方的沖突。
第四:父母的特殊身份和處理問題的方式讓李某某有恃無恐。無論如何說李某某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能比普通的孩子得到更多更好的物質支持,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場面歷練。因為父母的特殊身份,孩子可能自幼覺得與眾不同,加之父母不計后果的溺愛,缺乏自我反省,而且李某某無論犯多大的錯,父母都會出面擺平。這導致孩子做事無所畏懼,有恃無恐,不計后果。而且,李某某在勞教出來后,夢鴿和李雙江不僅沒有給予積極的引導,促使他反省,反而給其買更好的車,來安撫他,讓李某某更覺得自己是沒有錯誤的。如此這般,李某某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導致現在無法收場。如果在其父母的暗箱操作下,李某某被判無罪,他可能成為一個人格障礙的患者,冷血、殘酷、缺乏同理心、缺乏反省,做事心狠手辣。等待他的可能是下一次更嚴重的犯罪,甚至被判死刑。
中國心理干預協會理事、心理咨詢師何日輝講了發生在杭州的一個真實故事。2008年1月24日下午,杭州城西山水人家小區的小男孩用石頭將多輛私家車劃傷,車主發現后非常憤怒,要求物業嚴懲肇事者。小孩的媽媽聽到后,到物業查看監控后發現是自己的孩子,馬上找回孩子,要求他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孩子承認了錯誤后,媽媽帶著他挨家挨戶道歉,并承諾找修理公司將劃痕完全修復。媽媽和孩子的行為,讓車主們很感動,大家紛紛表示自己處理即可,原諒了孩子。媽媽的行動,讓孩子學會了自我反省,并建立起勇于擔當的優秀品質,并使孩子心理得到成長。
這位媽媽的表現,應該讓夢鴿有所啟發。李某某的案件也讓我們這個社會和家庭反思,像夢鴿和李雙江這樣的中國父母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何日輝在治療中經常遇到許多原本非常優秀的青年成了“藥物濫用成癮者”,服用處方藥上癮或稱為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在做心理干預和家庭干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絕大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不當教育。孩子沒有錯,錯在父母!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和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出了問題,要不就埋怨孩子不爭氣,要不就埋怨社會風氣敗壞。他們沒有想到,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的,只有每個家庭真正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而家庭的和諧主要取決于父母的教育是否優質,以及與孩子是否形成親密的親子關系。
何日輝最后說,從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的角度來說,李某某其實是一名受害者,是父母不當家庭教育的結果。他原來多才多藝,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青少年,現在成了“惡少”,這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兇。從事件的來龍去脈看,李雙江是有很大壓力的,有反醒;作為母親夢鴿沒有,從原生家庭的角度來說,也許夢鴿的父母當初對她本人的教育也是有問題的。這涉及到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問題,一代傳一代,但這種傳承不是基因的問題而是家庭教育環境的造成。
啟發:現實中一些家長發現孩子受到欺負會說,他打你,你打他!你長手干什么的?其實這樣處理是簡單粗暴的。對此,作為父母要緩解孩子壓力,首先要檢查孩子身體有沒有受傷,受傷要立即處理!其次,引導孩子講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幫助他分析是自己的責任還是他人的責任,如果是自己主要責任要向對方陪禮道歉,如果對方的責任要告訴他如何處理,找老師或對方家長溝通解決!使孩子在身體成長的同時心理也成長起來!
正如《一位父親給夢鴿女士的一封信》所說的:在兒子未滿18歲前,給他買車,還讓他開車上路違章幾十次還找人幫他擺平。而不是以身作則的告訴他不能酒后駕車;兒子未滿18歲,不禁止兒子和朋友喝酒,還讓他夜里 12點和朋友廝混于酒吧;兒子因為輪奸被抓,不是羞愧至極,反醒自己沒有給他正確的性教育,沒有盡到家長的責任。而是固執的告訴兒子,你沒錯,都是別人的錯;兒子不滿18歲就打人被勞教,出來后給他買了輛新車,在他眼里,被勞教不是懲罰,相反還能得到獎勵。這一切都是變相的溺愛??傊瑝豇澋男袨楦嬖V孩子都是別人的不對,做事不計后果,從來不反醒,從小事到大事,從量變到質,越來越嚴重,在被告席上還在為兒子推卸責任,這種不顧一切為了孩子的做法會害死孩子的,如果真這樣沒事出來不受懲戒,李某某還會以為:殺了人父母也能幫助他擺平的呢?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