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婚姻:不要被感情脅迫


你越同情他,將來你越難以收拾。――茨威格
近日讀報,常常讀到一些鮮血淋淋的“愛情故事”:中學生小博因戀愛受阻,突然從書桌內拿出一塊玻璃,用那塊尖銳的玻璃使勁地向自己左前胸扎去;一名男子為了喚回女友的真心,竟當著警察的面,拿起菜刀剁了自己的左手,然而鮮血和傷痛卻更使女友冷漠而去……
男女戀情原本為溫柔之領地,怎么會在這里演變得如此瘋狂和危險?這種瘋狂和仇恨從哪里來?我們該如何尋找一份溫暖和安全的愛情?我想起一位讀書的時候熱衷于“拆改”來訪者性格的心理學博士??今日的中國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朱建軍。
記者:在擇偶方面,怎樣才能選到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朱:心理健康在擇偶條件中之重要,可謂重中之重。因為如果你不認真地擇,那以后再改,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夫妻之間出問題就是出在想改變對方這個點上,努力想改變對方的結果,就是不但改變不了對方,而且還把夫妻感情弄糟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擇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
記者:前些年的石家莊爆炸案,應該是一起典型的因為心理畸形導致婚姻不睦,進而發展為瘋狂報復的案件。案犯當時30多歲,在他20多歲時談戀愛的過程中,他的這些心理問題毛病,是不是已經有端倪出現?
朱:那個人好像有一些殘疾。他的心理問題以前肯定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記者:是的。靳如超在8歲感冒發燒時,得了中耳炎,不久開始耳聾。據他家人說,這使他的性格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原本開朗的他,開始變得沉默、孤僻。他在日記中抱怨家人:“他們沒好好給我治。”
朱:他發展到這種炸大樓的地步,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這種人有一種心態,弗洛伊德曾經分析過這種人,給他們起名叫“例外”。這個意思就是他們認為老天爺在某些方面虧待了自己,比如殘疾,比如心理方面的殘疾,或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他在心里面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既然如此,那我就應該得到例外的好處。”就是說,一定要別人在其他方面都順著我。這會是一個特別強烈的想法,覺得別人就該順著我,幫助我,應該不計條件的對我好。他對別人的要求就會格外得高。他會特別努力地去表現自己弱的那一面。當別人對他不夠有愛心,或者是他認為別人不夠愛心,他就會表現的特別憤怒。原來他覺得是老天爺虧負了我,但現在就會變成是這個人虧負了我,就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靳如超應該就是這樣的心理。覺得前妻虧負了他,家人虧負了他,進而覺得整個世界都虧負了他。惡性循環,一波一波地擴大。這種情況是可以識別出來的。
記者:生活中會有一些與他類似的人,他們在婚前相親戀愛的時候還沒有暴露或發展到這種地步,但也一定應該有些不同尋常的跡象,使他不可愛、有點危險,足以使對方產生警覺:和這樣的人一同步入婚姻組建家庭,能夠和睦相處嗎?那些被忽略的跡象是什么呢?
朱:他一定會強調某些他身上一些特別弱的地方。
記者:是博得同情嗎?
朱:是博得同情。而且是非常努力地博得同情。他之所以能建立戀愛關系,常常是基于對方的同情心??因為不忍心拒絕他。但你一旦建立了這種關系,就會發現他有一個特點??博得別人同情的需要沒夠。不是你對我好一點就可以了,他要求你對他無限好,而且他不會對你好,他不會因為你賦予的愛而想到回報。時間長了,對方不可能永遠只付出而得不到回報。一旦你為他付出得少了,他就會怨氣極大,有些人就會產生暴力。
記者:這就引出了一個婚姻家庭里常常會出現的一個問題:付出和獲取,在心理學上,付出多少該停止?
朱:雖然無法說出一個具體的量,但原則上來說,任何一個婚姻都應該有一個大致的平衡,最好是雙方都有付出也都有獲取。當然這個平衡也可能不像我們一般人想的那樣,有些是物質可見的平衡,有些是滿足心理需要的平衡。
記者:只要他個人覺得為自己在婚姻里的付出和得到感到滿意,那就是一種平衡。
朱:對。但如果有一方在婚姻里覺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那他的婚姻就極不穩定了。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有的人覺得自己付出得多得到得少,他可能會堅持很久,但總會有一天,當某些事情發生后,他就不會再堅持了。我們所說的戀愛問題其實是他心理問題的突出體現。比如他性格里以前過于依賴,在戀愛中他就會特別依賴;如果他以前特別自卑,在戀愛中那個自卑就會突出地露出來;以前有三分嫉妒心,戀愛時可能就會有八分嫉妒心。戀愛都會把這些東西放大。
記者:南方某大學有過這樣一件“終成情侶”的場景。一男大學生為發泄失戀痛苦,竟一夜揮霍掉5000元,后又以自殺威脅愛慕的女孩,他沖著苦苦愛慕的女孩所在的宿舍樓大聲叫嚷,引來圍觀。他更加“努力”,爬上宿舍旁的大樹上,揚言某某再不出來就將跳下自殺。這時,女孩某某宿舍的窗戶突然打開,她站在窗前哭著對這男生大聲說出“我愛你”。兩人隨后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圍觀同學為兩人“坎坷”的愛情之路久久鼓掌。隨后,女生某某就通過各種渠道借到了 2000多元錢欲幫其還債。有報道說,“所幸一片真情打動了女孩,兩人終成情侶。”
朱:天哪!她太慘了!不光是因為借債的問題這個女孩慘,還因為和一個這樣的人在一起她一定沒有好下場。我經常說這種事情,如果一個人做出那種太狂熱似乎是很感人的很浪漫的那種事情,這種人才是最危險的。千萬不要答應他。
記者:一些年輕女性常常會夢想遇到這樣的戲劇性場面,危險在哪里?
朱:第一,雖然在小說里面越戲劇性顯得越浪漫。但在實際生活當中,這種男性的情緒是極不穩定的。他的行為越戲劇性,就越說明他情緒的穩定性差,自控力差。這些弱點在他們將來的生活中,一旦發生矛盾,就會給她帶來很大的麻煩。第二,有些人在戀愛受挫的時候,他會用很自虐的方法試圖感動對方,如跪在雪地里幾個小時。千萬別要這種男人。他連自己都不喜歡,他其實心里邊不會真的喜歡別人。他心里的感情其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么大,他在放大他的感情,那感情只有一點點。戲劇性的效果不光是給別人看的,也是給自己看的??你看我多愛她。他心里面更主要的反而是一種自尊心的打擊:我要追就要追到,追不到我就很丟臉。
記者:如果他追到手的話,后面的結果通常是什么樣的?
朱:后面就記上賬了。你讓我吃了這么多苦,到結婚以后我得把這個賬一點一點賺回來。所以這種人到結婚以后不一定馬上變,可能到一定時間之后,他覺得這個人已經搞穩了,跑不了了,他的態度就會轉過來,急轉直下。他這么一鬧,女孩兒也追到手了,債也幫他還,這個手段就會成為他們關系里的一個規律,等他下回再碰到問題,他會一再使用這個手段。
記者:一旦有這種對方以自殺、自虐的方式瘋狂追求的事情發生,該如何應對?
朱:頂住。只能是頂住。不要內疚。一旦他有攻擊性的行為出現,最好的辦法是失蹤一段時間,離他遠遠的,不要讓他找到,讓他找不到任何線索。讓他過了這段應激期。因為一般人難以做到這點的,過去的教育是這樣做不夠善良。茨威格有一句話叫“同情之罪”,這句話說得特別對。其實你越同情他,將來你越難以收拾。他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種人這樣鬧的目的,就是讓你同情他,這是一種技巧,心理學上叫人際控制的技巧,如果他成功一次,他不會覺得對方真善良,如果他真這么想倒好了。但他不會。他會想:行,這個方法靈。下回還用。甚至會用到其他地方。
記者:這讓我想起《情感敲詐》一書。那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行為,要是你不能如其所愿,他們就會以感情來脅迫你。這些情感敲詐者了解你把與他們的感情關系看的有多重,他們熟悉你的弱點,會利用它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行為模式不僅僅出現在戀人之間,也很可能出現在家人、親友之間。不過在戀人中最多。
朱:這個時候,被施壓的人往往會心軟了,或者屈服于第三者的壓力。比如說,會有一個人出來說:“你看人家這樣子,在窗外都等了半夜了,你怎么能不理他呢?你就下去和他說句話吧。”這時候你一定要挺住。說話的人沒有心理負擔,也不必承擔以后將面對的后果。這時候你下去了,和那種“敲詐”的人好了,有可能萬劫不復。但無論以后你是如何的倒霉,那個出來說話的外人才不管呢。
記者:生活中這種極端的事情畢竟不多,但許多人卻會碰到一些類似、卻又小一號的問題局面,我們能不能經過努力調整或經過心理咨詢,改變這些問題人的問題行為呢?人們會覺得,他還小,或是他在非常時期,原諒他。
朱:作為他的戀人,如果試圖自己去調整他,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說調整,除非他自己想要改變,而且他必須去找心理咨詢師調整。因為當事人在這里面是雙重角色,既是調整他的角色,又是關系中的一員,而他的情緒很可能就是因為你引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調整不了。很難很難。
記者:遇到這樣的人,人們自己又調整不了他的情況下,而他的表現也已經挺恐怖的了,但在遠離他的時候,他一定會有更瘋狂更極端的威脅或舉動,有沒有一個辦法可以平安無事地解決,又擺脫了他,又不要讓他自殘或傷人?
朱:他是一個成年人,他要跳樓是他的事情,應該為自己負責。如果他要傷人,就要防衛。最好的辦法是暫時離開,走得無影無蹤,讓他找不到。避過這段危險期。
記者:無論男女,讓我們把人們分成兩類,在感情方面,一類是偏于平淡,一類特別有性別魅力。在擇偶方面,應該找哪一類人,你會有鮮明的建議嗎?
朱:最鮮明的建議是因人而異。一要自問:你是什么樣的人?你最喜歡的是什么樣的人?不要只想我今天高興不高興,要想到要和這個人待許多年甚至后半生,那時你高不高興。二要避開極端,對于特極端的兩極??太完美或太無味的兩極,只要程度太夸張了,無論他多么完美無缺,又浪漫、又漂亮的。一定要小心這種人。而對太內向、太老實的,也要慎重考慮。
記者:如今在許多網絡、報刊上常常見到一些有關擇偶的“心理測試”,用來測試這個人或是那個人對你是不是合適,作為心理學博士,你認為這些測試有用嗎?
朱:沒什么用處。
記者:對情感經歷是一張白紙的年輕人,在擇偶方面有什么建議?
朱:建議多結交異性朋友,異性交往多了你就了解異性,你才可以識別哪是好的,哪是我不喜歡的。如果你沒有異性交往,往往是一旦跟一個異性交往了馬上就戀愛。男性女性都一樣。
記者:最有用處的是什么?
朱:最有用處的就是增加異性交往。練就一雙慧眼,然后在選伴侶的時候,精挑細選。
朱建軍:臨床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生。中國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意象對話心理咨詢技術創始人; 1987年開始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90年代創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意象對話技術。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