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案例:心理咨詢師經典案例問答題系列(135)


一、一般情況
求助者:李某,女,漢族,l9歲,高中三年級學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訴:別人看到自己洗澡,害怕別人說,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入睡困難等半年。
個人陳述:我是一名高中生,學習應該說還是挺好的,我的性格內向一些,在父母、老師、同學的眼中一直是個好孩子。可自從那件事發生后就全變了。我是住校生,在一個特別悶熱的下午,我不知為什么那么熱,就到女廁所去沖澡,剛進去時也沒有什么,后來我聽到樓下有很多人講話,就趴在窗口往下看,看到幾個人正往樓上看吶,我聽到他們在大聲地說我:“某某真不正經,窗簾都不拉就洗澡。明明是想讓別人看,真不要臉!”我當時害怕極了,趕緊穿上衣服跑回了宿舍,越想越害怕,我洗澡被他們看見了,這可怎么辦啊!過了一會兒,宿舍的同學回來了,她們用一種怪怪的眼神看著我,我知道她們一定是看到我洗澡,也聽到其他同學的議論。我跟她們解釋,她們卻說根本不知道別人議論什么,我才不信呢,要不然她們怎么會那樣看我?我難受死了,就知道哭,飯也沒吃,晚自習也沒上。最讓我受不了的是第二天,無論我走到哪,他們都在議論我,我是一個好孩子,從小就很懂事,惟恐自己做了什么錯事,可還是沒有躲過去,就因為洗澡沒拉窗簾讓別人說我不要臉,可女廁所根本就沒有窗簾啊!后來老師、同學都說我變了,我知道不是我變了,是他們都討厭我,說我不要臉。我多次和父母、同學解釋,可他們就是不聽,還讓我好好學習,我還能好好學習嗎?成績一直在往下降。父母說不能正常學習就休學吧,我也知道只能這樣躲了,現在是休學在家。我真是痛苦死了,覺得活著沒一點意思,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一天到晚都在想這件事,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衣著不是很整潔,頭發比較零亂,緊張不安,面帶愁容;說話遮掩,低頭不語或少語,聲音低沉、不敢正視咨詢師;身體緊縮,雙手緊握;言語表達尚得體。求助者由父母親陪同前來。從母親處了解到,其家教嚴格,從小較內向、聽話,不愛與人交往,但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很好,高二時喜歡上一個男同學,但該男生并不喜歡她,也就沒什么結果。后來說自己洗澡被別人看見了,別人都在說她,怎樣解釋都沒用。多次想帶她看病,就是不聽,認為自己沒病,只同意休學但不能緩解,好不容易才同意來心理科看病。
依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二、怎樣對該求助者做出診斷?
三、對該求助者的診斷及依據是什么?
四、對該求助者需做哪些鑒別診斷?
五、怎樣對該求助者進行病因分析?
六、對該求助者可選用哪些心理測驗并說明理由?
七、在本案例中,咨詢師怎樣進行轉介?
八、在本案例中,咨詢對象一般應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幻聽、被害妄想、恐懼、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入睡困難等。
二、對該求助者做出診斷的程序如下:
1.分析該求助者是否經歷過較強烈的現實性的刺激。
2.分析該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內心沖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質或現實意義。
3.分析該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響。
4.分析該求助者的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的病變作基礎。
5.綜合以上分析、排查,診斷為精神病、神經衰弱、神經癥等。
三、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精神病(精神分裂癥)。
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已經不統一,主觀和客觀不一致,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沒有自知力,沒有主動求醫的行為,邏輯思維已經混亂,有幻聽、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考慮診斷為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應強烈,幻聽、被害妄想等癥狀持續時間長達半年,內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已不能上學,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現,說明問題非常嚴重,可以診斷為精神病。
3.根據該求助者為青年女性,首次發病,主要癥狀為邏輯思維混亂,有幻聽、被害妄想等,可以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四、對該求助者需做的鑒別診斷有:
1.與抑郁癥相鑒別:該求助者雖然表現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等癥狀,但這些癥狀是在“別人看見自己洗澡”后產生的,是伴隨的而不是主要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癥。
2.與恐懼性神經癥相鑒別:恐懼性神經癥的特點是對不應感到恐懼的對象和情景感到恐懼,恐懼的對象和情景是現實或想象的,但都是真實的,且恐懼性神經癥的求助者有自知力,有主動求治的愿望,而本案例中該求助者雖感到恐懼,但恐懼的內容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且其沒有自知力,也沒有主動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恐懼性神經癥。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癥狀,但與其精神癥狀相比,焦慮癥狀不是主要的,而是精神癥狀的伴發癥狀,而且其沒有自知力,也沒有主動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五、該求助者出現精神問題的原因可能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為女性,19歲,正處在青春期,有性的意識和性的沖動。但沒有得到滿足。
2.社會原因:(1)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談戀愛失敗,半年前自己洗澡的事件是該求助者出現精神問題的誘因。(二)家庭教育的原因,家教嚴格。(3)性格內向,與人交流較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4)未得到理解和關注,缺乏正確的指導。
3.心理原因:(1)存在明顯感知覺障礙:聽見別人說自己不要臉,是幻聽。認為自己洗澡,別人能夠看見,別人說自己不要臉(事實上在樓下不可能看見該求助者洗澡)。這是被害妄想。(2)情緒方面的原因,對別人說法的恐懼和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決。(3)有回避行為,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4)個性追求完美,爭強好勝,心胸狹小,偏執,對家長、老師及同學的解釋持否定態度。
六、對該求助者可選用的心理測驗及其理由如下:
1.對該求助者可選用MMPl測驗,用來測定其病理人格和程度。
2.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AS測驗,用來測定其焦慮狀態及程度。.
3.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DS測驗,用來測定其抑郁狀態及程度。
七、在本案例中,咨詢師轉介時應注意:
1.咨詢師如發現自己與該求助者不匹配時,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明智地轉介。
2.首先征求該求助者的意見,向其說明轉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該助者介紹新咨詢師的有關情況。
4.向新咨詢師介紹該求助者的情況。
5.一般不干預新咨詢師的活動。
6.不能在該求助者面前對新咨詢師的方法、為人等進行評論,更不能指責。
八、在本案例中,咨詢對象一般應具有的特征如下: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礎。
2.咨詢內容合適。
3.人格基本健全。
4.動機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對咨詢有一定信任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