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案例:心理咨詢師經典案例問答題系列(130)


一、一般情況
求助者:李某,男,漢族,21歲,北京市某高校四年級學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訴:覺得生活沒意義,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情緒低落,失眠,煩躁近3年。
個人陳述:出生于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家庭教育嚴格,因此養成了較為內向的性格。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學習成績,小學、中學在學習上很努力,是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學心目中的好班長,學習成績非常優秀,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學。升人大學后盡管依然努力學習,但成績就是不如高中時的好,有一種失落感,總想提高學習成績,但事與愿違,在班上的排名不升反降,大學一年級的期末考試,居然排倒數第二,為此父母極為嚴厲地批評了他,他覺得自己真沒用,感到自己很沒面子,感到父母、老師及同學都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從此心情非常低落,悶悶不樂,打不起精神,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因此什么也不想干,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也不愿意與別人交流,經常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逐漸開始出現失眠、煩躁不安等癥狀。由于注意力無法集中,大二以后的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里的后幾名,父母并沒在意其異常,只是一味要求他努力學習,對他學習成績下降很氣憤。他為此痛苦不堪,感到活著沒意義,還不如死了算了,曾想到自殺但又缺乏膽量和勇氣。感覺不到生活、學習的興趣,自己也不明白原因。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學習成績,總是不斷地追求第一,從小性格內向,膽小怕事,小學、中學時是最愉快的時光,學習成績優異,讀大學后由于成績下降自卑,一直打不起精神,總想大哭一場,不能正常學習,無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感到極度痛苦,活著沒有一點價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鐘錯亂。平素不太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很少與人交流,獨來獨往,我行我素,學習很勤奮,但學習成績一般,家長鄰里認為其不活潑,但很聽話。幾次去校醫院門診就診,未發現器質性病變,醫生考慮其可能有“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建議看心理門診,自己也認為有心理問題而主動前來就診。求助者無家族精神病史及遺傳病史。
四、心理測驗結果
1.癥狀自評量表測試結果:抑郁4,焦慮3.8,人際關系2.6,軀體癥狀2.8。
2.抑郁自評量表測試結果:SDS粗分為58,標準分為73。
3.焦慮自評量表測試結果:SAS粗分為52,標準分為65。
依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二、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什么?診斷的依據是什么?
三、對該求助者需做哪些鑒別診斷?
四、該求助者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五、對該求助者可選用什么心理測驗并說明理由?
六、還應收集該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資料?
七、與該求助者進行攝人性談話時,怎樣選擇切入點?
八、怎樣和該求助者商定咨詢方案?
參考答案: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意向下降、焦慮、自我評價低、絕望、有自殺傾向、失眠等。
二、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抑郁性神經癥。
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應強烈,持續時間長達3年,內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已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現,根據許又新教授的.神經癥評分標準,該求助者在嚴重程度、有無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為7分,可以診斷為神經癥。
3.該求助者的癥狀主要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意向下降、焦慮、自我評價低、絕望、有自殺傾向等。根據這些癥狀診斷為抑郁性神經癥。
4.心理測驗的結果及相關資料等支持本診斷。
三、對該求助者需做的鑒別診斷有: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抑郁癥相鑒別:該求助者雖然表現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意向下降、焦慮、自我評價低、絕望、有自殺傾向等癥狀,但在病程上已持續3年以上時間,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癥。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根據CCMD一2的標準,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癥狀,但與其抑郁癥狀相比,焦慮癥狀不是主要的,而是抑郁癥狀的伴發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四、該求助者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本案例中未見明顯的生物原因。
2.社會原因:(1)家庭教育的原因,出生于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家庭教育嚴格,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學習成績。(2)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上大學后學習成績下降,成績排在班里的后幾名。(3)求助者人際關系緊張,很少與人交流,獨來獨往。(4)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未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關注。
3.心理原因:(1)存在認知錯誤:因為學習成績沒有中學時好就認為自己沒用,認為自己很沒面子,認為父母、老師及同學因為自己成績不理想就都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2)情緒方面的原因,受情緒低落、焦慮等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決。(3)在行為模式上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面對學習成績下降,不知所措。(4)個性追求完美,爭強好勝,無法正視挫折。
五、對該求助者可選用的心理測驗及其理由如下:
1.對該求助者可選用MMPl測驗,用來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
2.對該求助者可選用UPl測驗,該求助者是大學生,可選用UPl測驗來了解其人格特征。
3.對該求助者可選用EPQ測驗,用來了解其人格特征。
六、還應收集的該求助者的資料如下:
1.該求助者的婚戀情況。
2.該求助者以往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3.該求助者的早年回憶,有無負性情緒記憶。
4.該求助者對未來的希望。
5.該求助者性欲的發展及性生活的相關情況。
6.該求助者的生活狀況。
7.該求助者的社會交往情況。
8.該求助者的娛樂活動。
9.該求助者個人內心世界的重要特點。
七、與該求助者進行攝人性談話時,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選擇切入點:
1.根據該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深入了解相關資料。
2.根據在咨詢中觀察到的疑點深入了解相關資料。
3.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初步分析中發現的問題深入了解相關資料。
4.根據上級咨詢師下達的談話目標深入了解相關資料。
八、和該求助者商定咨詢方案時應注意:
1.首先向該求助者介紹咨詢方案的內容及制定的原則。
2.按照咨詢目標、原理與方法、評估、雙方的責權利、時間與次數的安排、費用的估計及其他等項內容逐一商定。
3.咨詢方案是雙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詢師或求助者單方制定。
4.最終制定的咨詢方案以文字或口頭形式固定下來。
5.咨詢方案制定后,經雙方認可,可以進行修改。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