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好書分享:生與死的對抗


《生與死的對抗》內容簡介:為什么說人是一種創造出文明或社會來壓抑自己的動物?是一種什么樣的根深蒂固的需要把人造成了自我壓抑的動物呢?為什么人寧可壓抑自己的愛欲也不愿使它得到完整的滿足呢?面對此種種困惑,作者從“壓抑”這一作為全部精神分析奠基石的概念出發,對人類文明史和人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為我們解釋了人類努力創造歷史的原因、動力和本質等問題,并指出人類走出歷史這場噩夢的唯一途徑就是重建生與死的統一,讓人在愛中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
內容簡介
《生與死的對抗》內容簡介:為什么說人是一種創造出文明或社會來壓抑自己的動物?是一種什么樣的根深蒂固的需要把人造成了自我壓抑的動物呢?為什么人寧可壓抑自己的愛欲也不愿使它得到完整的滿足呢?面對此種種困惑,作者從“壓抑”這一作為全部精神分析奠基石的概念出發,對人類文明史和人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為我們解釋了人類努力創造歷史的原因、動力和本質等問題,并指出人類走出歷史這場噩夢的唯一途徑就是重建生與死的統一,讓人在愛中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
前言
諾爾曼?布朗也許算不上本世紀的文化名人,然而他的著作《生與死的對抗》卻一度發生廣泛的影響并引起深刻的震蕩。厄內斯特?貝克爾曾說:“如果幾本至誠的書能夠直接改變世界,那么剛才提及的5位作家可能就已經搖撼了各個民族的基礎。”①他所說的這5位作家是弗洛伊德、克爾凱郭爾、奧托?蘭克、諾爾曼?布朗和 R?J?利夫頓。把布朗與弗洛伊德相提并論,可能過高地估計了布朗的影響,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布朗的某些見解確實揭示了弗洛伊德未曾揭示的問題。
布朗寫作此書的基本動機,是試圖以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對全部人類歷史或至少是西方文明史作一剖析,借以診斷當今社會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他的診斷使他發現:入是一種普遍患有神經癥的動物;全部人類文化、人類歷史以及種種社會制度,統統不過是神經癥的產物;普遍的神經癥使文明人永遠處在受壓抑的狀態中,而由于始終得不到渴望得到的滿足,人便像浮士德一樣開始了不安寧、無休止的追求。這種追求成為歷史的動力,它一方面創造出新的文明形態和社會組織來完成對人的壓抑并因而加劇了人的神經癥;另一方面,它作為人在被壓抑狀態中的一種奮斗和掙扎,又揭示出入內在地具有渴求痊愈的要求并因而為人的解放指示了一條出路。布朗出于對現代社會的失望和不滿,對文明及其成果采取了否定的態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