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社會心理學章節筆記第七節第二單元:體語溝通


第二單元 體語溝通
知識點:體語(領會)
體語是身體語言的簡稱。體語指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姿勢與外貌、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通過體語實現的溝通叫體語溝通。專門研究體語溝通的領域是身體語言學。
知識點:目光與面部表情(識記)
1.目光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最有效的顯露個體內心世界的途徑,人的情緒、態度和情感變化都可以從眼睛中顯示出來,人對目光很難做到隨意控制。觀察力敏銳的人,能從目光中看到一個人真實的心態。個體的情緒變化,首先反應在瞳孔變化上。人的情緒由中性向愉悅改變,瞳孔會不自覺變大;對使人厭惡的刺激物,瞳孔反應是明顯縮小,情緒狀態由“睛”轉“陰”時,亦有同樣反應。可以說,眼睛是內心情感的靈敏指示器;
目光接觸是最重要的體語溝通方式,其它的體語溝通也與目光接觸有關。人際溝通中如果缺乏目光接觸的支持,會成為一種令人不悅的困難過程。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另一種可完成精細信息溝通的體語形式。人的面部有數十塊肌肉,可產生極其豐富的表情,準確傳達出各種不同的心態和情感。一般地,表現愉悅的關鍵部位是嘴、頰、眉、額;表現厭惡的是鼻、頰、嘴;表現哀傷的是眉、額、眼睛及眼瞼;表現恐懼的是眼睛和眼瞼。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目光與面部表情是相互一致的,均與其內在心態對應;但在特殊情況下,個體的目光與面部表情會出現分離。此時表達個體真實心態的有效線索是目光而非表情。
知識點:身體運動和觸摸
1.身體運動是個體最易發現的一種體語。其中手勢語占有重要位置。
2.觸摸是人際溝通有力方式。人在觸摸和身體接觸時情感體驗最為深刻。日常中身體接觸是表達某些強烈情感的方式。
知識點:姿勢
知識點:人際距離(識記,領會)
人體與他人溝通與交往時雙方的空間距離。
由于人們的關系不同,人際距離因而不同。美國學者霍爾根據對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的研究提出四種人際距離。
1.公眾距離(12――25?)在正式場合,演講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際距離,此時溝通往往是單向的。
2.社交距離(4――12?)是彼此認識的人們的交往距離,許多商業交往多發生在這個距離上;
3.個人距離(1.5――4?)是朋友之間交往的距離。此時,人們說話溫柔,接受大量體語信息;
4.親密距離(0――18?)這是親人、夫妻之間的距離。在此距離上雙方均可感到對方的氣味、呼吸、體溫等私密性感覺刺激。
影響人際距離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會地位、性別等。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