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師 > 心理咨詢師模擬試題 > 2013年心理咨詢師章節模擬試題:普通心理學第一章(1)

2013年心理咨詢師章節模擬試題:普通心理學第一章(1)

更新時間:2013-07-01 10:52:5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大家提供201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章節模擬練習題,供大家參考之用,詳見下文

  第一章 心理學概述

  名詞解釋

  1.機能主義

  產生于19世紀末,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爾、桑代克、卡爾等。機能主義也主張研究意識,但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過程。在他們看來,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機體適應環境。如果說構造注意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那么機能主義則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機能主義的這一特點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過程。20世紀以來,美國心理學一直比較重視心理學在教育及其他領域中的應用,與機能主義思潮有密切的關系。

  2.精神分析

  這是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創立的一個學派。與傳統心理學派別不同,精神分析學派不關心對意識經驗和正常行為的研究,它強調心理學應研究無意識現象和異常行為。該學派的理論根據是來自對精神病患者診斷治療的臨床經驗。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類的一切個體的或社會的行為,都根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沖動。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現在人的正常和異常的行為中。欲望或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神經病的重要原因。所謂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的系統。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是人格的這三種力量相互矛盾沖突的結果。并且認為,意識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很小的一部分,處于心理的表層。無意識才是人的精神活動的主體,處于心理的深層,它是被壓抑的或未變成意識的本能沖動。性欲則是人的所有本能沖動中持續時間最長、沖動力最強,對人的精神活動影響最大的本能。

  精神分析學派對心理學的重要貢獻在于,他把心理區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并關注需要、動機等心理的動力因素。但他把人的一切行為都看成是被壓抑的性欲的表現,認為無意識決定意識甚至決定社會發展則是錯誤的。

  3.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產生的標志是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得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學派的誕生。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反對心理學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主張研究可以觀察的事件,即行為;二是反對內省,主張用客觀研究的方法,即實驗的方法。在華生看來,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而無法對他進行客觀的研究。心理學的對象不應該是意識,而應該是可以觀察的事件,即行為。

  同時,行為主義把刺激―反應(S―R)作為解釋行為的基本原則。新行為主義者托爾曼曾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引進認知、期望、目的等作為中間變量。但斯金納反對任何形式的內因論,拒絕中間變量,認為強化和改變行為的主要動力是有機體“操作”環境的效果。赫爾則力圖從方法著手,拋棄“觀察―歸納”法,采用“假設―演繹”法,以便把心理學建成近似于幾何學的演繹科學。

  行為主義產生后,在世界各國心理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行為主義極力主張客觀研究方法,使心理學的研究更嚴謹、更加自然科學化了,這對心理學走上客觀研究的道路有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完全否定了對人的心理意識的研究,以行為和生理反應代替心理現象,把人與動物等同起來,以及分析行為的機械主義觀點,因而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

 

?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報名時間匯總

?2013年上半年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心理咨詢師頻道  交流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心理咨詢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