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綜合模擬練習:人性主義臨床心理學-3


1、簡述正常與異常精神活動的區分原則。
答:第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必須就形式和內容上的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
第二,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人類的精神活動雖然可以被分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確乎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這種協調一致保證人在反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高度準確和有效。
第三,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每個人在自己長期的生活道路上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心理牲。這種個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外界變革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易改變的。它總是以自己的相對穩定性來區別一個人與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沒有明顯外部原因的情況下,這種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一個人的精神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這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個性的相對穩定性作為區分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標準之一。
2、簡述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亂的系統分類診斷方法。
答:⑴心理紊亂的第一類型――心理問題。所謂“心理問題”,是指那些在時間性質方面有近期發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點;問題的內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發事件自身;其反應強度不甚劇烈并未嚴重影響思維邏輯性的心理紊亂。屬于這類精神紊亂的患者,在臨床咨詢治療中大量存在。
⑵心理紊亂的第二類型――心理障礙。心理紊亂的第二類型是心理障礙。所為心理障礙是指初始反應劇烈、持續時間長久、內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難以克服的精神負擔。由于長期的精神折磨,有時伴有人格缺陷。
⑶心理紊亂的第三類型――心理疾病邊緣。第三種類型的精神紊亂是較嚴重的,它已接近精神疾病的邊緣狀態,或者它本身就是某種精神疾病的早期階段。有時,我們也把經藥治療后精神病緩解期中的殘留癥狀或病前人格列入這一類。這類精神紊亂的特點是:早期蒙受的精神剌激和相對做出的反應比較強烈,由于持續時間較久,內容一再泛化,所以紊亂內容與原始精神剌激的內容相距較大。其強度嚴重干擾了某些方面的正常思維邏輯,所以往往呈現偏執或人格與行為的偏離。有時,患者伴有不典型的妄想或偶然出現幻覺。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9日)2025-09-19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8日)2025-09-18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7日)2025-09-17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6日)2025-09-16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5日)2025-09-15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2日)2025-09-12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1日)2025-09-11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0日)2025-09-10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9日)2025-09-0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8日)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