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惡補之咨詢心理學第一節第二單元


一、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定義
2001年8月,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我國開始啟動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化工作。由國家頒布《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用版),并在該(標準》中,對心理咨詢師的職業給出定義:“心理咨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這一定義涵蓋了心理咨詢作為一種職業的全部內容,其中包括:
1.心理咨詢作為一種職業,從業者即心理咨詢師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其中既有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又有心理咨詢臨床操作的相關知識。
2.心理咨詢師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所謂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既包括非標準化的技術,如“心理咨詢”,又包括標準化的技術,如“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當然不包括藥物的使用。
3.《標準》中所說“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含義有二:
(1)所謂“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含義是:咨詢關系是“求”和“幫”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心理咨詢中有普遍意義,不管哪種理論指導的咨詢,不管使用的是標準化的或者非標準化的手段,咨詢關系都是“求”和“幫”的關系。
(2)幫助求助者解除的問題,只能是心理問題,或由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問題。除此而外,咨詢師不幫助求助者解決任何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在《咨詢心理學》中,“心理咨詢”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作為“廣義概念”,它涵蓋了臨床干預的各種方法或手段;而“狹義的心理咨詢”,主要是指非標準化的臨床干預措施,是各類非標準化干預手段或方法的統稱。這就是說,廣義的“心理咨詢”這一概念中,包括“狹義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這兩類臨床技術手段。
《咨詢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這門學科臨床干預工作的左膀右臂。面對嚴重心理問題,可以使用標準化手段去對付;面對一般的心理問題,可以用非標準化手段去對付。這一點,在職業《標準》中的“心理咨詢師”職業定義中已經講得十分明白。然而,有些讀者,仍然將兩者視為對立的兩類,這是很不應該的。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二、“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
關于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中、外不同學者各有各的說法。
羅杰斯(CRogers,1942)將心理咨詢解釋為:通過與個體持續的、直接的接觸,向其提供心理幫助并力圖促使其行為、態度發生變化的過程。
威爾森等(1949)將心理咨詢解釋為:A、B兩個人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受過心理咨詢專門訓練的A,向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B提供援助的過程。這里的A就是咨詢師,B就是求助者。
陳仲庚(1989)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幫助人們去探索和研究問題,使他們能決定自己應做些什么。心理咨詢應明確三個問題:(1)待解決問題的性質;(2)咨詢師的技術;(3)所要達到的目標。
《心理學大詞典》(朱智賢主編,1989)將心理咨詢定義為:“對心理失常的人,通過心理商談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對自己與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改變其態度與行為,并對社會生活有良好的適應。心理失常,有輕度的有重度的,有屬于機能性的,有屬于機體性的。心理咨詢以輕度的、屬于機能性的心理失常為范圍。心理咨詢的目的,就是要糾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個人對自己與環境重新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改變態度和行為,以達到對社會生活有良好的適應。”
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指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通過語言及非語言的交流,給來訪者以幫助、啟發和教育,使來訪者改變其認識、情感和態度,解決其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促進來訪者人格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源于20世紀初的職業指導運動、精神衛生運動和心理測驗運動。發展初期,其對象是特定的個人,其過程強調治療及提供問題解決方法,其方式是咨詢者與來訪者直接面談。發展至今,其對象已擴展到家庭、團體、社區,其過程更強調預防及教育的作用。其場所包括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學校、私立或公立的社會機構、康復機構、商業或工業中的雇傭人員咨詢機構、生涯咨詢機構以及私人開業所。心理治療中的多種學派,如行為治療、人本主義治療、認知治療等理論和方法在咨詢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美國《哲學百科全書》概括其特征:(1)主要著眼于正常人;(2)強調個人的力量與價值;(3)強調認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選擇和決定中的作用;(4)研究個人在制定目標、計劃以及扮演社會角色方面的人格差異;(5)充分考慮情境及環境的因素,強調入對于環境資源的利用;(6)對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幫助。與心理治療和社會工作的概念相近。心理治療的目標是改變病態的人格及行為,而咨詢的目標是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社會工作是提供具體的、現實的幫助,而咨詢是指導來訪者自助。
李維主編、1995年出版的《心理學百科全書》中對心理咨詢的定義做了如下說明:“咨詢者就訪談對象提出的心理障礙或要求加以矯正的行為問題,運用相應的心理學原理及其技術,借助一定的符號,與訪談者一起進行分析、研究和討論,揭示引起心理障礙的原因,找出行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的可能條件和途徑,共同協商出擺脫困境的對策,最后使來訪者增強信心,克服障礙,維護心理健康。
張人俊等(1987)對心理咨詢下的定義是:“心理咨詢是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過程。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態度有所變化,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保持身心健康。”
馬建青(1992)在其《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學》一書中認為:“心理咨詢定義為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決咨詢對象(即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包括發展性心理問題和障礙性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的過程。”
趙耕源(1987)在《綜合醫院心理咨詢》一書中,提出我國的心理咨詢概念是:“向已經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發病的人,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變態心理)或軀體疾病的人,進行心理指導,通過耐心細致的交談,幫助他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心身健康的心理社會因素,或認識這些心理社會因素在已發生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能增強對心理刺激與沖突導致疾病的防衛能力,減輕已經發生疾病者的心理負擔,樹立起對疾病的治療信心,從而能預防某些精神病、神經癥或心身疾病的發生,使工作、學習、生活更美滿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發展。”
上述各位作者,費盡心力給心理咨詢下的定義,使人頗有“同一事實,不同表述”的感覺。在科學領域中,按規則給某類事物下定義,應當是用最概括的語言說出該事物的本質。比如,給心理學下定義,我們只能說:“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而不能說:“心理學是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使用實驗法、觀察法、測驗法等科學方法,在與被試搞好關系的條件下(對動物的研究要使動物安靜下來),為了探索人或動物心理與行為的規律,對人和動物的心理與行為進行研究的科學。”按后一種方式給心理學下定義,只是對心理學工作的描述。然而,描述畢竟不是科學定義,因為它不具備定義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吸納上述各位作者見解的合理內核,按照規則,只用一句話就能給出心理咨詢的定義: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至于這種協助是在什么條件下進行,求助者的具體問題是什么,運用什么樣的理論和方法,遵循什么樣的道德準則,咨詢最終達到什么目標等等,都是對該定義的解釋和說明,這些解釋和說明本不應放人定義之中。
這個定義是使用主-謂-賓結構的簡單句表述的。它抽象、概括,簡單明快。因為它抽象,所以它概括;因為它概括,所以它全面,故不引起任何誤解。一眼看去,便明白了心理咨詢的本質。
上述這個定義是廣義的。它涵蓋了持不同理論見解的咨詢師;涵蓋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別的各類求助者;咨詢目標中涵蓋了輕、重不同,性質各異的各類心理與行為問題。
在這里我們必須講清一個問題:定義中的“心理咨詢”是一個廣義概念,是指一種“職業性的活動”,而不是狹義的、單指一種具體操作措施的“心理咨詢”。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三、關于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臨床干預中,本是兩種交替使用的措施,雖然操作方式有區別,但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不去嚴格區分原本也無大礙,可是,目前在學界有許多作者喜歡對兩者進行比較,并指出許多異、同之點。其實,若從根本上去分析,問題很容易解決。
《心理學大辭典》: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一譯“精神治療”。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者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通過言語及非言語溝通方式(如行為訓練、音樂、戲劇表演、游戲、手工勞動等),對患者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給予影響,以消除、矯正或緩解癥狀,調整患者異常心態與行為模式,促進其人格向健康、協調方向發展的過程。其構成要素:(1)受過心理學和醫學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和醫師。(2)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和帶有心理癥狀的軀體病等患者,即治療對象。(3)治療方式。主要借助言語、表情、手勢、態度、行為、良性的醫患關系,以及特意安排的情境或藥物進行治療。(4)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根據不同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和折衷主義療法等;根據治療形式,可分為個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和婚姻治療等。(5)治療目標。促進患者心理障礙的康復,幫助其建設性地且較有效地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改善患者的人際關系,提高其社會適應水平;幫助患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進一步促進其人格的改善。(6)治療過程。可大致分為開始階段、治療修通階段和結束階段,各階段由一系列會晤(交淡)組成,每次的時間長短由治療者和患者雙方協商決定;主要的治療階段可細分為若干小階段;療程可長可短,但趨向于采用短程治療。
為了說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關系,必須先給心理治療下定義。按照下定義的科學原則,心理治療的定義也只有一句話: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師對求助者各類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矯治的過程。
從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定義內涵來看,兩者在本質上有一個相同點,即工作目的是一樣的:都為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為問題。有兩個不同點:其一,一個在操作上是規范化、標準化的;另一個是不太規范、不太標準化的。其二,一個是“協助解決”,即在協商和幫助過程中解決問題;另一個則是“矯治”,即帶有強制性的矯正和按治療方法進行調治。除去上述異、同點之外,其他方面即便有雷同或差異,都是屬于非本質性的異、同之處,無關緊要。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