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考試之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及角色分類復導


社會性的基本內容
(一)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的,首先是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繼而在學校和其他環境中教會他們掌握知識與技能。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會成員的素質已成為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因而,學習和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現代生產技能是社會化的重要內容。
(二)教導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范
社會規范是社會保持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社會通過教育和輿論力量使其成員掌握并形成信念、習慣和傳統,以約束個體行為,調節各種社會關系。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三)教導社會成員樹立生活目標,確定人生理想
理想是個體生活的重要動力。社會通過多種途徑指導其成員明確生活目的,樹立人生理想。
(四)培養社會角色
社會化的重要功能是培養合格的社會成員,使每個社會成員都獲得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會角色。每一種社會角色都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及行為規范,社會化內容之一就是讓個體獲得并履行社會角色及相應的行為規范。
社會角色的分類
(一)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獲得方式可分為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礎上的,比如父母的角色;后者指主要靠個體努力獲得的角色,比如老師的角色。
(二)規定型角色和開放型角色
按角色行為的規范化程度可分為規定型角色與開放型角色。前者行為的規范化程度較高,個體自由度較小,如公務員、軍警;后者規范化程度相對較低,自由度較大,如朋友等。
(三)功利型角色和表現型角色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按角色的功能可分為功利型角色和表現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實際利益為目標的角色,如銀行家、企業家、商人等,主要是追求效率;后者是以表現社會秩序、制度、價值觀念、道德風尚為目標的角色,如學者、教授等,主要發揮社會公平的作用。
(四)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
按角色承擔者的心理狀態可分為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前者對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較為明確的意識,并盡力感染“觀眾”,比如演員;后者并未意識到角色扮演,只是以習慣的方式行動,比如性別角色大多數時候是不自覺的。
2012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a>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