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工程知識分享:新農村綠色住宅設計研究


1 新農村綠色住宅建設背景
我國《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隨著新農村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住宅建設也逐步展開。目前,我國城鄉住宅的總量約為306. 62 億 m2; 其 中,村 鎮 住 宅 占 78. l% ,為239. 52 億 m2。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村鎮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新建和改建的村鎮住宅逐年增多,近十年來,每年新建的村鎮住宅為7 億 ~8 億 m2,占全國新建住宅總量的一半以上[1]。因此,新農村住宅建設是住宅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5 年,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大力發展節能節地型住宅,全面推廣節能技術。發展新農村綠色住宅建設是今后新農村住宅建設的工作重點,并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全面推廣和普及節能、節水、節材的技術和措施,搞好資源綜合利用,緩解我國能源緊缺局面,加快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實現住宅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建設事業發展,實現節約型社會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的意義。
2 新農村綠色住宅概念
根據 2001 年建設部編制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中對綠色住宅概念的闡釋,綠色住宅是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在住宅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資源、高新技術成果和優秀住宅文化,使建筑物的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為住戶營造舒適、優美、潔凈的居住空間,以使其在優雅環境與文明的住宅消費氛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2]。
結合我國現有國情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村住宅建設的可操作性,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住宅建設,首先就是要在新農村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而“新農村綠色住宅”現階段的概念核心體現為“節能省地”。
在這里“節能”包含 3 層意思:1)降低住宅建筑能耗。2)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3)循環利用資源。也就是說,節能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不用或少用能源”[3]。
“省地”是針對我國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大規模土地的開發狀況下,人均占地面積逐漸減少的現象提出的,它是用來衡量住宅小區的開發建設對有限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因為土地從生態條件和生態價值來看,是有優劣之分,因此,評價一個住宅小區設計建設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影響,不能僅以小區占地面積為“省地”的衡量準則,而是要看通過這片小區的開發建設后,其所屬土地的生態總價值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為標準[4]。
“節能省地”型住宅是針對當前我國能源與土地資源危機、基于可持續發展要求下提出的住宅建設方向,尤其在新農村綠色住宅建設中,改變以往的高耗能、非循環的運行機制,對我國全面實行“四節一環保”,及兼顧社會、經濟、環境的整體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現階段“新農村綠色住宅”,就是指以滿足新農村居民生活居住舒適度前提下,在住宅建筑的全壽命周期中,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為目標的,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并保護、利用自然和建筑節能及實現整體協調,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建筑理念的住宅。
3 新農村綠色住宅特征
3. 1 選擇合理建設用地,遠離污染源
選擇合適的住宅用地,盡量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使住宅具有足夠的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功能分布合理,具有足夠的人均建筑面積,同時考慮農村住宅特點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住宅設計要充分爭取自然通風、采光、日照和采集天然能源的可能性,合理確定容積率、綠地率、間距、日照時間等指標。由于新農村住宅的建筑層數及建筑密度均比城市及城鎮都低,所以,主朝向的選擇對住宅節能的影響更大。此外,區位選址應遠離污染源,不選擇含敏感選址因素及限制性的土地。
3. 2 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建筑技術和材料本地化
結合氣候條件,運用當地特色的建筑環境技術,盡可能使用無污染、易降解、可再生、耐久堅固的本地材料,對建筑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 CO2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可以形成建筑內部良好的微氣候環境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3. 3 合理控制建筑體形系數,采用節能技術
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是隨體形系數的增長而增長的。因此,在保障新農村住宅舒適度的前提下,體形系數應盡可能小些。不能為了追求立面效果的美觀,使住宅建筑的體形復雜化,通常建筑體形系數不宜超過 0. 30。
新農村綠色住宅的建造和消費,要選擇節約資源的技術路線,減少資源的耗用量,盡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資源。減少建筑能耗的重點就是注重圍護結構的性能:提高墻體保溫隔熱性能,加大門窗的密閉性能,優化節點的構造設計。而使用保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保溫材料是減少建筑能耗,實現建筑節能的基本條件。
3. 4 選用高性能材料,降低環境污染
在充分利用當地天然材料的同時,選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是高效率利用資源的前提。建筑結構用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圍護結構要有良好保溫隔熱性能;防水、隔聲、涂料、管道等專用功能性材料,都應具有相應的高效能。另外,應該重點開發高強度等級的材料,如鋼材、水泥、混凝土及砌塊材料等,這些材料的性能對于我國現階段建筑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采用低污染材料,有效控制有害物質排放強度,做到減量化,盡量利用清潔能源[5]。
3. 5 利用可再生資源,形成資源循環系統
新農村住宅中在供熱制冷,烹飪等方面盡量使用清潔能源、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沼氣能等技術,開發生物能的研究和應用,有效地節省石油能源。盡量減少廢棄和排放,研制節能換氣熱(冷)量回收裝置和設備,使資源的投入和回收利用形成循環,對于新農村綠色住宅廢棄物的處理可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熱解、焚燒和固化等不同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最終廢棄物。
3. 6 減少建筑能耗,節約水資源
新農村綠色住宅中節約水資源就是要結合當地水資源狀況和氣候特點,合理規劃水資源,優化水資源結構。節水資源的關鍵是采用分質供水系統(給排水、污水、雨水、中水),推廣使用節水型器具和設備。新農村綠色住宅有效利用水資源的原則就是優質優用、低質低用,充分提高水的利用率。
3. 7 延長生命周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發揮材料潛能,延長生命周期,既可節省資源,降低居住成本,又會減輕環境負荷。目前,我國住宅建筑使用年限是 70 年,提高建筑材料、結構、施工的技術水平,是延長建筑的生命周期的基本保障。新農村綠色住宅就是基于綠色建筑概念,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尋求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綠色住宅生命周期費用的宗旨是從整個國民經濟出發,使社會的人力、財力和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建造成本及使用成本的總和達到最小化[6]。
3. 8 具有良好的聲、光、熱等室內環境,各種指標滿足環保要求
新農村綠色住宅,應該滿足健康舒適的需求,提高室內環境質量,控制室內有害物質,具有良好的聲、光及熱的舒適度。研制和開發改善室內環境質量的技術與產品,推廣綠色裝飾裝修材料、使用具有自潔和防菌功能的新型飾面材料、高效能的隔聲材料與技術綠色照明及智能溫控設備等。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很多優點都是傳統建筑無法比擬的。以上內容就是“裝配式建筑工程知識分享:新農村綠色住宅設計研究”,更多精彩內容可繼續關注環球網校!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可領取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
最新資訊
- 干貨分享:裝配式建筑防水是如何施工的?2022-02-06
- 裝配式建筑究竟是什么?這個回答真的非常全面了!2022-02-05
- 調研總結:裝配式住宅項目疊合板超厚原因分析與控制措施2022-02-04
- 干貨來了!整體衛生間在裝配式住宅中的應用有哪些?2022-02-03
- 工廠化生產的混凝土預制件都有哪些優勢?裝配式PC板生產線大揭秘!2022-02-02
- 裝配式建筑發展快速,避開這幾個大坑才能成為最大贏家!2022-02-01
- 裝配式斜屋面施工案例分享——萬科沸騰里一期工程別墅項目2022-01-31
- 酒店裝配式裝修干貨分享:什么是裝配式技術體系?裝配式內裝的優勢有哪些?2022-01-30
- 裝配式酒店裝修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失誤?2022-01-29
- 裝配式酒店裝修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