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工程知識分享:綠色設計觀在湘南古民居中的應用研究


一、湘南古民居的文化背景對綠色設計觀的深遠影響
1.獨特的地理環境
湘南地處湖南省南部,位于南嶺山脈北麓,東接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交廣西桂林,北為湘中衡陽、株洲。境內河谷密布,是湘江、珠江流域的分流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俗稱“七山一水二分田”。由于土地資源匱乏,當地居民對土地資源十分珍惜,村落大多依山面水而建,不輕易破壞農田,重視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保持水土平衡。湘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悶熱,瘴氣重,建筑物的通風、排水、采光、防曬尤為重要。
2.“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中國數千年人類文明的“天人合一”宇宙觀,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作為其理論精髓和核心內容。中國先秦時期的生態意識早在《周易》和老莊、孔孟及諸子百家等言論中有所述及,從儒家的“仁民愛物”到道家的“道生萬物”和“道法自然”,以及莊子提出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種生態觀一方面體現了人類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一方面又提出了人類與其共生的解決途徑。這種生態觀一直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筑的發展,湘南古民居亦受到其深遠影響。
3.農耕文化和戀土情結
在農耕文明時期,湘南先民在這塊土地上耕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閑時祭山祭水祭祖先,窮時勤勞致富,富時買田筑屋。崇尚耕讀,一旦得志,則榮華顯赫,樹碑立坊,光宗耀祖。
4.聚居形式和宗族管理
在湘南地區,以宗族為單位聚居是村落的主要形式,一村一姓,同祖同宗,有宗族的祠堂,共同祭祀祖先,有公田、公山、公水。這種高度聚族而居的方式形成了基本統一的村落布局和營造模式。家庭、家族、宗族的傳承形成了湘南古民居村落的規劃布局,并且是村落規劃和實施的有力保障。強有力的宗族管理制度,避免了建筑建造時的無序和混亂,減少了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二、湘南古民居的建筑形式體現出綠色設計的內容
湘南古民居的建筑形式傳承了徽派建筑的特征,并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減少資源的浪費,達到宜居的目的,從而創造出具備綠色設計觀的實用建筑。
1.村落規劃
湘南古村落在選址時十分講究,大多坐北朝南,依山面水而居。背靠山體俗稱“后龍山”,山上長滿樹木,可以調節局部氣候環境。冬天后龍山可以阻止寒冷的北風侵襲,保持村落取暖。夏天南向氣流經過水田、水塘后變得涼爽,吹進村落,緩解濕熱給人帶來的不適。由于降雨充沛,林木豐盛,后龍山貯水量大,山腳多有水井,井水供村民飲用及灌溉之用,被奉為“圣水”。因此,保護后龍山的生態環境以及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是村規民約中的重要內容。村落一般前低后高,保持著良好的通風采光。村落的平面布局十分有序,以祠堂為中心成排成列展開,形成街巷。街巷除了交通以外,可以形成“街巷風”。
2.建筑形式
湘南古民居受具體的地理環境和家族的經濟條件影響,建筑形式多種多樣,但以南方漢族地區的“天井式合院建筑”為主,主要建筑結構為磚木結構。
(1)開間與進深
“一明兩暗”三開間二進深民居是湘南古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明、清住宅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民間住宅的規模有嚴格的規定,《明會典》卷三、六十一部載:“庶民所居房舍,不過三間五架。”在“一明兩暗”三開間的建筑中,中間的明間向內退進一定距離,開設大門,明間的上方設置拱券,形成漏斗形狀,可以讓南向的風更加集中地進入建筑,形成“穿堂風”。在暗間的實墻上,每邊上下均開設較大體量的窗戶,滿足通風采光的需要。窗戶上設置窗楣,可以減少陽光直射,也可以阻擋南向雨水飄進室內。
(2)層高
湘南古民居建筑體量較大,層高也較高。由于南方地區炎熱潮濕,較高的空間便于空氣的流通,樓面以樓板阻隔,可以減弱陽光通過屋頂輻射進入室內的熱氣。
(3)天井
多進的湘南古民居圍合成天井式合院建筑。天井秉承了“天人合一”思想,功能完善,是綠色設計的集中體現。天井形式多樣,數量不一,如光緒年間廣東巡檢郭同朝在家鄉桂東縣貝溪鄉所建的“聚龍居”,占地18畝,有三進九廳十八井。
天井彌補了建筑體量過大采光不足的缺點。在縱向多進建筑中,天井一般設在中軸線上。天井能夠引入大量的光線,分散到室內各房間。如果在橫向上有附屬建筑,在兩者之間還設有較小的天井,俗稱“虎眼天井”。“虎眼天井”旁的墻壁刷成白色,既可以裝飾墻體,又可以反射更多光線進入室內。
天井也是一個通風的重要場所。白天,太陽光照射房屋,天井部分在太陽直射下溫度升高快,空氣上升,天井內氣壓低,室內各房間由于有屋面和樓板遮擋,溫度增溫少,空氣壓力大,室內空氣流向天井。天井四周都比較通透,敞廳與過廳均為開放場所,兩側廂房多以雕花隔扇窗裝飾,便于通風采光。天井的地面部分還有蓄水功能,以青石圍合成深約40厘米的水池,雨天儲蓄大量雨水,緩解排水壓力,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澆菜、清洗室內衛生,還可以用于防火。
三、湘南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反映出綠色設計的策略
湘南古民居主要聚居在山地、丘陵地區,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既節約運輸成本,又通過合理應用建筑材料,有效地維持著當地的生態平衡。
1.青石
湘南地區盛產石材,俗稱青石。青石硬度大,抗壓,防潮,耐腐蝕,是上等的建筑基礎材料和結構材料,多用于建筑物承重部位,如墻基、梁、柱、大門等。青石易于雕刻,也是上好的裝飾材料,多用于石鼓、石門檻、泰山石等裝飾構件。
2.青磚青瓦
青磚青瓦均采用當地黃土精心制成,風干后放入磚瓦窯內,用松樹等燒制而成。青磚青瓦是一種耐用的建筑材料,從保存下來的明清建筑中可以窺見一斑。青磚青瓦的吸水性能和防水性能都比較好,下雨時會吸收少量水分,但是不會透過墻體,可以起到較好的防火作用,天氣干燥炎熱時又能析出水汽,降低建筑溫度。在一些次要建筑中也有采用土磚的,土磚不用燒制,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但是土磚可以循環使用,廢棄的土磚放回田地,可以改善土質,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3.木材
湘南地區山高林密,樹木品種多樣,以樟樹、松樹、梓樹、杉木、雜木為主,為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建造材料。在磚木結構為主的湘南古民居中,木料主要用于梁柱和屋頂結構,也大量用于建筑裝飾和室內家具。湘南先民在利用木材時,十分注重保持生態平衡。一方面,合理采伐和適度采伐有利于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在對木材的處理和加工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減少對自然能源的消耗,比如在木柱的底部加上石柱基、對木料進行防水防蟲處理,等等。
4.其他材料
湘南先民在建造房屋時探索出很多特色材料。鋪設地面用的“三合土”,是很好的防水防潮材料,用于粉飾的砂漿,精心研制的泥塑,還有稻草、樹枝、貝殼、桐油甚至米漿等,這些材料來源于生活中的可再生資源,有的還是生活垃圾,體現了生態設計的理念。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很多優點都是傳統建筑無法比擬的。以上內容就是“裝配式建筑工程知識分享:綠色設計觀在湘南古民居中的應用研究”,更多精彩內容可繼續關注環球網校!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可領取裝配式精華考點/課程講義。
最新資訊
- 干貨分享:裝配式建筑防水是如何施工的?2022-02-06
- 裝配式建筑究竟是什么?這個回答真的非常全面了!2022-02-05
- 調研總結:裝配式住宅項目疊合板超厚原因分析與控制措施2022-02-04
- 干貨來了!整體衛生間在裝配式住宅中的應用有哪些?2022-02-03
- 工廠化生產的混凝土預制件都有哪些優勢?裝配式PC板生產線大揭秘!2022-02-02
- 裝配式建筑發展快速,避開這幾個大坑才能成為最大贏家!2022-02-01
- 裝配式斜屋面施工案例分享——萬科沸騰里一期工程別墅項目2022-01-31
- 酒店裝配式裝修干貨分享:什么是裝配式技術體系?裝配式內裝的優勢有哪些?2022-01-30
- 裝配式酒店裝修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失誤?2022-01-29
- 裝配式酒店裝修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