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遲延滿足效應


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遲延滿足效應的內容如下,快來看看吧。考生可以通過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獲取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等短信通知。
遲延滿足效應(延遲滿足更劃算)
遲延滿足效應也稱糖果效應。指為人們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緩或放棄目前的、較小的滿足的現象。心理學家還通過觀察發現,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推測出一個人長大后的個性。
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于1960年的“延遲滿足”實驗提出并證明。
薩勒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 "桌上放2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么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一孩子都想得2塊糖 ,但又不想為此熬20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
實驗結果: 2/3的孩子選擇寧愿等20分鐘得2塊糖。當然,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閉起來傻等,以防受糖的誘惑,或者用雙臂抱頭,不看糖或唱歌、跳舞。還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覺一為了熬過20分鐘! 1/3的孩子選擇就吃一塊糖。實驗者一走, 1秒鐘內他們就把那塊糖塞到嘴里了。
經12年的追蹤,凡熬過20分鐘的孩子(已是16歲了) ,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于接受挑戰;而選擇吃1塊糖的孩子(也已16歲了) , 則表現為猶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經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這種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后個性的效應,就叫遲延滿足效應。
以上為環球網校小編為您整理的“2020年心理咨詢師實操課案例:遲延滿足效應”的內容,您了解了嗎?小編也為您整理了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