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摘要】環球網校為方便大家備考2017年經濟師考試,特分享了“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希望對大家預習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環球經濟師考試頻道……
相關推薦: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點預習匯總
第一章 公共財政與財政職能
第一節公共物品與公共財政理論
【本節考點】(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考點】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考點】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本節內容精講】
【考點】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公共財政的理論基礎是“公共物品”和“市場失靈”理論。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1、含義:
美國經濟學家薩謬爾森的定義:
純公共物品是指這樣的物品,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不會導致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
2、 特征
產品類型 特征 |
公共物品 |
私人物品 |
效用 |
不可分割性 |
可分割性 |
受益 |
非排他性(核心特征) |
排他性 |
取得方式 |
非競爭性(核心特征) |
競爭性 |
提供目的 |
非盈利性 |
盈利性 |
具體理解如下: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與消費的特點,其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同享有,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分別歸個人或社會集團享用。
依據受益范圍的大小,可以將公共物品區分為全國性公共物品和地區性的公共物品。
2.受益的非排他性。(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某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影響或妨礙其他個人或集團同時消費該公共物品。也不會影響其他個人或集團消費該公共物品的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說,一個人不管是否付費,都會消費而且必須消費這種物品。
3.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某一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礙其他人或集團同時享用。即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如國防,航海中的燈塔。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提供公共物品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追求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物品的上述四個特征是密切聯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與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注意"混合物品"的概念,比如高等教育。
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的區別主要是消費該產品的不同特征,并不是指產品的所有制性質。
市場失靈決定了政府財政支出的范圍。
【真題:2010年多選】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取得方式的競爭性
C.受益的排他性
D.提供主體的市場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答案】AE
【解析】(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提供目的的的非盈利性。
【真題:2012年多選】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有()。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 受益的非排他性
C. 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D. 提供目的的非營利性
E. 外部效應
【答案】BC
【解析】公共物品的上述四個特征是密切聯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與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真題:2015年多選】.關于公共物品的說法,正確的有()
A.公共物品具有共同受益與消費的特點
B.公共物品受益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C.對公共物品的享用,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著眼于經濟效益最大化
E.公共物品的效用是不能分割的
【答案】ABCE(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解析】提供公共物品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追求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考點】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市場失靈”是財政存在的前提,從而也決定了財政的職能范圍。
1.公共物品缺失
2.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是指私人費用與社會費用之間或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非一致性,其關鍵是指某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影響了他人或經濟組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或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
補:從定義中可看出,外部效應分為兩類
(1) 正外部效應:某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使得其他人或經濟組織受益,但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則稱之為正外部效應。
(2)負外部效應:某一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使得其他人或經濟組織受損,但沒有承擔相應成本,則稱之為負外部效應。
3.不完全競爭
4.收入分配不公
5. 經濟波動與失衡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分配的范圍是以“市場失靈”為標準。
【真題:2008年單選】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決定財政職能范圍的是( )。
A.政府意志
B.價值觀念
C.市場失靈
D.經濟狀況
【答案】C(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解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分配的范圍是以“市場失靈”為標準。
【真題:2015年單選】個人或經濟組織活動的行為活動影響了其他個人或經濟組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或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這種現象稱為()
A.成本收益轉移
B.極差成本收益
C.外部效應
D.收益成本效應
【答案】C
【解析】外部效應是指私人費用與社會費用之間或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非一致性,其關鍵是指某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影響了他人或經濟組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或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
第二節 財政職能
本節考點:
【考點】資源配置職能
【考點】收入分配職能
【考點】經濟穩定職能
本節內容:(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財政職能體現財政的本質要求,可以概括為: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職能。
【真題:2009年多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職能有( )。
A.資源配置職能
B.經濟穩定職能
C.對外經濟平衡職能
D.充分就業職能
E.收入分配職能
【答案】ABE
【解析】財政職能包括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和經濟穩定職能。
【考點】資源配置職能
(一)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
1、資源配置是通過對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調配,實現資源結構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財政資源配置也可稱為是政府資源配置:
財政資源配置主體是政府。
資源配置要有效率。
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過程效率的統一表現為現實中的效率。
3、財政資源配置的必要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之所以必須進行財政資源配置,兩個原因:
一是許多社會公共需要和公共物品是無法通過市場來提供和滿足;
二是市場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財政資源配置方式
財政資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決定方式和資金供應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政治程序。
1、公共物品的決定方式即公共決策(公共選擇)。決定財政分配格局的原則是效率。在實踐中它是通過政治程序決定的。因此效率取決于政治程序的制度安排。
2、政府通常通過稅收手段來籌措資金,怎樣做到這一點是稅收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
3、公共物品的效率由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組成,資源配置方式實質上是財政運行機制。
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實質上涉及政治體制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的問題。
【真題:2013年單選】財政資源配置采用的程序是( )。
A.政治程序
B.審計程序(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C.經濟程序
D.社會程序
【答案】A
【解析】財政資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決定方式和資金供應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政治程序。
(三)公共物品效率供給的難點。主要包括:
第一,公共物品偏好表達的困難。
第二,公共物品效率供給的困難。
(四)解決公共物品效率問題的基本途徑
實現公共物品生產效率的基本途徑是完善公共部門的組織制度和激勵約束制度,確保公共部門的行為不偏離政府的意圖。
實現公共物品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徑是完善民主、科學的財政決策體制。包括:(1)決策者(領導層)的選拔制度;(2)文官晉升制度;(3)決策信息的收集傳送制度;(4)公共物品的效率評估制度;(5)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制度;(6)審計監督制度。
(五)財政資源配置的范圍
1、公共物品:國防、法律設施、環境保護、行政管理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等。
2、準公共物品:如高等教育、醫療等。
3、天然壟斷行業的產品。
天然壟斷行業的產品有的可以通過財政進行資源配置,有的可以通過市場進行資源配置,但實行政府管制。究竟采用何種方式,要以效率優先的原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六)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1.調節全社會的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 |
體現在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高低上 |
2.調節資源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配置 |
主要是通過稅收、投資、財政補貼和財政體制中的轉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來實現 |
3.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 |
(1)調整投資結構
|
(2)調整資產的存量結構 |
【例題:2011年單選】財政在調整投資結構時發揮的財政職能是( )。
A.收入分配職能
B.資源配置職能
C.經濟穩定職能
D.經濟發展職能
【答案】B
【解析】財政在調整投資結構時發揮的財政職能是資源配置職能
【考點】收入分配職能
(一)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
收入分配的目標是實現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經濟公平和社會公平。
經濟公平: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平等競爭條件下由等價交換來實現。
社會公平:通常是收入差距維持在現階段各階層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圍內。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就是指政府在進行財政分配活動過程中,為了實現社會公平,而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結構進行調整的職能。
(二)社會公平的準則
第一,保證生存權準則。
保證生存權是人們最基本的權利。因此保證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生存資料是社會公平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
第二,效率與公平兼顧的準則。
第三,共同富裕準則。
共同富裕是人們長期向往的目標,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必然成為社會公平分配的重要準則。
社會公平就要考慮以上三個準則,并做到協調統一。
(三)社會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第一,生產要素占有狀況的不公平(歷史的原因)
對于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社會不公平首先來自市場經濟初始條件的不公平,而市場機制本身無法改變初始條件。
第二,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設的原因)(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第三,個人及家庭狀況的不同(個人自己的原因)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環球網校為方便大家備考2017年經濟師考試,特分享了“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希望對大家預習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環球經濟師考試頻道……
相關推薦: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點預習匯總
(四)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實現
1、財政的收入分配。
財政的收入分配范圍也就是社會公平的實施范圍。
社會公平的實施范圍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效率的基礎上盡可能改善初始條件的不公平;
改善初始條件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條件;二是提供公平的公共勞務,如義務教育、交通、農田水利建設等。
二是完善市場機制,盡可能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三是在個人偏好方面進行適當的干預。(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2、財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財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
具體內容 |
(1)在組織財政收入時要考慮社會公平 |
|
(2)在安排財政支出時要考慮社會公平 |
①在提供社會公共勞務時要考慮社會公平 |
②要構建效率市場的制度體系 |
|
③要不斷改善市場機制初始條件的不平等狀況 |
|
(3)要實行社會保障以利于社會公平的切實實現。 |
|
(五)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主要內容
財政的分配職能主要是通過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和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來實現的。
調節企業利潤水平: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主要內容 |
具體手段 |
說明 |
1.調節企業利潤水平 |
(1)稅收手段、財政補貼 |
①征收消費稅剔除或減少價格的影響。 |
②征收資源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剔除或減少由于資源、房產、土地狀況的不同而形成的級差收入。 |
||
③征收土地增值稅調節土地增值收益對企業利潤水平的影響等。 |
||
(2)統一稅制,公平稅負 |
|
|
2.調節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 |
(1)稅收手段 |
①征收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縮小個人收入之間的差距 |
②征收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調節個人財產分布 |
||
(2)轉移支付 |
社會保障支出、救濟支出、補貼 |
【真題:2007年多選】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實現途徑包括( )。
A調節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水平
B調節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收入水平
C調節企業利潤水平
D調節個人收入水平
E充分利用“內在穩定器”的功能
【答案】CD
【解析】財政收入分配職能主要是通過調節企業利潤水平和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來實現的。
【真題:2014年多選】調節居民個人收入水平的財政手段有()
A.財產稅
B.社會保障支出
C.財政補貼支出
D.違章罰款
E.個人所得稅
【答案】ABCE
【解析】(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調節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 |
(1)稅收手段 |
①征收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縮小個人收入之間的差距 |
②征收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調節個人財產分布 |
||
(2)轉移支付 |
社會保障支出、救濟支出、補貼 |
【考點】經濟穩定職能
(一)經濟穩定的含義
經濟穩定通常指:
經濟穩定的標準 |
含義 |
(1)充分就業 |
①有工作能力且②愿意工作的勞動者能夠找到工作,這里的“充分”就業,并不意味著就業人口的100%的就業,而是指就業率達到了某一社會認可的比率。 |
(2)物價穩定 |
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即只要物價上漲的幅度是在社會可容忍范圍內,比如年率在3%--5%,即可視為物價水平穩定。 |
(3)國際收支平衡 |
經常性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支合計大體保持平衡,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國際收支平衡是經濟穩定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志。 |
經濟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穩定和增長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穩定是在經濟適度增長和發展中的穩定,即動態穩定,而不是靜態穩定。因此,經濟穩定就包含有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內容,就是指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
增長≠發展
增長是指一個國家的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人均水平來衡量。
發展比增長的含義廣,是一個通過物質生產的不斷增長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們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包括消除貧困、失業、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現象。
【真題:2011年、2013年多選】經濟穩定通常是指( )。
A.財政收支平衡
B.信貸收支平衡
C.充分就業
D.物價基本穩定
E.國際收支平衡
【答案】CDE
【解析】經濟穩定通常指: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
【真題:2010年單選】經濟學中的充分就業是指( )。
A.100%的就業水平
B.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家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
C.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夠找到工作
D.在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就業達到一定的水平
【答案】C(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解析】充分就業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勞動者能夠找到工作。
(二)財政經濟穩定職能的主要內容
要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關鍵是做到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包括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下面對財政在調節社會總量平衡方面的手段加以分析
1、通過財政預算收支進行調節——逆經濟風向行事
國家預算收入----是社會供給總量的組成部分
國家預算支出----是社會需求總量的組成部分
(1)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時 |
實行國家預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結余政策進行調節——緊縮性財政政策,壓縮需求。 |
(2)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時 |
實行國家預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進行調節——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需求。 |
(3)社會總供求平衡時 |
國家預算應該實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
【口訣:需求大則收入大】
2、 通過制度性安排,發揮財政“內在穩定器”的作用。【政府不需要主動采用的措施,而通過制度性安排】
內在穩定器是指財政收支制度設計具有對經濟總量自動調節的功能,即人們在設計財政收支制度的時候,使財政收支的擴大與縮小與總需求和總供給呈相反方向的變化,以此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局面。
具體內容 |
|
(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實行累進所得稅制 |
①當經濟過熱而出現通貨膨脹時,企業和居民收入增加,適用稅率相應提高,稅收的增長幅度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可以抑制經濟過熱。 |
②當經濟蕭條時,企業和居民的收入減少,稅收的降低幅度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降低幅度,從而刺激經濟復蘇和發展。 |
|
(2)在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轉移性支出((社會保障、財政補貼和稅收支出等)的安排上。 |
①當經濟高漲時,失業人數減少,轉移性支出下降,對經濟起抑制作用。 |
②當經濟蕭條時,失業人數增加,轉移性支出上升,對經濟復蘇和發展起刺激作用。 |
【真題:2012單選】當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給時,財政預算應該采取的政策是()。
A. 收支平衡政策
B.赤字政策
C. 結余政策
D. 積極財政政策
【答案】C
【解析】
(1)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時 |
實行國家預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結余政策進行調節——緊縮性財政政策,壓縮需求。 |
(2)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時 |
實行國家預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進行調節——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需求。 |
(3)社會總供求平衡時 |
國家預算應該實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
【真題:2013年多選】財政“內在穩定器"的政策工具有( )。
A.規范的增值稅
B.累進的所得稅(環球網校分享的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
C.社會保險支出
D.財政補貼支出
E.社會福利支出
【答案】BCDE
【解析】內在穩定器調節表現:
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實行累進所得稅制
在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轉移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補貼、救濟和福利支出等。
3、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調節。
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調節,主要是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國際收支政策等方面的政策配合調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主要是松緊搭配的政策。財政政策的松緊主要是以預算規模的擴張與收縮來衡量和判斷;貨幣政策的松緊主要以利率的下降與上升及信貸規模的擴張與收縮來衡量和判斷。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2017年經濟師《中級財稅》考試章節考點第一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