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必備考點:第18章
【摘要】2016年經濟師考試將于11月5日進行,環球網校為幫助大家備考特分享了“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必備考點:第18章”供大家備考使用,更多復習資料請關注環球網校經濟師考試頻道,網校會及時更新考試資訊……
相關推薦: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
第十八章 統計與統計數據一、統計的含義
1.統計三種不同的含義:統計工作、統計數據、統計學。
A,統計工作(統計實踐活動):
利用科學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關社會現象數字資料的工作的總稱。
基本任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進行調查,整理,分析,提供資料和咨詢,實行監督。
B.統計數據:
統計工作活動中取得的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現象的數字資料以及相聯系的其他資料的總稱。
包括:原始調查資料和經過加工整理,分析之后的系統的統計資料,所以說:
統計資料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或“產品”。
C.統計學:
統計學是關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的科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性質的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
二、統計數據的計量尺度
統計數據:是客觀現象進行計量的結果。
按計量學分類方法,將采用的計量尺度分為四個層次(由低級到高級、由粗略到精確):
定類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定類尺度。
A.按照客觀現象某種屬性進行分類或分組,各類各組之間關系是并列、平等而且互相排斥的。
例如,人口按性別分為男、女。
B.定類尺度是最粗略、計量層次最低的計量尺度,計算每類或組中各元素或個體出現的頻數。
C.作為代碼的數值并不反映優劣、量的大小或順序,決不意味著這些數值可以區分大小或進行任何數學運算。
2.定序尺度
A.是對客觀現象各類之間的等級差或順序差的一種測度。
B.定序尺度對事物的計量要比定類尺度精確一些。利用定序尺度可將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的類別,而且反映各類的優劣、量的大小或順序。
例如:成績可以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五類。
對某事物的態度可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無意見、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但是,只是測度了類別之間的順序,而未測量出精確差值。
計量結果:只能比較大小,不能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3.定距尺度。
A.是對現象類別或次序之間間距的測度。
B.使用的計量單位:為實物單位(自然或物理)或者價值單位,
例如:長度“米”,溫度用“攝氏度”,時間用“小時”,成績用百分制等。
反映現象規模水平的數據必須以定距尺度計量,例如產品產量、人口數、國內生產總值等
C.定距尺度不但可以用數字表示現象各類別的不同和順序大小的差異,而且可以用確切的數值反映現象之間在量方面的差異。
計量結果表現為:數值,并可以計算差值。其結果可以比較大小,加、減運算。
例18-9:下面屬于定距尺度的是(ABD)。
A、智商 B、溫度 C、班級(定類) D、收入 E、籍貫(定類)
4.定比尺度。
A.在定距尺度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比較基數,然后將兩種相關的數加以對比形成的相對數(或平均數),用于反映現象的結構、比重、速度、密度等數量關系。
例如:將一個企業創造的增加值與該企業的職工人數對比,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以此反映該企業的生產效率。
B.計量的結果: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三、統計數據的類型
1.統計數據類型(3種,按照計量尺度):分類數據、順序數據、數值型數據。
A.分類數據
是由定類尺度計量形成的,表現為類別,通常用文字表述,不區分順序。如性別數據。
B.順序數據
是由定序尺度計量形成的,表現為類別,通常用文字表述,有順序。如成績數據、態度數據。
分類數據和順序數據都說明的是事物的品質特征,是不能用數值表示的,通常用文字表述,其結果表現為類別,因而也可統稱為定性數據或品質數據。
C.數值型數據也可稱為定量數據或數量數據。
數值型數據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計量形成的,說明是現象數量特征,用數值來表現。
①包括計量單位實物單位(自然或物理)或者價值單位的數據,如長度、攝氏溫度、時間、成績等;
②反映現象規模水平的數據.如產品產量、人口數、國內生產總值等;
③反映現象的結構、比重、速度、密度等數量關系的相對數(或平均數),如使用企業增加值與該企業的職工人數對比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
2.數據的統計方法:
對品質數據(即分類數據和順序數據)通常可以計算出各組的頻數或頻率,
數值型數據則可以用更多的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四、統計指標及其類型
1.統計指標的含義(2種):
A.用來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基本概念。
例如年末全國人口總數、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年度增長率等。
B.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概念和數值。
例如,2010年我國的年末總人口為13410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39798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8%等。
2.統計指標按其所反映的內容或其數值表現形式分為3種指標:
總量指標、相對指標 、平均指標。
(1)總量指標(又稱絕對數)
A.是反映現象總體規模的統計指標,通常以絕對數的形式來表現。
如土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人等。
B.總量指標按其所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必備考點:第18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摘要】2016年經濟師考試將于11月5日進行,環球網校為幫助大家備考特分享了“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必備考點:第18章”供大家備考使用,更多復習資料請關注環球網校經濟師考試頻道,網校會及時更新考試資訊……
相關推薦: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
①時期指標又稱時期數
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總量,如產品產量、能源生產總量、財政收人、商品零售額等。時期數可以累積,從而得到更長時期內的總量。
②時點指標又稱時點數
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時刻上的總量,如年末人口數、科技機構數、股票價格等。
時點數不能累積,各時點數累積后沒有實際意義。
(2)相對指標:是兩個絕對數之比。
如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
相對數的表現形式有:比例和比率兩種。
(3)平均指標(又稱平均數或均值),
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
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利潤。
例18-17:下列統計指標屬于總量指標的是(ACE)。
A、工資總額
B、商業網點密度(平均指標)
C、商品庫存量
D、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標)
E、進出口總額
例18-18:下列指標中,屬于時期指標的有(CD)。
A、商品庫存額(時點數)
B、職工人數(時點數)
C、商品銷售額
D、工業總產值
E、生豬存欄數(時點數)
例18-19:下列屬于時期指標的有(BCD)
A.職工人數(時點數)
B.大學生畢業人數
C.嬰兒出生數
D.固定資產折舊額
E股票價格(時點數)
例18-20::下列指標中,屬于時點指標的有(ACDE)。
A、某地區某年人口數
B、人口死亡數(時期數)
C、在校學生數
D、設備臺數
E、月末在冊職工人數
例18-21:一工廠2012年10月份產值30萬元,10月底半成品庫存額25萬元,這兩個指標(C)。
A、均為時期指標
B、均為時點指標
C、前者為時期指標,后者為時點指標
D、前者為時點指標,后者為時期指標
例18-22:下列指標屬于相對指標的是(BCE)。
A、某地區平均每人生活費245元(平均指標)
B、某地區人口出生率14.3%
C、某產品產量計劃完成程度為113%
D、某地區人均糧食產量為333.3千克/人(平均指標)
E、某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11.5‰
例18-23:下列屬于平均指標的有(ABCD)
A.人均國民收入
B.人口平均年齡
C.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D.人口密度
E.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對指標)
例18-24:平均指標是指(A)
A.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
B.是反映現象總體規模的統計指標(總體指標)
C.表現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兩種(相對指標)
D.兩個絕對數之比(相對指標)
例18-25:對外貿易總額、企業利潤、商品庫存額、外匯儲備額這四個指標(A)。
A、都是總量指標
B、都是相對指標
D、都是時期指標
E、有一個時期指標,三個時點指標(有兩個時期指標,兩個時點指標)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本文環球網校小編集中整理“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章節必備考點:第18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經濟師頻道&論壇,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