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成本的含義


特別推薦: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匯總
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成本的含義
成本又稱生產費用,是生產過程中企業對所購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也可以說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支付的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為了更好地理解成本的含義,需要了解區分以下概念。
(1)會計成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會計成本,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作為成本項目計入會計賬目上的各項費用支出總.和,包括工資、原材料、動力、運輸等所支付的費用,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借入資本所支付的利息等。會計成本也被稱為顯性成本。
(2)機會成本。是指當一種生產要素被用于生產某產品時所放棄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3)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生產成本可以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部分。顯性成本是指企業購買或租用的生產要素所實際支付的貨幣支出,即為會計成本。隱性成本是指企業本身所擁有的并且被用于該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價格。隱性成本是企業自身擁有并使用的資源的成本,在做企業成本分析時,它實際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機會成本,可以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來計算和衡量。
(4)經濟成本。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不同于會計成本,它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支出總和,稱為經濟成本。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還包括未計人會計成本中的企業自有生產要素的報酬。這種報酬通常以企業“正常利潤”的形式出現,主要補償企業自有資本投入應獲的利息以及企業勞務應得的薪金等。在經濟分析中,正常利潤被作為成本項目計人產品的經濟成本之內,被稱為隱性成本。它是組織生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可理解為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自身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經濟成本等于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以下若無特別指明,成本的概念均指經濟成本。
(5)經濟利潤。企業的所有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經濟利潤=銷售收入一會計成本一隱含成本),簡稱企業的利潤。當商品的銷售收入正好能補償經濟成本時,企業獲得了正常利潤。若銷售收入超過經濟成本,則廠商可獲得超過正常利潤的經濟利潤,即超額利潤。企業所追求的最大利潤,指的就是最大的經濟利潤。經濟利潤也可稱為超額利潤。正常利潤是生產成本的一部分,是作為隱性成本的一部分計人成本的。因此經濟利潤中不包括正常利潤。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