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規模報酬


特別推薦: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匯總
2015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一章考點:生產規模與規模報酬
生產規模是指一定量生產要素投入所能獲取的最大產出量。當只有一種生產要素為可變生產要素,其他生產要素為固定投入要素時,生產規模由固定投入要素的規模所決定。而當所有生產要素都增加或減少時,生產規模則發生擴大或縮小的相應變化。
規模報酬也稱規模收益,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變化時(即生產規模擴大時),產量變化的情況。企業只有在長時期中才能改變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進而影響生產規模,所以規模報酬研究的是企業的長期生產決策問題。人們經過考察發現,規模報酬存在遞增、不變和遞減三個階段。即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最初會使產量的增加大于生產規模的擴大;當規模擴大使生產達到規模經濟后,規模報酬保持不變;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并超過一定限度后,則會使產量的增加小于生產規模的擴大,規模報酬出現遞減。
當生產要素價格固定不變時,規模報酬遞增、不變、遞減分別對應于平均成本遞減、不變、遞增。決定規模報酬的因素既有廠商的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因此形成了對應不同生產規模的生產函數特征。
(一)內在經濟與內在不經濟
內在經濟是指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時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產量增加和成本降低。決定內在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廠商具有較雄厚的資金實力;可以配備更加先進的機器設備;實行企業內部合理的資源調配,組織有效的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實行科學的管理制度;提高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效率;減少要素購買和產品銷售等環節的資源消耗等。
內在不經濟是指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時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產量減少和成本增加。決定內在不經濟的主要因素有:企業管理機構龐雜,管理效率低下;生產規模過大產生對生產要素的過度需求,從而刺激要素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增加銷售費用等。
(二)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是指整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以后給個別廠商帶來的產量增加和成本降低。引起外在經濟的主要原因是:整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后,個別廠商可以從中獲得諸多便利,如獲得低價優質的原料、吸納優秀人才、利用便捷的交通運輸設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等,從而增加產量和降低成本。
外在不經濟是指整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以后使個別廠商的產量減少和成本增加。引起外在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整個行業的生產規模過大加劇同行業各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各廠商往往要在擴大市場銷售份額、爭奪生產要素市場等方面付出更高的代價。
此外,整個行業的擴大,也會使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造成交通緊張,因此個別廠商為此也需付出更高代價。
(三)適度規模
一般認為,在長期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規模報酬一般呈現一定的規律。當企業規模較小時擴大生產規模報酬遞增,此時企業會擴大規模以得到產量遞增所能帶來的好處。如果企業將規模擴大到某一點,此時正好使收益(出售產品所獲得的收入)遞增達到最大,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最小,這時企業的生產規模就是一個適度最佳規模或適度規模。此后如果企業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出現規模報酬遞減。適度規模與行業和企業的生產技術特點以及市場條件密切相關。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