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九章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文化
物業管理企業與社區文化
社區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業主,構建一個文明、進步的社區文化是大多數業主的內在需要,營造一個協調、和諧的居住氛圍是業主們的共同心愿。物業管理企業受業主的委托提供管理和服務,因此,對于居住小區的社區文化建設,物業管理企業也必須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
1.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的關系
(1)互為促進
通過認同,建立社區的居住觀和相應的行為模式,是社區成員自身的要求。從理論上講,這種社區文化即使不加以任何外界推動力,它也可以自發形成,問題是這種自發形成的社區文化需要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而且在形成過程中可能要走不少彎路,甚至可能會摻雜封建迷信色彩或西方自由化色彩的沒落的文化成分,為此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來糾偏。物業管理對社區文化建沒的介入,可以使社區文化建設少走彎路,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加快文化認同的速度。同時,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和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業管理企業無論在組織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環境氛圍、媒體引導、溝通方式等各方面都要刻意設計和獨具匠心,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無疑,這樣又可以提高物業管理的服務水平。
(2)互為作用
物業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發揮物業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并為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創造整潔、文明、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物業管理提供的是服務產品,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優化人、財、物等經營要素,盡可能減少或節約勞務量的支出,提高效益和效率。除了無法節約、必須輸出的絕對勞務量之外,如何盡可能減少相對勞動量是物業管理企業追求的企業目標。
減少相對勞務量的一個最主要途徑就是業主的自治自律。如果業主(或使用人)能夠根據認同的居住觀所形成的公眾制度,遵守公德,鄰里和睦,甚至主動維護公共秩序和社區環境,那么物業管理企業就會事半功倍。
居住小區的社區文化建設就是通過文化認同來建立能達成共識的居住觀,這個過程需要借助于物業管理的推動。而小區文化建設搞好了,就會增加業主(或使用人)之間、業主(或使用人)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感情和相互尊重。在這種和諧的社區環境里,物業管理企業自然就會較容易地實現管理目標。
(3)互為約束
物業管理的規章制度應以居住小區內業主(或使用人)所認同的居住觀和行為模式為基礎,物業管理企業執行這些規章制度應受業主委員會的監督和約束,同時,物業管理企業也要依據這些規章制度來約束廣大業主(或使用人)的居住行為。
2.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在構建社區文化的初期營造文化氛圍的基礎
居住小區在業主入住形成居住群體時,大多數成員之間都互不認識,要相互進行了解比較困難。物業管理企業因其特殊的身分與角色,在調動資源組織文化活動方面處于有利地位。因此,物業管理企業可以因勢利導,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社區文化活動。為了調動廣大業主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多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開展多種健康有益、社區成員都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為主,如舉辦各種晚會、演唱會、趣味運動會、文化節等,為業主享受文化生活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空間,同時也為業主(或使用人)之間的溝通提供了場合,使他們能有經常接觸的機會,彼此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
(2)在社區文化形成過程中起引導作用
由文化認同而形成的居住觀,才是社區文化的核心。各種文娛體育活動僅是社區形成的催化酶,還需要引導社區文化建設向內涵的方向發展。這方面的工作是相當細致和艱巨的,物業管理企業只能去引導,而不是主導,以免喧賓奪主,既要教育,但又不能枯燥無味,要寓教于樂。因而,物業管理企業在開展普及性文化活動的同時,要注入更多的旨在提高業主(或使用人)文藝鑒賞水平、環境保護意識、社會保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科技意識的內容,如舉辦書畫展覽、國標舞比賽、環境保護知識展覽、植樹活動、保健知識講座等。深圳萬廈居業公司所管理的小區就舉辦了克隆科普展覽、智能化住宅展覽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社區文化活動,而且還成立了社區科協,開設了科技活動中心和科技圖書館等;廣州保利花園舉辦了“圓明園國寶展”,把被八國聯軍搶掠的銅面猴首、牛首、虎首,后由保利集團從中國香港拍賣行競標收回的三件國寶放在小區內展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廣州城建開發物業公司,在受托管理的小區內開展植樹活動,讓每戶人負責種活一棵樹,花費不多卻意味深長;廣州番禺區麗江花園在中國香港回歸的那天,讓小區內的小孩寫上自己對50年后的希望,然后密封埋在一個地下大信箱內相約在50年后打開。總之,這類社區文化活動無論規模大小,其導向都是很明顯的,就是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業主(或使用人)的綜合素質和文化鑒別能力,盡快達到文化認同,形成健康、進步的居住觀和行為方式。
(3)物業管理企業能及時把認同的文化要素形成規范和制度
在居住小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居住觀和居住行為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各種文化要素經歷了一個逐漸被認同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因此,物業管理企業對業主認同的文化要素應及時總結,形成規范和制度,這樣才可以使認同的文化要素固定下來。這些規范和制度包括了管理制度、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為加強業主(或使用人)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為業主自律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規范和制度是建立在業主(或使用人)認同的居住觀和行為模式的基礎上。近來我國的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一些諸如“業主公約”之類的制度規范文本,但這也僅僅是一種引導,每個居住小區都要根據區內業主對文化認同的情況來進行修訂。否則脫離了認同的居住觀的制度,很可能就會成為掛在墻上的一紙空文。
編輯推薦:
2013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考后真題分享與討論
2014年VIP套餐內含考題預測 兩年學習保障
全國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介紹
2014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