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業管理師《綜合能力》第七章知識點:統計指標
統計指標
統計指標是現象總體特征屬性的數量表達,非文字表達。本章主要介紹三種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
各指標既有聯系又有差別,運用時要注意結合。
(1)總量指標反映出總體的大小和范圍,是其他指標分析的基礎。
(2)相對指標反映各部分構成與相互關系,抽掉了整體規模。
(3)平均指標反映總體的一般水平和集中趨勢,抽掉了差異性。
一、總量指標
(一)定義及作用
1.定義:反映總體規模,水平的綜合指標,是以統計單位以及標志值匯總而得。見案例5中的合計數據。
2.特點及作用
(1)總量指標是統計單位標志值匯總而成,所以必然具有實物量計算單位。
(2)總量指標是對總體認識的起點,是總體范圍大小的直接體現。
(3)是以下其他綜合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變異指標)構造的基礎。
(二)總量指標的分類
按計量單位的角度可分為:實物量指標,價值量指標,勞動量指標。
1.實物量:
(1)自然單位(物理量綱)個、臺、件;
(2)(重量)噸、公斤、克;
(3)(長度)公里、米、厘米。
例如百花湖花園住宅區招標物業標的規劃建設26.8萬m2,已建11萬m2,其中別墅3萬m2(已入住)。
(4)(時間)年、月、日、小時等。
例如:某物業公司時間承諾:
①在接到住戶治安方面的求助或報警信號后,無論在花園城市區域內的任何一點,安管人員都保證于2分鐘內出現在現場;
②在接到住戶有關維修求助或要求后,緊急情況維修人員8分鐘內到現場,一般情況有關人員30分鐘內到達現場。接到急修指示后8分鐘內出現在現場,以保證一般維修不過夜,2分鐘內作出正確判斷。
(5)復合單位,t/km,L/kg,K/kg,公共服務費確定:元/(月?m2)等。
2.價值量:貨幣計量單位,元、角、分(當然有$,¥,£等區別)。
3.勞動量:工日,工時等。
二、相對指標
(一)定義
相對指標是指兩個有相互聯系的現象間數值的比率。例如勞動生產率的單位為產品/人。
(二)相對指標的種類
1.結構相對指標
(1)定義:各組總量與總體量之比率,說明各組在總體中的比重。
編輯推薦:
2013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考后真題分享與討論
2014年VIP套餐內含考題預測 兩年學習保障
全國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介紹
2014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