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重點:第12章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重點:第12章

更新時間:2012-06-18 09:10:1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第十二章 財政收入概述

  1.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旅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

  2. 政府收入的分類:稅收、社會繳款、贈與、其他收入

  3. 衡量財政收入的不同口徑:最小口徑只包括稅收、較大一些的是除稅收之外還包含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的非稅收入,這是最為常用的、再大一點的是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社會保障繳費收入、最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

  4. 財政集中度:通俗地成為宏觀稅負,是指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從國民經濟收支環流中截取并運用的資金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

  5. 衡量宏觀稅負的不同口徑,從小到大: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占GDP得比重、公共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計占GDP的比重

  6. 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障預算收入

  7. 稅收是指公共機關依法強制收取的、對納稅人不附帶直接匯報義務的課征。

  8.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強制性是實現稅收無償征收的強有力的保證,無償|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因定性是強制性和無償性的必然要求。

  9. 稅制要素: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稅免稅、違章處理、納稅地點等,其中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最為重要。

  10. 稅率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一般可分為:比例稅率、固定稅率、累進稅率

  11. 稅收收入按征稅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流轉稅(主要稅種)、所得稅和財產稅;稅收按計量標準劃分,可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按稅收與價格的關系劃分:價內稅和價外稅;按稅負能否轉嫁可劃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按稅收管理權限和使用權限可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稅。

  12. 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

  13. 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

  14. 財產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稅。契稅

  15. 資源稅:資源稅、土地使用水

  16. 行為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

  17. 從價稅:增值稅、營業稅

  18. 從量稅:啤酒、汽油、柴油

  19. 直接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財產稅

  20. 間接稅:各種流轉稅

  21. 中央稅:消費稅、關稅

  22. 地方稅:契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

  23. 中央和地方共享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證券交易印花稅

  24. 拉弗曲線:稅率與稅收收入或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義:保持適度的宏觀稅負水平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條件

  25. 稅負轉嫁是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后,通過各種途徑將稅收負擔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他人的過程。

  26. 稅收負擔轉嫁的最后結果形成稅負歸宿

  27. 稅負轉嫁的方式:前轉、后轉、混轉、消轉、旁轉、稅收資本化

  28. 前轉也叫順轉或向前轉嫁或順轉,是指納稅人將其所納稅款通過提高其所提供商品價格的方法,向前轉移給商品的購買者或者最終消費者負擔的一種形式,他是稅收轉嫁的一種更普遍形式,多發生在流轉稅上

  29. 后轉也叫逆轉或向后轉嫁,是在納稅人前轉稅負存在困難是,納稅人通過壓低購入商品或生產要素進價的方式,將其繳納的稅收轉給商品或者生產要素供給者的一種轉嫁方式。

  30. 混轉也稱散轉,是納稅人既可以把稅負轉嫁給供應商,也可以轉給購買者,實際是前轉和后轉的混合方式。這種比較常見。

  31. 消轉是納稅人用降低征稅物品成本的辦法使稅負從新增利潤中得到抵補。

  32. 旁轉也稱側轉,是納稅人將應負擔的稅負轉嫁給購買者或者供應商以外的其他人負擔。

  33. 稅收資本化也稱“資本還原”,生產要素購買者將所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當繳納的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終于先扣除(壓低生產要素購買價格)的方法,向后轉嫁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是現在承擔未來的稅收,最典型的就是對土地交易的課稅。使稅負后轉的一種特殊形式

  34. 影響稅負轉嫁的因素:應稅商品供給與需求的彈性(關鍵因素)、課稅商品的性質、課稅與經濟交易的關系、課稅范圍的大小

  35. 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彈性是決定稅負轉嫁狀況的關鍵因素。如果需求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則稅負將主要由納稅人自己承擔;如果需求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環球網校提供|大,稅負將主要由其他人負擔。

  36. 國債即國家債務,是一國中央政府作為主體,依據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取得的資金來源,是一種有償性使得,非經常性的財政收入

  37. 國債的特征:自愿性、有償性、靈活性

  38. 國債的分類:1,內債和外債,2,短期國債、中期國債、長期國,3,固定利率國債、浮動利率國債4,上市(流通)國債與非上市(流通)國債5,貨幣國債和實物國債

  39. 國債功能: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調控宏觀經濟

  40. 國債的負擔:1認購者負擔2債務人負擔3納稅人負擔4代際負擔

  41. 衡量國債的限度絕對規模:國債余額、當年發行的國債總額、當年到期需還本付息的國債總額

  42. 國債的限度:相對國民經濟的應債能力而言的

  43. 衡量國債相對規模有兩大指標:1國債負擔率(國民經濟承受能力)2債務依存度

  44. 國債負擔率(國民經濟承受能力):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45. 債務依存度:當年的債務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例關系

  46. 李嘉圖等價定理:稅收和國債一樣

  47. 國債制度:發行制度、償還制度、市場交易制度構成

  48. 國債發行制度:國債發行條件和國債發行方式,決定國債發行條件的關鍵是國債發行方式

  49. 國債發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標方式、承購包銷方式、直接發售方式、“隨買”方式

  50. 自1981年我國恢復發行國債以來,國債發行方式經歷了:行政攤派、承購包銷、投標發行三種發行方式,從具體的發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單一行政攤派模式、單一承購包銷模式和承銷、招標雙主導復合模式。

  51. 我國國債選用的償還方式主要有:抽簽分次償還、到期一次償還、轉期償還、提前償還和市場購銷法等方式

  52. 根據國債交易的層次,國債市場分為國債發行市場和國債流通市場兩大部分

  53. 國債發行市場又稱為一級市場,主要參與者有中央政府、發行你中介機構和投資購買者

  54. 國債流通市場又稱國債二級市場,,分為以集中交易形式運作的證券交易所、以分散交易形式運作的場外交易市場(包括柜臺市場和店頭市場)

  55. 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的國債交易按國債成交訂約和清算的期限劃分,可分為現貨交易方式、回購交易方式、期貨交易方式、期權交易方式

  56. 現貨交易方式是證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國債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相關推薦: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知識重點:第11章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記憶要點:第10章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