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物業管理師輔導資料:心理學基礎知識與應用4
第四節 個性心理差異與管理$lesson$
個性是個體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中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它是在個體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個性是受周圍環境和社會關系所制約的,它所反映的是具體的、活生生的、行動著的人。每個人的個性都有它不同于別人的特點。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特點又是可以改變的。
一、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氣質、性格和能力。
(一)個性的特點
個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而人的個性,是指在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把人的個性劃分為五種類型:一是庸人,二是士人,三是君子,四是賢人,五是圣人。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個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質的總和。個性的內部心理特征和品質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素質和動機等,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氣質等心理狀態的總和。
(二)個性的形成
有人認為,個性是由遺傳或者先天決定的,也有人認為,個性是由環境決定的,或者說后天決定的。如心理學家華生說:一個人生下來以后,我培養他什么樣他就是個什么樣子,我培養他成法官,他就是法官,我教他成小偷,那他就是小偷。
我們認為,這兩種看法各有片面性,正確的看法應該是兩種因素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遺傳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前提,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可能性,但遺傳不起決定作用。一個人的個性向什么方向發展,發展到什么水平,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由后天環境決定的,特別是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雖然人的生理素質對個性有一定的影響,但主要是在社會實踐中,經過長期的塑造而逐漸形成和發展的。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體都經歷三個時期:
(1)兒童時期:受父母、兄長及親友的熏陶和影響,即通常人們說的,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大人在孩子的個性發展上,打下什么烙印,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
(2)學生時期:受師長和同學間的影響較深,使個性的發展按照一定的規范去實踐。
(3)走向社會:個性發展最復雜的階段,有許多因素影響著個性的發展。如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政治形勢,文化教育等等都對一個人個性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總之,個性就是處于社會關系中的個人所形成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也就是說,它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來的社會生活實踐的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人的氣質
(一)什么是氣質
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個人典型地表現于心理過程的強度、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以及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等動力方面的特點。所謂心理過程的強度,指情緒的強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所謂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指知覺的速度,思維的靈活程度,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等;所謂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指有的人傾向于外部事物,從外界獲得新印象,有的人傾向于內部,經常體驗自己的情緒,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每個人生來就具有一種氣質。有某種氣質類型的人,常常在內容很不相同的活動中都會顯示出同樣性質的動力特點。例如,一個學生具有安靜遲緩的氣質特征,這種氣質特點會在參加考試、當眾演說、參加體育比賽和文藝活動等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一個人的氣質特點不以活動的內容為轉移,仿佛使一個人的全部心理活動都染上了個人獨特的色彩,表現出一個人生來就具有的自然特性。
一個人的氣質,具有極大的穩定性。它很早就清楚地表露在兒童的游戲、作業和交往活動中。但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氣質也會發生某些變化,只是同其他心理特征相比,其變化要遲緩得多。
(二)氣質的類型和特征
人的氣質可以劃分為幾種類型。中國古代醫學家雖未直接提出氣質說,但曾按人好動或喜靜的程度把人分為五種類型,即好動的太陽型、少陽型,喜靜的太陰型、少陰型,和動靜適中的陰陽和平型。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特根據日常觀察和人體內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各人多寡不同的假設把氣質分為4種類型,即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黏液質;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郁質。巴甫洛夫通過對高等動物的研究,根據高級神經活動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等三個基本特性,把高級神經活動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不可抑制型、活潑型、安靜型和弱型。神經系統的基本類型是氣質的生理基礎,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外在表現。四種神經活動類型分別與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相對應。
(三)氣質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氣質對人的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影響。每個人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氣質的特點,學會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氣質,對于教育工作,組織生產,培訓干部等都有重要意義。
1.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
作為人心理活動和行為動作方面的動力特點的綜合,它本身無所謂好壞。在評定人的氣質時不能認為一種氣質類型是好的,另一種類型是壞的。因為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積極的一面,又有其消極的一面。例如,膽汁質的人積極、生氣勃勃等是他的優點,但也有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等缺點;多血質的人既有靈活、親切、機敏的一面,也有輕浮、情緒多變的一面;黏液質的人有沉著、冷靜、堅毅等的優點,也有缺乏活力、冷淡等缺點;抑郁質的人既有情感深刻、穩定的優點,但也有孤僻、羞怯等缺點。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氣質,要認清自己氣質的積極一面和消極的一面,發揚積極的方面,克服消極的方面,在這樣自覺的培養鍛煉下,氣質就會得到不斷的改進。
2.氣質不能決定一個人活動的社會價值和成就的高低。
據研究,普希金有明顯的膽汁質特征,赫爾岑有多血質的特征,克雷洛夫有黏液質特征,而果戈里有抑郁質的特征,不同的氣質類型并不影響他們在文學上取得杰出的成就。
3.氣質可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
雖然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不起決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響活動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靈活反應的工作,對于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較為合適,而黏液質和抑郁質的人則較難適應。反之,要求持久、細致的工作對黏液質、抑郁質的人較為合適,而多血質、膽汁質的人又較難適應。
4.氣質可以影響人的情感和行動。
氣質對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種情感與行動特點,或個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做教育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都需要重視它。例如,在進行教育工作或人事工作時就要進行調查研究,對不同氣質的對象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嚴厲的批評對于膽汁質和多血質的學生會促使他們遵守紀律,改正錯誤,但對抑郁質的學生則可能產生更加怯弱的不良后果,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要注意到學生的氣質特點,因材施教。不僅教育工作如此,其他如黨、政、團組織的宣傳教育工作,人事的選拔、調配,特殊工作的挑選,法院的審訊,商業上的買賣,婚姻戀愛,甚至學生分配座位、搭配小組等工作也需要考慮氣質類型特點。
總之,氣質是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力特點,是人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但人的心理和行為不是由氣質決定的,人的心理和行為是由社會生活條件和個人的具體生活狀態決定的。氣質同其他個性心理特征相比,它不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最本質的特征,而只是具有從屬的意義。但由于它是構成人們各種個性品質的一個基礎,因此,它是一個必須充分重視的重要因素。
三、人的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及特征
性格是個性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區別個性的主要心理標志。性格一方面反映人的行為取向,它可以從外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如從一個人的發笑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豪爽還是拘謹;性格還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動機和態度,如一個小氣的人與一個勤儉的人,在行為方式上可能很相近,但動機和態度不一樣,因此,性格是行為方式和現實態度的統一體。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個人表現在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斷、剛強、懦弱等,它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受一定思想、意識、信仰、世界觀的影響和制約的。由于具體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個人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特征。性格是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和變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獨特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1)復雜性
性格是個人多方面特性的綜合,就像一個多面的物體,每一面均屬性格的一部分,且各部分之間都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個人特性,有些是顯而易見的,如健談、好動,有些是蘊藏在潛意識中,不但他人無從觀察,就連自己也不易感覺。
(2)獨特性
由于遺傳、成熟、環境及學習等因素對各人的影響不同,因而形成的各人性格也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只是遺傳的一個因素完全相同而已,而其成熟、環境、學習等因素則無法完全相同,因而所展現的性格仍然是有差別的。
(3)整體性
構成個人性格的各種特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內在聯系的一個統一體,因此,可以說性格是個人身心合一的組合。一個人生理方面的變異,會直接而迅速的影響到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同樣,一個人為了求得對社會生活的適應,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與改進個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4)持續性
個人性格雖然在異常重大外界條件的壓力下,會產生突變,但在一般情況下,性格是有持續性的。如我們對一個人的了解,除直接尋找他的現實行為原因外,還要了解一下他過去的歷史、工作、生活等情況。這樣對一個人才能有全面的了解。
由于性格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對它的研究雖然很多,但尚未形成一套為一般學者所共同接受的理論,如果將各種性格理論,按其主要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偏重于研究個人行為的發展與改進的理論;一類是偏重于研究個人生理與行為特性的理論。各種理論研究的側重面雖然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性格與行為有密切的關系。要提高對人的行為的預見性和控制力,掌握行為的規律性,不能不對人的性格給予深入的研究。
2.性格的特征
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特征。它有著多個側面,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性格特征。這些特征在每一個個體身上都以一定的獨特性結合為有機的整體。
(1)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征
主要表現在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處理個人、社會、集體的關系;對待勞動、工作的態度;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態度等。對社會、集體、他人的態度所構成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善于交際、富于同情心、為人正直、誠實等,或相反;對勞動、工作、學習態度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勤勞、認真、細致、節儉、創造精神等,或相反;對自己態度的特征,主要有謙虛、自信等,或相反。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主要表現為行為活動的習慣方式,這是人對現實態度的另一種表現。按照調節行為的依據、水平和客觀表現,性格的意志特征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明確的行為目標并使行為受社會規范約束的意志特征,如獨立性、目的性、組織性、沖動性、紀律性、盲目性、散漫性等;2)表明人對行為自覺控制的水平的意志特征,如主動性和自制力等;3)在緊急或困難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意志特征,如鎮定、果斷、勇敢、頑強等;4)表明人對待長期工作的特點的意志特征,如恒心、堅韌性等。
(3)性格的情緒特征
當情緒對人的活動的影響,或人對情緒的控制具有某種穩定的,經常表現的特點時,這些特點就構成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按其活動的情況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強度特征:表現為一個人受情緒的感染和支配的程度以及情緒受意志控制的程度;2)穩定性特征:表現為一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動的程度;3)持久性特征:表現為情緒對人的身體和生活活動所停留的持久程度;4)主導心境特征:是指不同的主導心境在一個人身上表現的穩定程度。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人們表現在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方面的個體差異。在感知方面有:1)主動觀察型;2)被動感知型。在想象方面有:1)幻想家和“冷靜”的現實主義者;2)具有現實感的幻想家和脫離實際的幻想家;3)主動想象型和被動想象型;4)大膽想象的人和想象被阻抑或受限制的人;5)狹窄想象型和廣闊想象型。
(二)性格與管理
阿吉里斯著重研究了管理方式及其工作環境對性格成熟的影響。他觀察分析了工業界經常見到的工人對工作不努力和對某些事物漠不關心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否單是個人性格的問題呢?他認為事實并非如此。在許多情況下,是因為受管理方式的束縛而使性格不能成熟。在這些組織里,他們對工作環境只有極少的控制力。同時,他們被鼓勵做一個被動、依賴及附屬的人,因此,他們的行為便不易成熟。
正式組織的權力和權威需要掌握在少數高階層人手中,因此,位居下層的人必須受上司或系統本身嚴密的控制。專業化通常使工作過于簡單而重復、固定,不具有挑戰性,這就是專制型的、以工作為主的管理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上級是決策者,下級只是執行這些決策而已,缺乏主動性。
正式組織的概念導致“性格不能趨于成熟”的假定,認為性格成熟與正式組織間是不協調的,管理者的工作行為阻止了人的性格的自然發展。阿吉里斯認為這是古典的管理理論仍相當流行的結果。
根據以上的情況,阿吉里斯同麥格雷戈一樣,要求管理者提供給職工一種可以成長與成熟的環境,使其在致力于組織成功的過程中亦可以獲得需要的滿足。應當相信:如果受到適當的激勵,人們可以自動自覺地工作且具有創造力。
為了加強管理,深入了解人的性格,還必須對人的性格進行鑒定。性格鑒定的方法很多,如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個案法、實驗法等。由于性格的復雜性,至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鑒定性格的方法。為了使被鑒定的性格比較符合于實際情況,多采用綜合研究法。
綜合研究法,是把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個案調查等結合起來加以運用,有計劃地觀察一個人的各種外部表現,利用談話直接或間接地了解被鑒定者在各種情況下的態度和行為表現;通過搜集被鑒定者的作業,如書信、日記、自傳、文藝作品等,了解他對各種事物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同時通過對有關人員的訪問,了解他過去的情況。最后,把獲得的各種材料,系統地加以分析整理,找出貫穿于其言行與外貌中的性格特征和類型。
四、人的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與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有關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個體從事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本領。
對能力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能力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個人到目前為止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含有可造就性或潛力的意思。人的知覺或思維活動是在他所從事各種工作或操作中進行的。為了順利地、成功地完成這些活動,重要的心理前提是具備某些能力。例如,熟練地進行操作;保質、保量、按期地完成生產任務,是操作工人應具備的必要能力;熟練地上好一堂課,內容新穎,講解透徹,條理清楚,是教師應具備的必要能力;善于鑒別色彩、形象記憶,掌握線條比例是畫家應具備的必要能力;而記憶清晰、思維敏捷、反映靈活則是一般的、為完成各種活動所應具備的能力。
要成功地完成一項活動,僅靠某一方面的能力是十分不夠的,必須具有多種綜合能力才能獲得成功。例如,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不能僅僅依靠記憶力,或僅僅依靠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而必須同時具有觀察力、記憶力、概括力、分析力、理解力等,才能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完成某項任務時,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最完備的結合,能使人迅速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這時可以認為,這個人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具有較高的能力。
(二)能力的分類
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人在順利地完成某項任務時,必須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種基本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出現在某些專業活動中的能力,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等。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在活動中的關系是辯證的統一。一方面,某種一般能力在某種活動領域得到特別的發展,就可能成為特殊能力的組成部分。例如,觀察能力屬于一般能力,但機修工在長期修理機械過程中,需要區別正常與非正常的機械結構細節,察看機械的運轉狀況,從而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在特殊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發展了一般能力。因為機修工在修機過程中培養成的敏銳的觀察能力,有可能遷移到其他活動領域,表現出他的精細觀察的個人特點。因此,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獲得充分發展的某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的系統;而一般能力則是在某種特殊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離開活動,既談不上一般能力,也談不上特殊能力。
(三)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影響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素質、知識和技能、教育、社會實踐、勤奮等對能力的影響最顯著。
1.素質
素質是有機體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經系統、腦的特性以及感官和運動器官的特性。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離開這個物質基礎就談不到能力的發展。生來或早期聾啞的人難以發展音樂能力,雙目失明者無從發展繪畫才能,嚴重的早期腦損傷或腦發育不全的缺陷是智力發展的障礙。
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基礎,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質作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結構,不能現成地決定能力。剛出生的嬰兒沒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來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點,因而他具有能力發展的一般可能性。只有在以后的生活實踐中,解剖生理素質在活動中顯露并發展起來,才逐漸形成能力這樣的心理特征。
2.知識和技能
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是頭腦中的經驗系統,它以思想內容的形式為人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術,是對具體動作的掌握,它以行為方式的形式為人所掌握。知識、技能與能力有密切的關系。知識是能力形成的理論基礎,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實踐基礎。能力的發展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實現的;同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
能力和知識、技能密切地聯系著,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互相制約,這種關系主要體現在:掌握知識、技能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能力制約著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程度,而知識的掌握又會導致能力的提高。當然,知識、能力的發展與技能的發展不是完全一致的。
3.教育
教育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具體途徑與方法。教育不僅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智力發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而且對能力的發展同樣也起著主導的作用。教育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能促進心理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運用分析概括的方法去講授課程的內容,并且引導學生把這樣的方法作為遇到問題進行思維的手段;把外部的教學方法逐漸轉化為內部概括化的思維操作。
兒童、青少年的在校教育,對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當人們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原來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就顯得不夠用,有些甚至是已經過時的。尤其是技能能力更是如此。因此,在職職工的職業教育,對現代企業的職工來講就顯得特別重要。他們必須掌握多種知識、多種技能,并能進行綜合的運用。
4.社會實踐
能力是在人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勞動實踐對各種特殊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職業的勞動,制約著能力發展的方向,如紡織廠的驗布工人,辨別布面疵點的能力比一般人高。這是同從事這一職業的特殊要求分不開的。
不同的實踐向人們提出不同的要求,人們在實踐和完成任務的活動中,不斷地克服薄弱環節,從而使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高。
5.勤奮
勤奮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要使能力獲得較快和較大的增長,沒有主觀的勤奮努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世界上許多政治家、科學家和發明家,無論他們從事的領域有多么大的不同,他們的共同點是長期堅持不懈、刻苦努力、頑強地與困難作斗爭,沒有剛毅的頑強、百折不撓的意志力,任何成就都不可能取得,也無從談起能力的發展。此外,營養狀況、個人的愛好、興趣等,對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響。
五、性格與能力、氣質的關系
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構成個性的心理特征,它們是在人的統一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彼此關聯,密不可分的。
(一)性格與能力的關系
性格和能力是在人的統一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起來的。首先,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為基礎。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了體力和智力,性格也在相應地形成著。在觀察過程中,一方面發展著觀察力,另一方面也形成著性格的理智特征。其次,能力的發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響。例如,高度責任感、首創精神、熱愛集體、嚴于律己、自信心強等等,這些表現在對待工作、對待集體與個人等方面優良的性格特征,對能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如果具有工作不負責任,不關心集體,缺乏自信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則會使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障礙。另外,優良的性格特點往往能補償某方面的能力弱點。所謂“勤能補拙”,就說明性格對能力發展的補償作用。
(二)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性格與氣質既有區別,又互相滲透,彼此制約。
(1)從氣質和性格各自的特點來說,雖然兩者都是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為其生理基礎,但氣質更多地體現神經系統類型的自然影響。而性格更多地受生活環境的制約。
(2)氣質對性格有深刻的影響。首先,在性格形成過程中,氣質影響著性格的表現方式。例如,同樣是勤勞的人,具有多血質氣質的人,在勞動中容易表現情緒飽滿,精力充沛;而具有黏液質的人,則可能表現為踏實肯干,操作精細。可見,氣質給同樣的性格特征添上獨特的“色彩”。其次,氣質對性格的影響,還表現在氣質可以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速度和動態。例如,對于自制力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膽汁質的人,需要經過極大的克制和努力,而對抑郁質的人則比較容易和自然。
(3)性格對氣質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性格會在一定程度上掩蓋著和改造著氣質,從而使之服從于生活實踐的需要。偵察兵在實踐中形成的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可能掩蓋或改造膽汁質易沖動的氣質特征。
(4)相同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氣質類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樣的性格特征。總之,作為個性心理特征的氣質與性格兩者是不同的。從氣質的自然性質而言,氣質似乎是性格的基礎;而性格則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但是這種區別,不能截然對立起來,兩者是彼此制約互相滲透的。
更多內容訪問>> 物業管理師考試頻道 物業管理師課程試聽 物業管理師考試論壇
?2012年全國注冊物業管理師考試時間9月15日、16日
?2012年注冊物業管理師考試網上遠程輔導招生簡章!
?環球網校2010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通過率96.73%
最新資訊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策劃與實施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招標投標的內容與形式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組織形式與機構設置2016-07-27
- 《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實務》教材知識點:概述2016-07-27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市場失靈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成本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生產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彈性理論2016-07-26
- 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綜合能力》教材知識點: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