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述:中小企業融資頑疾與良方


長期以來,融資問題也令中小企業“頭疼不已”。在如今逐漸升溫的風險投資熱中,中小企業“財神爺”之一的風險投資商對公司治理的關注程度也在升高,這令中小企業感到更加“頭疼”。
1、把脈中小企業治理“頑疾”
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從市場“裂縫”中成長起來的,有嚴重的“先天不足”。從國家投資到銀行貸款,政策法規往往是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幾乎無羹可分,其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可能像大企業那樣規范。
中小企業的失敗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與其治理結構缺失、長期信奉三大錯誤游戲規則有關。
缺乏監管與風險控制是中小企業在公司治理問題上的首要“頑疾”。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應該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等,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結構更為清晰。但有些中小企業篤信血緣、不相信制度,這類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往往來自親朋好友,很多情況下企業就是“家天下”。
其次,不少中小企業信奉公關、不遵守程序,從企業注冊開始就熱衷“走門路”,搞虛假注資、做虛假報表,認為只要能搞定“各路神仙”就能拉到生意、有利可圖。
最后,領導層迷信技術、不重視管理,也是中小企業融資或經營失敗的根源所在。這類企業的領導者本身多為年輕的技術老師,總覺得自己“連導彈都搞得出來”,何況是一個小小的企業,未能充分認識到管理尤其是治理結構對企業的重要性。
2、資金調度三大“忌口”
一忌貪大求全、盲目多元化。目前管理界普遍認為,多元化必須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有核心產業,二是進入相關性行業。二忌“置地蓋房當地主”,不注意資產結構配置。發展資金是中小企業的“命門”,因此更有必要搞好成本控制,做好把一塊錢當兩塊錢花的準備,并把錢用在“刀刃”上――先補充流動資金,讓這些錢盡快為企業“生錢”。等到資金實力雄厚時再投資不動產、“求田問舍”也不遲,否則大量的資金投入很容易成為“死水一潭”,被深深套牢。三忌將短期資金作長期安排。高效率的資金流動是中小企業得以存活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銀行較少放貸給中小型企業,所以對其來說,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3、三劑藥方:(創意+資金)×執行力
謹遵醫囑、不食“忌口”、暢通血脈――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中小型企業才能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健康地成長。中小企業尤其要在加強誠信與避免戰略失誤上下功夫,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同時不斷壯大自身實力。
中小企業應該與出資人保持良好關系,保持誠信。我們在投資時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融資初期企業當你是“爺爺”,給他錢以后你就變“孫子”。這種情況造成融資方和投資方之間互不信任,企業發展所需的后續資金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雇主與員工之間,也要體現誠信。因為在有機會獲得融資的中小企業中,技術導向型的公司居多,很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核心員工手中。
做企業很不容易,要讓投資者心甘情愿地把錢從口袋里掏出來非常困難。因此中小企業在融資困難的環境下,要做好撞得頭破血流的精神準備。
最新資訊
- 財務崗位交接工作不容小覷2015-07-20
- 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的稅務及會計處理2015-07-20
- 哪些崗位不屬于會計崗位?2015-07-20
- 出納的日常工作注意事項總結2015-07-20
- 國辦發文明確了三證合一改革的推進2015-07-20
- 用友軟件如何快速備份數據2015-07-20
- 防暑降溫支出的稅務籌劃2015-07-20
- 離婚需謹慎 離婚后房產過戶是否免契稅2015-07-17
- 企業可否同時享受兩加優惠政策2015-07-17
- 銷售廢舊物資是否繳稅 如何賬務處理2015-07-17